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季夏纪 明理 明白音乐道理的问题
【原文】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乱国之主未尝知乐者,是常1主也。夫有天赏得为主,而未尝得主之实,此之谓大悲。是正坐于夕室也,其所谓正,乃不正矣。 凡生,非一气之化也;长,非一物之任也;成,非一形之功也。故众正之所积,其福无不及也;众邪之所积,其祸无不逮2也。其风雨则不适,其甘雨则不降,其霜雪则不时,寒暑则不当,阴阳失次,四时易节,人民淫烁3不固,禽兽胎消不殖,草木庳4小不滋5,五谷萎败不成。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 故至乱之化,君臣相贼6,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失人之纪,心若禽兽,长邪苟利,不知义理。 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有其状若人,苍衣赤首,不动,其名曰天衡;有其状若悬旌而赤,其名曰云旌;有其状若众马以斗,其名曰滑马;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 其日有斗蚀,有倍僪7,有晕珥,有不光,有不及景,有众日并出,有昼盲,有霄见。 其月有薄蚀,有晖珥,有偏盲,有四月并出,有二月并见,有小月承大月,有大月承小月,有月蚀星,有出而无光。 其星有荧惑,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欃,有天竹,有天英,有天干,有贼星,有斗星,有宾星。 其气有上不属天,下不属地,有丰上杀下,有若水之波,有若山之楫,春则黄,夏则黑,秋则苍,冬则赤。 其妖孽有生如带,有鬼投其陴9,有菟10生雉11,雉亦生鴳12,有螟13集其国,其音匈匈,国有游蛇西东,马牛乃言,犬彘乃连,有狼入于国,有人自天降,市有舞鸱,国有行飞,马有生角,雄鸡五足,有豕生而弥,鸡卵多毈,有社迁处,有豕生狗。 国有此物,其主不知惊惶亟14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其残亡死丧,殄15绝无类,流散循饥无日矣。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故子华子曰:“夫乱世之民,长短颉颃16百疾,民多疾疠17,道多褓襁,盲秃伛18尪19,万怪皆生。”故乱世之主,乌20闻至乐?不闻至乐,其乐不乐。 【译文】五帝三王对于音乐,已详尽了。混乱国家的君主未尝知晓音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平常的君主。那依靠上天的赏赐而成为君主,却没有具备君主的真才实学,这就称之为大的悲哀。尽管他们端正地坐在倾斜的屋子里,自以为很端正,其实并不正。 凡是万物的生长,不是单靠一个阳气或一个阴气的变化;万物的成长,也不是一种物质所能承受的;万物的成熟,也不是一种形态的功能。所以多种端正的积聚,其福祉才能无所不到;多种邪恶的积聚,其灾祸则无所不来。那里的风雨会不适时,那里的甘雨不会降临,那里的霜雪则不按时,寒暑季节不恰当,阴气阳气失去次序,四时改变节气,人们的思想过度摇曳不坚固,禽兽胎消不繁殖,草木矮小不生长,五谷枯萎不能成熟。他们自以为是的音乐,会怎么样呢? 所以非常混乱的教化,是君臣互相伤害,老少互相杀戮,父子互相残忍,弟兄互相诬陷,知交互相倒戈,夫妻互相冒犯,人们每天互相危害,失去了人类的纲纪,人心如同禽兽,擅长邪恶钻营求利,不知晓义理。 这样的世道,天空中的云有时形状像狗、像马、像白色的鹄、像众多的车辆;有时形状像人,苍衣红头,不动,它的名字叫做天衡;有时形状像悬挂的旌旗而发出红色,它的名字叫做云旌;有时形状像是众马争斗,它的名字叫做滑马;有时形状像是众多菌花,上黄下白,它的名字叫做蚩尤之旗。 这时的太阳会有争斗的日蚀,有加倍的光晕,有时有晕珥,有时暗淡无光,有时光照下没有阴影,有时多个太阳并出,有时白昼无日,有时夜间出现太阳。 这时的月亮有时出现薄薄的月蚀,有时有晖耳,有时半边昏暗,有时四月并出,有时二月并现,有时小月亮托着大月亮,有时大月亮托着小月亮,有时出现星蚀,有时出现而无光辉。 这时的星有荧惑星,有彗星,有天棓星,有天欃星,有天竹星,有天英星,有天干星,有贼星,有斗星,有宾星。 这时的气有上不属于天,下不属于地,有丰上杀下之气,有像水波一样的气,有像山上之楫的气;春天是黄色,夏天是黑色,秋天是苍绿色,冬天是红色。 这时的妖孽有的形如长带,有鬼怪爬上城墙,菟丝子会生出野鸡,野鸡也会生出鴳雀,有螟蛉聚集在这个国家,发出匈匈之声,国都内有游蛇出现忽东忽西,马牛会说人话,狗猪交配,有狼进入国都,有人从天而降,市场上有跳舞的鸱枭,国都内行走如飞,马有生角,雄鸡有五只脚,有的猪生下来没有蹄甲,鸡卵多不能孵化,有的社稷庙迁徙到别处,有的猪产下小狗。 