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问 现在很多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有这样一个困惑,既想要迅速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又疲于应对不同区域的个性化需求,您怎么看?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惑是因为规模化的前提是标准化,而标准化跟如今这个时代变化的、移动的特性是相矛盾的,顾客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怎么能够用一直不变的东西来应对呢?这是个体经济思维与工业思维的产物,这种思维是历史的,不是未来的。 以前我们一直在强调大小之争,但现在我们更多是强调差异之争、质量之争。用大小来比的话,比如大象和小象有竞争,肯定是大象赢,但大象和蚂蚁比呢?大象自然比蚂蚁庞大得多,但假如大象身上全部是蚂蚁呢? 未来我们很多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移动能力又很差,就像这头大象一样,如果不尽快改变,这些如同蚂蚁的小公司兴起后,甚至可能会对大象生存带来威胁。 问 那企业到底该怎么改变呢? 如今,消费者的自由度、整个产业的自由度都在提高,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需要我们提供非常有特色的产品,满足很少一部分人的需求,即所谓的“小而美”,这种方式与当今的商业特性才是匹配的。 为什么呢?这就得益于物流与互联网技术的相得益彰,一个线上、一个线下;一个有形、一个无形,交易就很容易实现。 原来是比大小,1跟10,或者1跟100比,所以我们会产生一个概念,叫做“以卵击石”。现在的问题是人家不跟你比,但是这些小公司一点点把需求拿走了,对大公司来说是釜底抽薪。 那大企业要怎么办呢?大规模的、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一定是不符合时代和消费趋势的。其实企业是可以很大的,生产是柔性的,每次都是小批量进行。 问 大规模、小批量的生产,这样成本不是很高吗? 这就需要合作了。可以搭建一个大的平台,让这些差异化的小企业互相连接。 具体怎么运作呢?从数学角度来看,任何常数相加的结果都是常数,任何常数相乘的结果还是常数。传统经济学讲的都是常数之间的加减法,因为都是基于资源有限性。 但如今在网络时代,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很小的值,去乘上一个变数,这个变数可能在零到无穷大之间,结果就有可能是无穷大,因此小公司是可能吞并大公司的。 基于这个考虑,未来企业理想的经营模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述,即: 由此,未来企业经营有三个关键点: 企业更多是成为一个组织者、召集者,或者说是意见领袖。这样,公司的本质就变成了大家共同的公司,从而才能生产出不断迭代的新产品。 这个共同的公司不一定很大,但未来的“大公司”也不会是现在这样,下面有很多小公司,行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大公司”将是一个大平台。大平台上有很多个体,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动,但是都离不开这个平台,组织的边界变得很模糊。 这就好比阿里巴巴,那么多商家,都在阿里的平台上活动,但其实并不属于阿里。在大公司这个大平台上,大中有中小,中小同台舞,中小个个专、个个精、个个强,就像是一个蜂巢,而且一定要有蜂王,最后就都一起发展壮大了。 企业家一定要对网络有很深刻的理解,线上线下都要利用起来,不要以为只有互联网才是网,原来的社会关系网就不是网,也不要以为只有线上的网是先进的,线下的网是落后的。企业家不要在有新的东西出现后,就把原来的东西否定掉。 因为过去的想法不是不对,而是不够、不充分。线上线下一体的网,我称之为“天罗地网”,每个企业的行为就像蜘蛛侠,蜘蛛离不开网,这张网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自建的,没有进入这张网,或者进入得不够,最后都会输,做得再大都没有用。 未来的商业并不全是大公司,也不都是小公司,而是能够利用平台和网络,能有持续不断创新能力的,与顾客一体的公司。总之,要跳出传统的加法思路来做乘法,这才是这个时代的经营思路。 尤其对小公司来说,来的机会更多,泰国正大国际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就说,中国的商业将是小老板的天下。所以,未来的商业格局不是“众星捧月”,更不是传统的“月明星稀”,更有可能是“满天繁星”。 |
|
来自: 昵称29600069 > 《已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