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王君聊课(91):评章国华老师的《秋天的怀念》

 江山携手 2016-06-09

   今年10月份,我参加了一个教研活动。报告结束,人群中挤进来一个腼腆的小伙子,红着脸请求和我合影。那模样,很羞涩,很可爱。他就是章国华。我依稀记得,在各大核心期刊上,是常常出现“章国华”这样一个名字的,我有印象。但没有想到是这么青春,这么腼腆的一个年轻人。他还带着一本自己印的“书”。他告诉我他为自己记录整理了50个课堂教学案例,希望我能够为他点评一个。50个?!这个数目很让我惊讶。我才出版《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上卷 下卷)。我教了22年了,拥有无数上公开课的机会,但是,最后能够整理出书的,也不过40堂课。这位兄弟,才10年教龄,就能积累50个课堂案例,其对语文的用心用情,便是我,也比不上啊。

当时我就决定,不管多忙,也一定要为这位既有才华,又有意志力的小兄弟点评一堂课。

回北京后,小兄弟寄来他的课堂实录,还有一封邮件。经他允许,发在我的博客上。他说:

 

王君老师:

    你好,今天你应该回北京上课了!我是台州路桥区一所普通学校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次你来台州,在安徽徐赟老师鼓励下,上台和你合影,说话有些语无伦次,和你同年代的那位有点傻乎乎的男老师。

我教了十年语文,我对自己的评价是“裸师一个”,没有职称,没有头衔,没个一官半职。十年来,就这样傻乎乎一边教语文,一边傻乎乎地写些东西,就这样蜗牛爬行一样,想去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工作前五年,我写的都是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写了20万字的读后感,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很是粗糙,它仅仅是我爱语文的一个证明罢了。

这四年多时间,主要是记录课堂实录,为了上一堂让自己有一点满意的课,这四年我一直把自己上课过程中有所思考的地方记录下来,记录了50个课堂实录、解读或思考。平时,自己对照着你们的课堂实录进行思考,我试图这样来提高自己上课的水平。

20141018日你来台州,我上台来和你合影,合影中的你笑得那么灿烂、真实,而我却有些拘谨,不够自然。

    这次你来台州,第一次与你见面,你竟然答应愿意点评我的一个案例,我知道你是很忙很忙的。我也知道,你是被我的努力打动才答应我的,而我也确实也只能拿努力去打动你,争取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语文教育行家的指引,哪怕只有一次也好啊!

每次看你的博客,心灵中的某一处总被你击中,你的是最打动人心的,你不知上了多少精彩的课,在台州上的课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了,你却还在挑剔自己。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语文教育境界和课堂情怀啊!

这次发给你的案例,是我最近自己主动到路桥东方理想学校这所私立学校上的一堂交流课,请你在百忙中指导。

我想,没有几个人能成为名师和特级教师的,但做不了名师可以做明师(明白自己干什么的语文老师)。终身成不了特级教师,但可以拥有特教教师的情怀。我坚信,不管自己能走多远,只要还在走,哪怕像蜗牛一样爬行,总能越走越远的……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中学  章国华

                                                                                                     20141020

 

这些文字,我想,我不用点评了。放在这儿,它就是一种启示,一种鞭策。这就是我们该有的精神状态,灵魂状态。更应该是青年教师应该有的精神状态,灵魂状态。

致敬!向我的兄弟章国华。

 

我们对教学创意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兼评章国华老师的《秋天的怀念》

 

如何教阅读,确确实实是个难题。就是在中小学语文教师内部,或者说,在比较高层次的语文教师群体内部,对阅读教学的诸多问题,也存在很多纷争。我觉得,这些纷争,不一定是因为大家对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基本特质认识不清造成的,而是由于语文自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的,由人自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造成的。无限丰富的教师个体面对无限丰富的文本资源,自然而然会产生无限丰富的教学创造。这些创造,各有追求,各有侧重,是语文教师无限丰富的心灵状态的折射。如果有一天,这些纷争都没有了,我觉得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有一天,真出现了一本非常权威的教参,明确规定了“教什么”和“怎么教”,要求老师们必须照着这么来,我想,我们会比现在更痛苦。

