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时珍称它为“补药之长”,但有很多人不能吃

 云中漫步958 2016-06-09

杏花岛作者赵昌,中医学硕士,山西药科学院教师,执业药师,执业中医师。

李时珍称它为“补药之长”,但有很多人不能吃

黄芪作为补气药,用途广泛,疗效确切,今天就跟大家说说黄芪。黄芪的“芪”是一个药名专用字,原来是这样写——“黄耆”。耆字的原意是年长,六十为耆,七十为耋,八十为耄。李时珍说: “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黄耆。”“补药之长”,是说它在补药里是功效比较好的。

李时珍称它为“补药之长”,但有很多人不能吃在这给大家讲一个我亲眼所见的真事。有一中年女士,得了胃下垂,四处求医,久治不愈。后来有人告她一方治好了。什么方子?黄芪炖猪肚子。把黄芪放进猪肚子,用砂锅炖,把肚子炖烂,取出黄芪,吃肚子喝汤。三个月胃上去了,至今十几年了没再下来。吃肚子当然管用——吃胃补胃,但黄芪可功不可没,因为黄芪有补气升阳,提升下垂内脏的作用。我们熟知的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的补中益气汤,黄芪就是主药,黄芪补气升提的作用是非常强的。另一件真事是我一学生冬天特别容易感冒,我让他从立冬开始服黄芪、防风、白术共研细末,每天10克,早晚2次冲服。吃了一冬天,一冬天没感冒。这是名方“玉屏风散”,本方能益气固表,治疗自汗,的确能抵御风邪,犹如在身体外面,罩了个“屏风”。以上两例说明黄芪治病防病效果好。但治病是医生的事,我今天重点介绍用黄芪预防感冒的方法。

有些人经常感冒,却不知该怎么预防。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扶助正气,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代研究证明,黄芪能有效增强免疫功能,因此黄芪是扶正气的最佳选择。现列举几方,大家不妨一试。

1.玉屏风散:黄芪30克、白术60克、防风30克,每天10克,早晚2次冲服

2.黄芪30克、大枣10枚,陈皮6克,1日2次,能增强抗病力,防止感冒发生,还能明显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 同时又可以健胃。

3.黑豆黄芪汤:黑豆 60 克, 黄芪 30 克, 将上两味洗净煮熟, 加盐少许食用。补中益气, 固表止汗。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易汗出感冒的患者。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黄芪:

1.身体壮实者勿用。虚则补之,不虚用补,越补越坏。

2.热症勿用,黄芪是温性药,多食有可能上火。寒性体质比较合适,热性体者不太适宜。

3.不可过量,黄芪防病每天15~30克,太多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副作用。如果出现副作用,用桔子皮泡水喝一天就会解除。总之是药三分毒,什么都不能过了。

关于黄芪,今天只是讲了个皮毛,希望能引起大家对黄芪的关注。

本文旨在科普并供同行参考。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微信搜索公众号“杏花岛”,遇见更有趣的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