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英雄忘了回家

 昵称16436572 2016-06-10

那年,英雄忘了回家

2016-05-26 11:23

家中最后的音信,离他牺牲已经有五个年头,家中的老妈妈还好吗?牺牲前的三天,面对后方妻子的焦虑跃然纸上,左权将军在最后一封家书中斩钉截铁的提笔写下:“如逆流万一不幸而来到,你尽可不必顾及我,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他在信中,称女儿“小天使、小宝贝”,酣战至余,他不忘为女儿买花布、做衣裳。只是那年,倭奴未灭,无以为家。

“儿子再也回不来了。”——将军的部下唱着《左权将军之歌》进入醴陵的时候,母亲接到儿子迟到的阵亡通知书;那是1949年,他牺牲的第七个年头。老人盼来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盼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却和那年千千万的母亲一样,再也盼不回倒在黎明前的孩子。他最后的音信,来自1937年的晚冬,那是全民族抗战的元年,肃杀的华北战场,对后方家乡的老母,他在信中写下:“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头上。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我)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紧紧握着你的手。兰,亲爱的。” 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血战之余的将军也不忘留下这样温情的字样,女儿诞生不足百天,年轻的妻子便只有在迟到的家书中“见字如面”。那年刘志兰二十五岁,北京来的大学生,对大自己十二岁,面容黝黑、身材单薄的左权狂热的追求自是一百个不愿意,却难敌一个连年征战的沙场老兵身上难以置信的“一见钟情”。

那年,英雄忘了回家

左太北曾经回忆:“母亲的下半生从不愿提及父亲”。对于刘志兰来说,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女儿太北不足百日便成永诀——一二九运动的“民先队长”,怀着革命理想来到圣地风华正茂的少女,怎能不怨?刘志兰也曾写道: “因为近年来带北北影响到自己的进步,心情不好,曾迁怒于你,一次向你发牢骚,刺激你。你除去解释与安慰之外,没有一句责难,使我惭颜,希望见面之日得到你的原宥。”可担惊受怕的妻子问起若日本人轰炸延安该如何之时,他却斩钉截铁的说:“我如此爱太北,如果时局有变,你可大胆处理……不必顾及我”。太北老人曾说:“如果父亲没有牺牲,这些字眼也就不会显得那么刺眼了”……

刘志兰为敌后的丈夫度日如年,女儿太北也在不断的成长。将军又何尝不为他俩的小天使、小宝贝魂牵梦绕:“不要忘记教太北学会叫爸爸,慢慢的给她懂得他的父亲在遥远的华北与日寇战斗着。”太北老人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留下的十一封家信,是她走近父亲的唯一途径。在信中,享受着失去的父爱:“记得太北小家伙是很怕冷的,现在怎样?半岁了,较前大了一些,总该好些吧!希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这十一封家书把对战争的痛恨,深刻在左太北和有着同样经历的国人血液中。

“铜像大小和真人一样高,我没见过父亲呵,没见过”……博物馆里,垂暮的太北老人拥住了父亲的雕像,不肯离去……

那年,英雄忘了回家

越过敌后的重重封锁,一封封家书传到刘志兰手上;虽是战时,在相对安稳的后方,刘志兰也只能通过书信体会丈夫和无数战友于前方敌后战斗的惊心动魄,“17日凌晨,我部又发现日本苫米地旅团长带领一股援军从辽县赶来,妄图挽回败局,再次“请君入瓮”,一并消灭了敌军援兵。长乐村战役”共消灭敌军4000余人,收复了辽县、黎城等18座县城。”“敌军全部进入伏击圈。我军发起攻击,毙敌近2000人,创下了敌我伤亡比6:1的战绩,开中日对战史上敌我伤亡比空前未有之记录”……战火相隔,从敌后传来的家书每每迟到,篇幅又总被残酷的战争和枯燥索然无味的战情占去大半。战争让女人走开,却能与女人无关么?

“同志们,跟我冲!冲过十字岭!”这持续的呐喊,直至那一颗炮弹的到来戛然而止,却在战友的脑海里一遍一遍的缠萦。彭德怀曾深情地对左太北回忆:“征战多年,你爸爸一定知道,那第一颗炮弹只是试探,还来得及躲避。但他同时也深知,他不能丢下十字岭上集结的部下自己冲出去”……

八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左权是少数几位在抗战中被国民政府授衔将领。但在今天,也同样让我们铭记,铭记那些倒在全民族抗日战争胜利路上的烈士,有名或无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