在诸多的纷争中,我个人觉得,有一点是应该要明确的:学生的课堂阅读和常态阅读不是同一个概念。

常态阅读是学生独立地,个体的一种自由阅读行为。其阅读目的相对单纯。这种阅读的成果,更多的时候是随机生成的,是属于阅读者个体的。这种阅读,是“放羊”式的。而课堂阅读呢,是师生双方,或者,是在老师严密关照下的一种阅读。其本质是在“教阅读”。这里的“教”,既是教阅读知识,也是教阅读技能。成功的阅读教学,甚至可以进入“教思想”“教情怀”的境界。课堂阅读需要有相对明确的阅读目标,相对稳定的阅读路径,是由班级教学的特点决定的。经过了阅读教学的学生,将清晰地,或者潜移默化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阅读能力提升的“福利”。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条件下,要实现大部分学生读有收获的目标,就要求老师不能完全进行放羊式教学,而需要教师高明的调控。这里的调控,其实是一种“帮助”,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的内容,要聚焦。二是学习的方法,要便捷,要灵动,要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期待。于是,“教学设计”这个概念由此产生。

在“教学设计”四个字的背后,是教师对于学情的研究,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对教学手段的寻觅。

当然,“教学设计”是有层次的。教师早期的教学设计,可能“设计”的痕迹重一些。随着教师的越来越成熟,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设计”将更臻于无形。但无论如何,一定要“有设计”,这是教学效率的保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些关于课堂设计的观点,我是不大能接受的:比如一律不准配乐朗诵啊,一律不能放视频辅助啊,一律不得有课中游戏啊……“一清如水”“大道自然”当然是一种境界,但在青年教师在教学技艺之路上艰难攀升的过程中,必要经过繁花似锦的绚烂阶段。学生更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起点,认知模式还是“学生式”的。他们不可能一到课堂上就可以启用成人的阅读思维机制。他们还需要被唤醒,被点燃,被感动,被震撼。语文教学,更多的还是趋向于感性的教学,没有教师在某个教学点上的精心营设,推波助澜,引爆情感,语文教学的能力效率和情感效率,都会比较低下。

所以,我对那种“万能教学法”——让学生“自由聊一聊”“自由说一说”“自由写一写”的教法是持警惕态度的。这么做,看似举重若轻,大道无形,实际上,他用“常态阅读”代替了“课堂阅读”,是一种比较偷懒的教学方式。除非教师胸中有丘壑,有深厚的教学积淀,手握高超的引导技能,对学情了如指掌,否则,课堂效率注定是比较低下的。

我一直坚持:课堂当有常式和变式。没有任何一种课堂模式可以包打天下。“变化”,永远是课堂教学魅力的来源。要允许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教学设计有不同的追求。不求全责备,不一棒子打死。允许所有的老师,都,慢慢来。

前面都是铺垫了。我想表达的就是:无论在任何年代,教学创意都是需要的。或者说,我们对教学创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教学创意上进行修炼,是一位教师最基础的修炼之一。

现在,说一说读章老师的《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的感受。这位只有十年教龄的青年教师,着实让我感动。从一个课,我就看出了他在课堂教学创意上苦心孤诣的追求。这个老师,了不起!

   这个课,表现出了极其鲜明的“语文课堂教学”意识。

   一是在课堂上教,要教得聚焦。章老师相当聪明,他抓住了一句话主教。“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是他课堂教学的牛鼻子。这句话,也形成了他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种教法,叫做“一句立课法”,“一词立骨法”。我这几年,也很有兴趣地在研究这种方法。这样教,开口小,切入巧,一个小元素,往往就可以撬动整堂课。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学生的关注点,火力集中,自然就有力度。

这个句子,在章老师的课中,先后出现了三次,次次的用法不同,一次一次地推动学生思维往纵深发展。第一次出现,是在“课前”,主要是咬文嚼字,倾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我”内心的痛苦挣扎,为后面理解母亲的情怀蓄势。第二次出现,是在“课中”,章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我”理解母亲,我会怎么办。教学策略改变了,教学往前推进了。从“嚼”到“想”,让主题句的教学焕发了生命活力,为学生理解母亲的情怀再一次做了铺垫。第三次出现,是在课末,这是全课感情的升华,是教育的画龙点睛。让学生“贴着课文”说“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这样的训练既是语言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渗透。

“贴着文本”说,比放开了自由说更有课堂阅读教学的“味”儿。这个主句子,不断被使用,不断被开掘,如绕梁之音,回旋整堂课。这就如一首歌,歌要好,必有核心旋律的反复;亦如一首诗,诗要好,必要有诗眼反复凸显。章老师小小年纪,已经懂得用复沓手法凝聚自己的课堂,为自己的课堂营造气氛,更知道在教学中大胆裁剪增删的妙处,可见是用心学习了名家并为我所用的。