国家有这些怪物,其君主不知晓惊惶而急切改变,上帝降下灾祸,凶灾必然会急速发生。其国残家亡人死丧后,断绝后代家族,民众流亡散失遭受饥饿的日子也就没有几天了。这些都是混乱的国家所发生的,多得数不清,耗尽荆楚之地的竹子,也写不完。所以子华子说:“那乱世的民众,长短是非错乱产生百病,民众多有瘰疬,道路上多有弃婴,瞎眼秃头驼背鸡胸,各种怪病都会产生。”所以乱世的君主,怎么能听到最美好的音乐?不能听到最美好的音乐,其音乐就不会使人快乐。 【说明】本节《明理》,主要探讨的是要明白音乐道理的问题。音乐是情感的抒发,只有美好的情感,才会有美好的音乐。如果每时每刻都困扰于烦心琐事,哪里还有心情创作、欣赏音乐呢?所以,一切音乐的基础,都是政治的美好。混乱的政治,产生出很多混乱的现象,自身遭受,或目睹这些混乱的怪象,也不可能创作、或欣赏美好的音乐。 《季夏纪》共分五节,《季夏》,主要探讨的是夏季的第三个月的天象情况,以及统治者的行为规范。首先说明了季节特征,希望统治者聚集草料,以养育准备祭祀的牲畜,并准备各色布帛,各种祭祀礼服。不要砍伐树木,不可以大兴土木工程,不可以起兵动众,并巡视防水工程,不要实行其它季节的政令。《音律》,主要探讨的是音律产生于十二个月,每个月各有一个音律产生,然后它们又会产生出另外一个音律,因此,十二个月分别应对十二音律。每个月的音乐创作及演奏,要与十二音律相对应,其内容也要相对应,才符合天地的道路。《音初》,主要探讨的是音乐的源头,作者所列举的几个例子,虽然说有点牵强,但结论却是正确的。音乐就是发源于人的内心情感,心有所感,就会发出相应的声音,因此听其声而能知晓其风情,察其风情而能知晓其志趣,观察其志趣而能知晓其规律。《制乐》,即是创作、制作音乐,作者认为,音乐的创作、制作,来源于政治的淳厚,其治理淳厚的,其音乐就淳厚;其治理浅薄的,其音乐也就浅薄;乱世时音乐就漫无节制了。也就是说,音乐的创作、制作必须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基础指导,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才能淳厚,三观混乱的,其政治必然也就是浅薄的。《明理》,主要探讨的是要明白音乐的道理。音乐是情感的抒发,只有美好的情感,才会有美好的音乐。 由此,我们可以知晓,在季夏时节,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了解音乐的源头,创作音乐,明白音乐的道理。 —————————————————— 【注释】1.常:(cháng长)《诗·唐风·鸨羽》:“其有常。”《诗·小雅·十月之交》:“则维其常。”《管子·侈靡》:“毋全赏,好德恶使常。”《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韩非子·解老》:“道之可道,非常道也。”唐韩愈《杂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这里用为一般、普通、平常之意。 2.逮:(dǎi歹)《书·吕刑》:“群后之逮在下。”《诗·大雅·桑柔》:“民有肃心,荓云不逮。”《管子·法法》:“故正者所以止过而逮不及也。”《论语·里仁》:“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礼记·中庸》:“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荀子·荣辱》:“胠于沙而思水,则无逮矣。”《韩非子·八说》:“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礼记·曲礼》:“逮事父母。”这里用为赶上、及、到之意。 3.烁:(shuò硕)摇曳,闪烁。《楚辞·九思》:“云蒙蒙兮电儵烁,孤雌惊兮鸣呴呴。”汉李陵《录别诗》:“烁烁三星列,拳拳月初生。”《徐霞客游记》:“其外浅处,紫碧浮映,日光所烁也。” 4.庳:(bì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宫室卑庳。”《鹖冠子·泰录》:“招高者高,招庳者庳,故成形而不变者度也。”《史记·循吏传》:“楚民要庳车。”《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庳湿。”这里用为矮小、低洼之意。 5.滋:(zī吱)古通“孳”。《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左传·隐公元年》:“无使滋蔓。”《左传·襄公八年》:“事滋无成。”《楚辞·九章·惜诵》:“播江离与滋菊兮,原春日以为糗芳。”《吕氏春秋·明理》:“草木庳小不滋。”《说文》:“滋,益也。”这里用为滋生、繁殖之意。 6.贼:(zéi戝)《书·泰誓中》:“剥丧元良,贼虐谏辅。”《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管子·宙合》:“没法贼发,言轻谋泄,菑必及于身。”