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情对里看多情| 长安解诗

 青绿堂主人 2016-06-10

—— 长 安 诗 社 | 解 诗——



无情对里看多情 | 长安解诗

丁冬汉佩香疑在,子夜吴歌曲未阑


无题

曾拓


窈窕琼楼近广寒,珠帘长分①雾中看。

丁冬②汉佩香疑在,子夜吴歌曲未阑③。

空报瑶池迷八马,莫教玉辇误双鸾。

凭谁更草④高唐赋,一枕游仙梦已难。

 

【创作背景】

       曾哥此诗是“七社”2014年第6次社课的作业,社课题目为“寄远赠答”,社员的作品一般以“寄某某”为题,主题都比较明确。曾哥社课交得晚,又以“无题”为题,内容上又像是绮怀艳思,其诗所写何事、所寄何人,就不好确定了。不过我们解诗,以学习技巧为主,不走穿凿索隐的路子,诗中深意先略去不表,本篇主要学习写诗的技巧。

 

【字词释义】

分:意想,料想。去声。《汉书·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

丁冬:通“叮咚”,拟声词。

阑:残,将尽。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

草:起草,拟稿。《汉书·艺文志》:“萧何草律。”

 

【典故解释】

1、广寒:传说中月亮上有座广寒宫,嫦娥所居。

2、汉佩:传说周朝有个人名叫郑交甫,有一次在汉水边游玩,见到两个漂亮的仙子,仙子身上带着佩玉。郑交甫心旌摇荡,上前请求仙子赐玉,仙子就笑着解下玉佩赠给他,随即飘忽不见了。郑交甫又看怀中之玉,也不见了。

3、子夜吴歌:“子夜歌”是汉唐间乐府的一个题材,因为起源于吴地,所以属于“吴声曲辞”。李白写过一组《子夜四时歌》,分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分别吟咏秦罗敷、西施、戍妇捣衣、戍妇制衣。此类歌曲多涉艳情。

4、瑶池:传说昆仑玄圃之上西王母所居之处。西王母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战国时期就很流行。传说她住在昆仑山之上,西周时期的周穆王曾驾“八骏”到过昆仑山,见过西王母。“八骏”就是周穆王的八匹骏马,据说可以日行三万里。

5、高唐赋:宋玉所作,记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云雨之事。

6、游仙枕:唐玄宗时期西域的龟兹国进贡的枕头,温润如玉,据说枕着睡觉就可以在梦中游历仙界。

 

【技巧学习】

       曾哥这首诗的颔联“丁冬汉佩香疑在,子夜吴歌曲未阑”,对仗简直绝妙。“丁冬”与“子夜”相对,这就是俗称“无情对”的一种对法。“子夜”、“丁冬”本不对仗,但“丁”与“子”都是天干地支,“冬”与“夜”都表示时间,每个字分别对仗,但整个词却不对,这就造成了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

      在律诗写作中,这种对仗方法一般称作“借对”,也有人说是“假对”。比如杜甫的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与“七十”本来也不相对,但“寻”、“常”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七”、“十”是数字,也是单字分别对仗。

      “借对”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借意”,一种是“借音”。上面所举曾哥、杜甫的例子都是借意,我们可以再举一个杜甫的例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一联中,“三顾”和“两朝”,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本来是不能对的。但“朝”也可以是动词,“顾”的意思是“回头”,与作为动词的“朝”就可以对了。

       至于“借音”,则是利用谐音词相对。我们依然从杜诗中举例。杜甫《秦州杂诗》有一句“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珠汗”与“白蹄”相对,本来不够工稳。但“珠”与“朱”同音,这样“珠汗”与“白蹄”相对就很有趣了。杜甫还有一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白雪”对“清江”,也是因为“清”与“青”谐音。李骏涛的七社社课中有一联是“武溪花气秋熏梦,三峡涛声夜入帷”,“武溪”与“三峡”相对,因为“武”与“五”谐音,这一联就很有味道。

       我们在律诗写作中,如果要用“借对”的话,要注意两点:第一,能对则对,不必刻意为之;第二,如果“借意”的话,每个单字定得能严格对仗才行,切忌似是而非。


撰稿 丨 范云飞    编辑  |  落芷

长安诗社 | changanshishe


缔 · 结 · 高 · 校 · 诗 · 词 · 阵 · 营


读者qq群:426340904

投稿:changanshishe@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