二是在课堂上教,要教得灵动。为什么我反复强调课堂教学需要“灵动”呢?因为我们教的是小孩子。大学老师好像是不需要灵动的。大学老师只要心中有“货”,他就敢上讲台。他只管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倾倒”自己的“货”便可以了。至于学生能不能够理解,喜不喜欢,我觉得他们很少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但中小学老师可不行。心中有“货”才是完成了备课的第一步。我们的很多精力得放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上。这个“学”,就是课堂教学艺术,就是课堂教学创意。这个创意,既包括整体创意,如第一点所分析的,还包括细节创意。细节创意和整体创意一样重要。细节做好了,学生才能学得有滋有味。细节创意从哪里来?这就需要教师把文本解读的成果化为土,化为泥,化为水,让这土、这水、这泥,去建构学生学习的阶梯,让学生“小步轻迈”,学得稳,学得实。这是很考验人的。因为教师的设计能力和应变能力,全在其中了。

我是能够感觉到章老师在这方面的追求的。比如他对“她病成了那样”的一系列句子的创造整合与朗读指导。这是个很精彩的课中创新学习小片段。不要小看它。这样的一个小创意,其实需要老师很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对文本同类信息的聚会,对教材资源的再创造,对教学时机的把握……这样精妙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堂上起到很好的煽情激智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类方法小学老师用得很多,中学老师稍微就逊色了。年级越高,教得越粗糙,应试的遮羞布越揭开得肆无忌惮。由此也可见中学老师的生存环境比小学老师还有残酷一些啊。

三是在课堂上教,要教得有“有度”。“度”者,即所谓广度、深度、温度。课堂阅读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同伴的互助,所以,应该比自然阅读有更高的阅读指向。个体的浅尝辄止要在群体的相互点拨中被提升。那么,老师应该做出什么努力呢?在现阶段,“度”的把握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工具性和人文性孰轻孰重?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谁前谁后?拓展穿插与文本驻守谁更重要……每一样,在具体的文本中,都有不同的回答。事实上,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它们总是裹挟着向前的,分不开,也不能分开。把握“度”,全靠教师掌控火候。这就是真功夫了。

章老师尚年轻,我感觉得到,他在努力地把课往高处推。他的拓展内容不多,不蔓不枝。从文中的“我”到“母亲”,到现实中的“我”,层层递进。课,有层次,思想的开掘,也有层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显性的思想教育还是多了些,如果能够把这个教育更自然地落点在语言训练上,那就更漂亮了。我猜测章老师读过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的课堂实录。如没有,真可以读读。大家就是大家,名师就是名师。窦老师扣住一个“忍”字,一个“活”字,便把语言品味、语言训练,思想提升的目标全部实现了,而且涉及到的语言点很广,处理很实,课堂更有张力。和年轻的章老师比较起来,是老辣一些的。

上课难。说难也不难,最关键是三个问题:切入、选点、提问。这方面做好了,课便怎么也有几分。看章老师课,看到了一位青年教师处理文本的大气和细腻。章老师的路子是很正的。继续研究下去,一定是前途无量的啊!

 

 


                                        从感觉走向感动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318050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中学  章国华  13958557730

 2014915日执教班级:路桥东方理想学校七(E)班第3 执教 章国华

 

师:同学们,我请黄老师让大家读课文,你们读了吗,我现在要做个调查。读过0遍的同学,请举手。没有,读过一遍的呢?也没有。读过两遍的有吗?有一位,读过三遍的呢?大部分。有读过3遍以上的同学吗?有9位。同学们,我想,能读3遍的同学,对文章一定是有感觉的,但我特别欣赏能读三遍以上的同学,因为他们一定是被感动了。因为黄老师布置大家读3遍,而这9位同学却超过了三遍。

师:同学们,感动是一种奢侈品啊,而能被文字感动的人更是奢侈品中的极品啊!同学们你们了解《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吗?

生:他是个瘸子。

师:还有吗?

