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瓦特做实验时,常常忘了进食与睡眠,晚上家人给他准备了两个鸡蛋,旁边有个煤油炉子,家人关照说:“你夜里饿了,就把煤油炉点上,把两个鸡蛋丢进去煮熟了吃。”第二天清早,感觉有点饿了,准备吃鸡蛋充饥,结果发现锅里煮的是他的怀表。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所以对一个全神贯注工作的人而言,工作的本身就是享受。 我们读《儒林外史》,王冕画的荷花,居然能把蜜蜂、蝴蝶都吸引来。王冕原是一个牧童,只因他对荷花的挚爱,而成为大艺术家。他看到雨后荷花的清纯姿容,雨珠滴在荷叶上的晶莹婉转、一尘不染,他感觉由衷的喜爱,连做梦都会梦到。于是他先拿棍子在地上勾描,给人家放牛赚的一点零用钱,拿去买颜料、纸张来画荷花,最后成了大画家。这也是因为爱才产生出智慧,终于成功的例子。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的国学大师,他读书常常不睡觉。他说:“我只要读书,就会得到生命力的泉源。”有一天读到天亮,他姐姐端来一碟白糖、一碟年糕。他说:“好!你先放在那里,我边看书边吃。”等一下他姐姐来收盘子时,发现他满嘴发黑,吓了一跳,会不会是食物中毒啊!再仔细一看,一碟白糖原封未动,那碟年糕已经蘸着墨汁吃完了,这就是发愤忘食、心无二用。 很多读书人讲“中国人的诚,是孔圣心法”,那没有错!“诚”是什么?“诚”是知、情、意的合一,把你全部的感情,投入你的真理智,在那一点上坚持下去,就会产生意志力。那种真爱的意志力是很大的,超过练瑜伽术的意志锻炼。 西方学术的知、情、意是分开的,中国学术的知、情、意是合一的,这个合一的知、情、意就是“诚”。“诚”的动力根源,就是一个爱──真爱、热爱。西方所谓的“哲学”,就是“爱智”。真正的爱,才是我们幸福的根源,它可以发挥生命中应有的价值与意义,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人群。爱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一种勇气,爱会使胆小的人变成胆大。 过去有一个同事和我住在同一间寝室里,他胆子很小,每次要等我回来,他才敢进屋里去。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灯,点的是桐油灯,我若是没有回来,他一个人不敢进去,怕鬼啊!过了一个时期,他交了一个女朋友,去约会必须要通过一个公墓,那个地方鬼多不多?他老兄只要小姐一约他,他是准时报到。因为那个时候谈恋爱,不像现在那么公开,都是悄悄的、趁没有人看见的时候约会,免得人家风言风语,所以他都是晚上去,回来大多是半夜了,必须一个人通过那个墓地。我问他:“怕不怕鬼啊?”他说:“什么鬼?哪里有鬼!”(众笑)所以爱也能产生勇气。 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孝里的黄香打虎。黄香小时候不乖、不睡觉,他妈妈说“老虎来了”,他就赶快盖着被子睡了,他是怕老虎的。有一天,爸爸带着他去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把他爸爸叼走了。他那时候才八岁,拿着斧头就朝着老虎屁股上砍了一家伙,老虎丢下他父亲就逃跑了。为什么?因为突然的袭击,是老虎所没有料到的。黄香回到村子里,别人问他:“你平常最害怕老虎,一听说老虎,你就不敢哭了,为什么你敢去砍老虎呢?”他说:“我爱爸爸!我不能让老虎把我爸爸叼走。”所以爱也是勇气。 基督教讲“神爱世人”,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佛教讲“冤亲平等”──仇人、恩人,你都要爱他,所以爱才是我们幸福的泉源。如果家庭没有爱,它就不是个完整的、温馨的家庭。爱你该爱的,不管他是好是坏,也不管他合不合你的意。一般人常犯的毛病,大都认为人家不合我的意。但是你反省一下,你又合过谁的意呢?你一辈子也没合过几个人的意,却要求别人合你的意,这是暴君思想,这是不对的。如果要求父母合我的意,才孝顺他们,那古代的舜对瞽叟,就不会那么孝顺了;舜的孝才是大孝。 孝是因为爱他的父亲,慈是因为爱他的儿女,智慧是因为爱他的知识,勇是因为不让别人破坏他所爱。懂得真爱,才会自尊自重,只有爱才能长久,只有爱才能和谐;只有爱才能发挥自己生命的潜力,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 (选自耕云先生《幸福之道》,1993年,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