分享

颜体字名碑系列

 田牧 2016-06-09

  颜体字名碑系列

  精力弥漫、激情洋溢、酷爱书碑,使颜真卿一生创作累累,而传世之碑刻与作品尚有数十种之多。宋代欧阳修说:“唐人笔迹见于今者,惟公为最多。”(《集古录》)颜真卿以一己之手,就可以建构一佳碑比列的巍巍碑林,足可使来者在此徜徉、摩挲。今试作解读。

  (一)徜徉在颜体碑林

  朱长文云:鲁公“碑刻虽多,而体制未尝一也。盖随其所感之事,所会之兴。善于书者,可以观而知之。”(《续书断》)这也说明颜书在不同的形成阶段有各自的特色;即使是在相近时段上,不同内容的书作也面目各异,在颜体雄健的总体风貌下,其碑文亦各具异采。

  1.风华雄媚:《多宝塔碑》(752年 图1

  藏西安碑林。真卿四十四岁时写,正书,已初步形成自我风格:“雄媚”。其起、行、止都有明显的交代。笔力贯注厚重,行笔映带丰神,结体匀称缜密,墨酣意足,在笔墨流动处颇显媚秀之姿。此书与唐代经生楷书之迹相近,可见真卿从民间书艺汲取营养;同时在笔法上可以看到从张旭《郎官石柱记》胎息而来,亦与徐浩书暗脉相接。这些都说明颜书正在多方吸取化育之中。《多宝塔碑》是进入颇书殿堂的入门口,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甚巨。

  2.年少鲜华:《夫子庙堂碑》(752年 图2

  此碑原在陕西扶风。运笔力足锋中,如锥画沙,空间的分割极其均衡,结体方正严密,始终一贯,无一懈笔。且健之以骨而不剩骨,腴之以肉而不剩肉,既吐露风神,又姿媚映人,是年少鲜华时之书。当然也呈现出嫩稚、窘拘的另一面。

  3.气韵清雄:《东方朔画赞碑》(754年 图3

  碑在山东陵县。晋夏侯湛文,颜真卿正书。苏东坡曾指出颜真卿此碑在气韵上是从王羲之的《东方朔画赞》得来的。王右军小楷《东方朔画赞》点画骨力劲健,起落转折,如断金切玉,净洁明丽,表现出优雅静远、遒丽天成的风貌。颜能从中得其气息,又以清雄面目出之,可见神与其合,而涵泳融铸之功深。此虽为早期所作,但气韵较为生动,在铸造自己独特书风的路途上,又前行了一程。值得一提的是,此碑碑阳有篆书额、碑阴有隶书额,可以一睹颜氏篆隶之风采。

  4.到遒特立:《金天王庙题名》(758年 图4

  此为颜真卿自蒲州刺史贬为饶州刺史时游华岳庙之题名,楷书。字迹奇伟遒劲,运笔圆而劲,由方趋圆,硬弩欲张,雄姿挺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5.丰伟摩崖:《鲜于氏离堆记》(762年 图5)  

  颜真卿贬蓬州时拜访鲜于氏,奉命而作。可以看到颜书风格已渐成熟,其用笔雄逸,字迹刚健,精健处如斩钉截铁,结体宽博挺然;且摩崖大字,丰硕伟岸,气势磅礴。可惜今残存只五十字。

  6.风骨开张:《臧怀恪碑》(763年 图6)  

  藏西安碑林。颜真卿撰并书,正书。骨骼略瘦于《家庙》等碑,结体较疏缓,风神开张雄强。或认为柳公权学颜由此入手。

  7.神明焕发:《郭家庙碑》(764年 图7)  

  藏西安碑林。郭子仪为其父建家庙,由真卿撰文书碑。至此颜书面目已成熟。《多宝塔碑》肉胜于骨,而此碑用笔圆而劲,丰腴恬适,气骨风流,锋芒转换间神明焕发,且具清灵古拙韵趣。

  8.秀颖超举:《麻姑山仙坛记》(771年 图8

  江西南城县麻姑山上有古坛,相传麻姑得道于此。鲁公撰文书碑,备详其事。此碑“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续书断》)。康有为誉为“握拳透爪,乃得意之笔,所谓字外出力中藏稜”。

  9.宏伟发扬:《中兴碑》(771年作 图9

  碑在湖南祁阳县浯溪摩崖。元结撰,颜真卿正书。其碑文辞古雅,其书宏伟发扬,气格雄奇,沉雄痛快,足与唐中兴功德之盛相匹配。清杨守敬云:“《中兴碑》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