生:沉默。

师:看来,大家文章读得不错,但对史铁生了解的不多。《秋天的怀念》是在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写的,那史铁生的腿是如何瘫痪的呢?让我们先看个资料。

PPT

    史铁生:原籍河北,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清华附中毕业,初中毕业之后去陕西延安的清平湾下乡。他在下乡插队的条件特别艰苦,干活特别累。史铁生身体又不太好,有隐形的脊柱裂,所以干着干着脊柱就疼了。

    后来回北京调养,调养后又回到清平湾。组织照顾他,让他干点简单的活,让他放牛。但当时西北的条件很艰苦,大冬天的睡凉炕,没柴火烧。这样身体就坏了。

     1972年,史铁生就走不动了,走不了路了。回北京检查,结果是肾管炎,经过一年治疗,最终结果是双腿瘫痪,这一年他21岁。

师:同学们,双腿瘫痪后,史铁生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双腿瘫痪后,他变得暴怒无常。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这句中,哪个词语最能读出作者的暴怒无常。

生:“突然”和“猛地”。

师:是的,当时史铁生生病去看病时,就跟医生说,你要把我治好,你要治不好我,我就拿刀劈了你。多年之后医生回忆,史铁生这人长什么样都忘了,但是这句话记忆忧新。这大夫说,这些年看病我从来没听说我治不好谁,有病人要劈了我的,而且这个病人还是坐在轮椅上的病人。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同学们老师在这里有个疑问,这里两个“望着望着”,太浪费纸张了,省掉一个更简洁,你觉得行吗?

生:“望着望着”是写作者看了之后再看,突出了他心里很烦,他看着北归的大雁,它在天上飞,而自己却坐在轮椅上,不能走路,所以他心里很伤心、烦躁。

生:“望着望着”是望了很久,“望着”是只看了一下,这和“突然”形成对比,突出了他的暴怒无常。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讲到“望着望着”首先写出了他“望”的时间之长。那史铁生望了这么长的时间,他心里都想到了些什么呢?此刻,如果你就是史铁生,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如果我是史铁生的话,我会想,大雁在天上飞多么自由啊,而我却只能坐在轮椅上呢?

师:当你想到这里的时候,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

生:我会很伤心。

师:是的,对于一个永远也没有办法站立的人来说,能行走的感觉总会令他羡慕。对于一个永远没办法再行走的人来说,看着大雁飞翔的从容总会令他忧伤。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看这句话,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甜美”这个词能省略吗?

生:当我们心里高兴的时候,听到甜美的歌声,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欢快。但这时史铁生是双腿瘫痪,他心情非常糟糕,这时他听到甜美的歌声,就会使他心里很矛盾、不平衡,自己双腿瘫痪了,听到这甜美的歌声,这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刺激吗?

师:是的,同学们。这个时候的史铁生连站都站不起来,21岁的他,连大小便都要妈妈帮忙,谁还敢说自己是强大的。所以,此时此刻,李谷一的歌声越是甜美,对他来说越是残酷。而史铁生的心情从羡慕、伤心、失望、再到绝望的每一步印记,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永远也不能明白。让我们把这种既复杂又挣扎的心情送进去,再来读一读。

生:(读)。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面对这样一个史铁生,他的母亲是怎么对待他的呢?我们把文中母亲对待史铁生的句子划一划。

生: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生:听到我答应看菊花,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生: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师:是的,那我们重点来品一处。请看多媒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然后思考一下,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该好好读。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PPT)

生:读。

师:哪些词语该好好读?

生:悄悄地、偷偷地、悄悄地、红红的、总是。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好。让我们好好地来品味一下同学们找到的这些词语。首先,我们看看,母亲为什么躲出去是“悄悄地”,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母亲不忍心看到儿子那么痛苦。

生:这时史铁生在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就像我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不想见任何人,我会说出去出去,文中的母亲就像我妈妈,她会先不管我,然后等我安静下来平静下来再慢慢和我讲道理。

师:你妈妈出去,是不是不爱你。

生:不是,她是爱我的,只是我还在起头上,她先让我发泄完怒气。

生:她悄悄出去是怕再次激怒我。

生:我觉得,这个时候,母亲是非常理解我的,她理解我心情很不好,她是很有耐心的。她对儿子是十分关心和体谅的。她对儿子很包容,有的母亲就会制止这样的行为。母亲“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母亲是让他先发泄完,然后再鼓励他重拾生活的信心,母亲是花了一番苦心的。

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有两个词非常好的词形容他的母亲,一个是“耐心”,还有一个是“苦心”。我们再往后看,母亲为什么要“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生:母亲是十分关心我的,她不是走了之后就不管我了。

生:她对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很在意,她很细心。

师:母亲为什么不走远啊?

