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到底姓“中”还是姓“韩”?

 新浪跃春江 2016-06-09




中国文化正被韩国抢夺,韩国都在抢什么?




· 韩国申请“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 韩国全民力挺风水申遗

· 韩国“豪抢”中华名人,孔子西施属韩国?

· 韩国“掠夺”活字印刷术,自封为发明鼻祖


韩国申请“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2005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尽管韩国方面多次强调,端午祭不同于端午节,为江陵端午祭申遗不侵犯其他民族的端午节文化,但在众多中国人心中,这更像是一种托辞……


端午到底姓“中”还是姓“韩”???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端午节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十说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端午习俗



·划龙舟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互相送粽子以纪念这一天。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所以粽子的种类也比较多。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的种类有如下 :北京粽子、广东粽子、四川粽子、苏州粽子、嘉兴粽子。




·挂艾草

端午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人们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因此古时也有人称端午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正如《荆楚岁时记》所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青气”。







·饮雄黄酒

雄黄酒属于阳性的东西,古代人们端午节的时候在额头涂抹雄黄酒是为了辟邪用的,从古至今,饮雄黄酒都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能做辟邪用。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




·佩饰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端午诗词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韩国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的日程,从“迎神祭” 起到“送神祭”止算起,应该是连续五个昼夜(五月初三至初七)。但要是从农历四月初五,酿造供奉给神灵的“神酒”,大概持续一个月的时间。



江陵端午祭的习俗一般有:妇女用菖蒲(一种散发香气的草本植物,有别于艾蒿)水洗发或饮用,或用菖蒲露化妆、洗面沫浴“端午妆”,用菖蒲根做发簪;



吃艾子糕或车轮饼(圆形的所以叫“车轮”饼);齐备餐点聚集在菖蒲繁茂的水边迎水;巫祭,

是一种由代表江陵的巫女在整个端午祭期间向神灵祈愿人们健康幸福的一种传统仪式。巫女一边跳着舞,一边与神灵对话,表演十分精彩;



官奴假面舞剧,以舞蹈和动作为主的假面剧哑剧表演,展现出一系列搞笑的场景,因为是非语言性表演,所以外国游客也乐在其中。

还有由农民、渔民在举行祭礼或劳动时集体演唱的歌谣为主的民谣演唱;以及一些民俗游艺和表演,荡秋千,进行壮士角力比赛,将朱砂天中赤符、端午符等贴在门上用以辟邪,互赠端午扇等等。



端午祭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每年都尽可能安排增加新的活动项

目,使参与的人们既有对古老传统的传承体验又有时代气息的新鲜感觉,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为什么韩国老是抢中国的文化?


“文化赤字”这样的话题,早已成为文化界时时提及的话题。  “文化赤字”的形成与我们文化的软实力包括文化对外传播的能力不够强大有关,也与我们自己的文化态度不无联系。 韩国抢中国靠的是什么?除了文化源头,都是儒家文化的内核,但是,在其后面做支撑的是,善待和保护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并深入挖掘文化中体现出来的美好一面。


源于中国的端午节,被韩国人以“江陵端午祭”的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已经被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为此,中国人曾被小小地刺激了一下,并提出为了保证中国传统节日不再被“抢”,把它们“打包申遗”的建议。其实,申请不申请,只是一个表现形式,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改变对待自己传统文化的态度。 


 文化不玄妙,并不只是写在纸上。某种程度而言,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比如语言、风俗、建筑等等。现在,我们漠视自己文化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风行全国的“拆房”之风。许多历经百年沧桑的古老建筑,成为开发商获取暴利的祭品,而只因为挡了某条大道的路,富含人文意义的建筑被拆除了。胡同、四合院被宽敞的马路、高耸的楼房取代,城市积淀下来的味道悄悄地消失了。  正像赵启正强调的那样,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

 — THE END —



当代书法家 有品位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