  10.渟涵深厚:《元结碑》(772年 图10

  碑在河南鲁县。颜真卿为唐文学家元结书碑。颜在风格处理上以“渟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朱长文尤赞其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王羲之、王献之以来,未有如鲁公者。此书当从深情厚意中孕育而出。

  11.高浑绝俗:《宋璟碑》(772年 图11)  

  碑在河北沙河县,明中叶复出土。学者认为从《瘗鹤铭》出入笔法笔意,纡徐蕴藉,传达出古朴高浑之风流,雍容秀拔之气骨。黄庭坚说:“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

  12.坚苍朴拙:《李玄靖碑》(777年 图12)  

  碑原在江苏句容县茅山王晨观,早已断散。此碑笔力坚苍,笔质圆浑,结体上与《家庙碑》相近。其书朴多于华,拙多于巧,古意可掬,气势遭伟郁勃。

  13.老树鲜花:《颜勤礼碑》(779年 图13)  

  藏西安碑林,1922年重出。颜真卿撰并书,正书。此为颜真卿晚年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书碑。运笔劲健,富于变化;藏头则于落笔时隐其锋,护尾则于收笔时回其锋;笔势老辣深稳。结体宽绰舒展,浑厚雄强。笔画间的呼应、起伏,信手而出;空间的疏与密、隔与通,随意布置;各部分间的上下、左右、分合若拙而大智。姿态纡徐,跌宕有致,生机郁勃。宛若老树绽花,别具风姿。

  14.风稜秀出:《颜氏家庙碑》(780年 图14)  

  藏西安碑林。颜真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有来拓本传世。颜真卿于篇首云:“昔孔悝有彝鼎之铭,陆机有祠堂之颂,皆所以发挥祖德,敷演家声。”其创作主旨与此相同:既为其父立碑,且记家族世系,又述后裔学问事业。颜真卿将自己一生之功业德行、书学成就,告诸先人。其时年高笔老,气度雍容,笔力遒厚,而又真情烂漫。因而此碑风棱秀出,劲节清气,一寓于笔画之间。或云有“挟泰山岩岩之气象,加以俎豆肃穆之意”,或曰“具庄重笃实、承家之谨”。书家视为“至宝”,“重如珠璧”。

  颜真卿传世名碑尚有《八关斋会报德记》(772年 图15)、《马璘庙碑》(779)、《殷君夫人颜氏碑》(年月失载)等等,不一一例析。除碑刻外,颜真卿墨迹正书有《竹山堂连句》(774年 图16)、《颜氏告身》(780年 图17),可见手迹劲健遒伟之丰采。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因家僮未会主人书意,修改披撇,至大失真,所以米芾说:“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对《竹山堂连句》的真伪尚有不同看法,米友仁鉴定为真迹《墨缘汇观》著录。近人岑仲勉指为伪作,启功认为“《联句诗》殆亦北宋时以黄绢摹作屏障之物”(《启功论稿》)。《颜氏告身》今一在台北、一在日本,究属真迹、勾填,学者也有不同看法。另外颜真卿小楷不多见,有小字《麻姑仙坛记》(图18)、《干禄字书》(图19)。欧阳修有评:“鲁公喜书大字,惟干禄字书法最为小字,而其体法持重舒和而不局蹙,《麻姑仙坛记》则道峻紧结,大为精悍,把玩久之,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然后知非鲁公不能书也。”(《集古录》)

  (二)采撷行草的瑰宝

  颜真卿的楷书,如其人立于庙堂之上,有衣冠庄重、气度肃穆之气象。他的行草,则有驰骋挥戈、拔剑起舞的叱咤气概,造诣极深,自有境界,既不同于六朝那种超逸优游、风行雨散的行书,也不同于其师张旭的惊电飞流、龙奔蛇突的狂草。颜真卿往往融楷隶篆籀于行草中,运中锋、藏锋、转锋于线条内,取笔画之苍劲奇崛,得字形之诡异飞动,化墨色之浓淡枯润,泻豪放雄健之英气。

  1.《祭侄季明文稿》(758年 图20

  或称《祭侄文稿》,墨迹本,行草,横幅,纵28.16厘米,横72.32厘米,二十五行,凡二百三十五字,此为祭文草稿,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国维曾很欣赏尼采的话:“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祭侄文稿》便是颜真卿用“血”写下的,千百年来鉴赏者都被此血书的精义所震慑。米芾曾在《海岳名言》中推此为颜氏行书中“第一书”。“父陷子死,巢倾卵覆”,颜氏一族倒于血泊中者三十余人。颜真卿乃书此祭文。从文首至六行,笔墨劲遒宛行,悲痛刻骨铭心。从第七行起情感激奋澎湃,就像海面上雷电过后,终至狂飙暴雨。由于运笔较快,中间圈改处屡见。而至第十八行“呜呼哀哉”,前三字连绵而出,象征悲痛之情推向峰巅。从第十九行至篇末廿五行,仿佛再度掀起风暴,其情难抑,其悲难诉。写到“首櫬”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之中心。长歌当吴,泣血哀恸,一直至末行“呜呼哀哉尚飨”,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