生:她怕儿子万一出了什么事,怕儿子想不开。

师:是的,正因为这份不放心,所以她才这么细心。她走了之后又悄悄地回来,眼边红红的,从中你又读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看到儿子这么暴怒,心里是很不舒服的,她也跟着偷偷地伤心流泪。

师:是的,母亲伤心着儿子的伤心。还有补充吗?

生:母亲在外面听我的一举一动,儿子在房间里暴怒,母亲听到后会心如刀绞,她心里会很难受。她很心疼她的儿子,她一边听,一边偷偷地抹泪,这种母爱非常的伟大。

师:那母亲为什么不在儿子面前抹泪?

生:母亲不想在儿子面前成为拖累他的人,母亲只有坚强才能让儿子找回生活的自信和勇气。

师:是的,母亲有一份隐忍之心。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一个词“总是”,母亲为什么“总是”让我去看花?

生:母亲想让我学习菊花傲霜开放的顽强精神。

生:母亲想让我在看花时忘掉自己暴怒的心情。

生:花是鲜艳的、美好的。而作者此时是很颓废的,他对生活可以说是失去了希望和信心。看花是为了让他能看到生活的美好,找回自信和希望,能继续好好活下去。

师:是的,看菊花看的是一种精神,看的是信心,看的是希望和勇气。是的,母亲的这份细心、耐心、苦心、关心以及总是劝他看花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当时,史铁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史铁生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齐答)

师:但他双腿刚瘫痪的时候,知道吗?

生:不知道。(齐答)

师:是的,他只知道自己瘫痪的双腿,只知道自己的不幸,他不知道母亲的这份细心、耐心、关心、苦心和用心。他当时还不知道什么?

生:他还不知道母亲已经病成了那样。(齐声)

师:但就是已经病成了那样母亲,她还怎么样?

生:母亲病成了那样,还在那里安慰我,要我不要自暴自弃,还要劝我去看花。

生:儿子双腿瘫痪至少很能活,但母亲却活不了了,为了不让儿子担心,母亲还没有和儿子说。

生:母亲病成那样,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啦唰啦”地飘落。还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他病成了这样,还想着儿子脾气的暴躁。还想着要帮助儿子找到生活的勇气和活下去的信心。飘落的树叶代表着死亡,但她还不想让儿子死去。

师:是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PPT  

她病成了那样,还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她病成了那样,还挡在窗前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她病成了那样,还在我答应看花后,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来。

她病成了那样,还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比我还敏感。

她病成了那样,还在昏迷前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师:从中,你读出史铁生对这样的母亲怀有一份怎样的情感呢?

生:他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他内心应该是非常愧疚的。

生:他对自己也是充满自责的。因为他只想到了自己,没有去关心一下将要病逝的母亲。

生:他对母亲这么关心他也是充满感激的。

师:正因为怀有愧疚、自责和感激,所以史铁生才会在秋天那么怀念自己的母亲。同学们,假如史铁生的那个秋天可以重来的话,假如他知道母亲已经病成那样,

PPT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史铁生会怎么做?

生: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叫来母亲,看着这些雁阵,让母亲看到自己的顽强,和母亲一起好好地活。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一起哼唱着歌。

生: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不时会心一笑。我要让母亲看到我自信的样子。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用手和着歌声的拍子,让母亲觉得我内心也是甜美的。

师:是的,史铁生那个秋天能够重来的话,他肯定会像刚才两位同学一样去做,因为从自己的双腿瘫痪和母亲病成那样而去世的这一人生经历中,他感悟到了什么?

生:他感悟到了母亲一生的苦与累以及伟大的母爱。

生:……

师:当他双腿瘫痪感到很不幸,而母亲却病成那样,最后去世的时候,从中他感悟到了什么?

生:母亲肝病到了那样严重的地步都没有自暴自弃,我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呢?

生:我感悟到,要像母亲那样坚强地活下去。

师:为什么要像母亲那样坚强地活下去呢?

生:我之所以要坚强活下去,是为了让母亲能够去世前能感到安心。

生:我觉得笑着是一天,哭着也是一天。为什么不笑着活每一天,迎接新的生活呢?

师:是的。苦难就这么大在那里,(用手势比划)如果我们的心也像苦难那么大(用手势比划),那我们的心里有的尽是苦啊,如果我们的心像大海一样,那这个大(用手势比划)的苦难又算什么呢?史铁生从他母亲的去世中,对不幸和苦难有了更深的感悟。我们来听听看史铁生自己是怎么说的:

PPT

生:读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祥。

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 《病隙碎笔》

师:是的,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不仅仅是母亲,它还怀念在那个秋天,它对人生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悟。史铁生正是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幸运与不幸永远是相对的,如果把自己的不幸与别人的幸运相比,那我们永远是不幸的,而当我们与自己更不幸的人相比,我们会发现,其实,活着就是一种幸运啊。从此之后,史铁生懂得要好好活。那怎么活才算好好活呢?我们来读一下最后一段。

PPT:

生:读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悟到了怎样活才算好好活?

生:就是要笑着迎接每一天。

师:结合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这些花开得很灿烂,所以人也要活得很开心。

师:花开得灿烂,人要活得乐观。

生:他已经学会忘掉自己的烦恼,忘记自己双腿瘫痪,好好欣赏花的美丽。

师:正像史铁生自己所说: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生:就是要像花一样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

师:这些花,你有没有发现,他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所以我们人也要……

生:人也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活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师:是的,我们也要做一个平凡而不可复制的自我。那史铁生有没有好好活呢?请看:

PPT

9年后,史铁生又得了急性肾炎,1998年病情恶化,又得了尿毒症。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经常一周做三次透析。20101231日,史铁生突发脑溢血去世。死后捐出了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

师:史铁生有没有好好地活?

生:有。

师:不仅好好活,而且活得非常有

生:意义(齐声)

师:有尊严。

师:好,同学们,让我们走出史铁生的秋天,走进我们自己的秋天。又是一个秋天,

PPT: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你们会想到什么,做些什么?你可以描写一个场景,也可以写一段感悟,也可以抒发感情?

生:写(配乐)

生: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我的心中无限感慨,大雁这么坚强,我也要这么坚强。

生:秋至落叶,飘飘洒洒,落在地面,时而飞起,有谁说秋代表了离去,又有谁说秋代表了死亡。秋是一种美,就像那飘飘洒洒的花,热烈而活得潇洒,它高傲地抬起头对我说:“生活要像我,自信是一种优雅的美。”

师:你这堂课表现了很多次,很精彩。下课了,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秋风习习,吹去了夏日的炎热,转眼将至的是深色的秋天,落叶一阵又一阵地飘过,昨日的娇花也一朵又一朵凋谢,阳光柔和,坐在大树下,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不时捡起地上的落叶,看着枯黄的叶子,陷入了秋的深思……

师:好的,她用一段描写表达了对自己秋天的无尽思考。同学们,最后我想说,当我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想说的是:让我们所有穿着鞋的人光着脚,一直走,一直走,走遍天涯海角,去看看这个世界上没有脚的人!

 

教学自省:

    第一次上这堂课,总体上说,基本达成了课前自己预判的教学内容。近10年的教学告诉我自己,精准而有效的教学预判或课堂教学场景的思维模拟往往比一味的试教磨课有意义有价值。原因很简单,学生永远是活的,没有一堂课是完全可以复制的。教学讲的永远是当下,讲的是这一堂课而不是那一堂课。所谓的试教磨课,最多也只是给有些无法预判的教学内容提供一个学情参考。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特别在意自己教学前的预判,这种预判包括教学内容整体的预判,也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的预判,甚至包括教学细节的假设与应对。

    可以说,精准的预判可以基本锁定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教学环节的流畅自然。但既然是预判,那教学预判与教学结果也注定了两者不会简单得合二为一。就拿这节课而言,至少以下几点可以改进:

    首先是教学朗读不够到位。如果说课堂品得还算仔细的话,那读得就不够细致精致了。其实精品与细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精品再加上精读,那么本课或许学生更能从“感觉”走进“感动”。

其次,本课板书太简,只写了四个字:感觉——感动,没有及时完成完整的板书,其实预判的板书应该是这样的。

 

 

                     愧疚     自责     怀念   

                              母亲

板书:               感觉—— 感动—— 珍惜

                              人生

                     不幸     苦难     自省

 

再则,在一定的条件下,感动是可以互相感染的。教师的感动未必带来学生的感动,但教师不感动,学生就不会被感动。由于身体不适,教学这堂课,自己还少了一些感动。如果自己能带着感动进而通过文本的媒介,在真切体验和细读精品中,我想学生或许更感动一些。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想学生对苦难的深入理解还略显不足,这可能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关,或许也和自己最后一个环节的设置或时间仓促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