  2.《祭伯父文稿》(758年 图21

  或称《祭伯父豪州刺史文》、《告伯父文稿》。现有刻本,最早的为《甲秀堂帖》。乾元元年颜真卿被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西波阳),遂祭其伯父颜元孙及一门去世者。此即为祭文稿本,或行或草,刚劲圆熟,与前之《祭侄文稿》及后之《争座位帖》为颜氏著名“三稿”。此稿在用笔上中锋运转,以沉着凛然为崇尚,不取侧锋之妍,故溢盈篆箱气息。且一任纵笔,无意于工拙,不计其布置。然每字活泼圆动,行气贯串,全篇风神洒脱。王世贞曾以此帖与《祭侄季明文稿》比较,云:“此帖与祭季明侄稿法同而顿挫郁勃似少逊之,然风神奕奕,则祭季明侄稿似不及也。”看来“三稿”为同一类型风格,而因内容与撰写时的心境不同,又各有特色。

  3.《争座位帖》(764年 图22

  或称《与郭仆射书》、《与郭英又书》。此系颜真卿致定襄王郭英又之尺牍稿本,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

  古时,“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然而郭英又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宦官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位次。为此颜真卿引历代及唐代成规抗争之,写下此长信。此帖前人评价甚高,如清杨守敬《学书迩言》:“行草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为别格,绝去姿媚,独标古劲。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此帖信笔而书,点画所至,真趣烂然;意态连属,飞动诡异,而出于意外;笔墨淋漓,既以神行,而真行草之法皆备;忠义之气充塞,而字间奇劲,虽雷霆斧钺,凛然不可犯。米芾《海岳名言》云:“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馨露在于此书。”

  4.《蔡明远帖》(772年 图23)  

  或称《与蔡明远书》等。行书十八行,一百零四字。曾归罗振玉,罗氏有影印本。和上“三稿”创作心境不一样,此是在较恬静的心境中,作一般内容的赠送文字。因此作品笔韵流荡之律动,气势转换之迅缓都与前“三稿”不同。此帖有一种疏淡的意境,脱俗的气韵。黄庭坚尤为敬服,曾云:“笔意纵横,无一点尘埃气,可使徐浩服膺,沈传师北面。”

  5.《刘中使帖》(775年 图24

  或称《瀛州帖》。纵28.5厘米,横43.1厘米,八行,四十一字,墨迹本,现藏台湾。此帖与《蔡明远帖》内容虽同属一般书信,但此帖有一种欣慰之情,溢于笔端。《蔡明远帖》之字,锋多敛含,此帖则锋芒耀露,前者律动缓缓,此则急湍迸流。“耳”字末笔拖长竟占一行,其欣慰之情,借此线条一抒为快。且情无尽,意未完,故其下半篇之字比上半篇更大,如心之舒,而线条更加遒逸联绵。第五行二字相联,六行三字相联,七行四字相联,又似情激不已。董其昌称其“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别有异趣”。

  6.《送裴将军诗》(图25)  

  或称《裴将军诗》,刻入《忠义堂法帖》,传为真卿书,也有人认为系伪托。全卷二十七行,九十三字,具有剑拔弩张之势,雄姿英发之概;神龙变化,气势磅礴。且融合各体,顾盼生姿,其间正书则如泰山之镇,巍然屹立;行草则龙虎振威,不可逼视。此如一首狂飚曲,对裴将军的豪放生命情调进行颂赞。

  颜真卿的行草作品传世者有三十多件。除以上作品外,尚有《蔡州帖》(图26)、《乍奉辞帖》(图27)、《寒食帖》(图28)、《朝回帖》(图29)、《鹿脯帖》(图30)、《乞米帖》(图31)、《奉袂帖》(图32)、《修书帖》(图33)、《与夫人帖》(图34)、《守政帖》(图35)、《送书帖》(图36)、《华严帖》(图38)、《文殊帖》(图37)、《鹿脯后帖》(图39)、《湖州帖》(图40),等等。在《忠义堂帖》中有许多书迹神采奕奕,传真程度较高。《忠义堂帖》为南宋嘉定八年(1215),丞相留元刚编集颜真卿墨迹,付工摹勒上石的一部汇帖。嘉定十年鞏荣续刻时又补刻入几种。它是学习和研究颜书的重要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