《左传·文公十八年》:“毁则为贼。”杜预注:“毁则,坏法也。”《老子·六十五章》:“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论语·阳货》:“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孟子·尽心下》:“乡原,德之贼也。”《荀子·修身》:“害良为贼。”《韩非子·十过》:“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说文》:“贼,败也。”这里用为伤害、坑害之意。 7.僪:(yù玉)日旁云雾反射的光环。《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其日有斗蚀,有倍僪,有晕珥,有不光。” 8.珥:(ěr尔)日、月两旁的光晕,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与虹的片段相似,与晕相切。《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其日有斗蚀,有倍僪,有晕珥,有不光。”《释名·释天》:“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 9.陴:(pí啤)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左传·宣公十二年》:“守陴者皆哭。”《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南围郑,反之陴。罢宋围。”《说文》:“陴,城上女墙俾倪也。” 10.菟:(tù兔)菟丝,植物名。药草称“菟丝子”。蔓生,茎细长,缠络于其他植物上。花淡红色,子可入药。 11.雉:(zhi智)《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管子·地员》:“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墨子·公输》:“无雉兔鲋鱼。”《孟子·梁惠王下》: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礼记·曲礼》:“凡挚士雉谓其守介节。交有时,别有伦也。”《说文》:“雉有十四种。”《尚书大传》:“雉者,野鸟。”这里用指为野鸡之意。 12.鴳:(yàn厌)鴳雀。鹑的一种。《庄子·逍遥游》:“斥鴳笑之曰。”《楚辞·九怀》:“痛凤兮远逝,畜鴳兮近处。” 13.螟:(míng明)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诗·小雅·大田》:“不稂不莠,去其螟螣。” 14.亟:(jí急)《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管子·小匡》:“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亟言之。”《孟子·梁惠王上》:“经始勿亟,庶民子来。”《韩非子·八说》:“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商君书·更法》:“君亟定变法之虑。”《礼记·少仪》:“小饭而亟之。”《战国策·宋策》:“欲霸之亟成。”《广雅》:“亟,急也。”这里用为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之意。 15.殄:(tian舔)《书·盘庚中》:“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殄。”《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孟子·尽心下》:“‘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荀子·大略》:“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说文》:“殄,尽也。”这里用为断绝,竭尽之意。 16.颉:(xié结)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庄子·胠箧》:“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庄子·徐无鬼》:“颉滑有实,古今不代。”《东方朔画赞》:“故颉颃以傲世。”《晋书·文苑传序》:“藩夏连辉,颉顽名辈。” 17.疬:(lì丽)即“瘰疬”。由一种霉菌引起的皮肤病。 18.伛:(yǔ雨)《庄子·列御寇》:“正考父一命而伛,再命而偻。”《吕氏春秋·尽数》:“苦水所,多尩与伛人。”《论衡·论死》:“良雌伛伏,体方就成。”《广雅》:“伛,曲也。”这里用为腰背弯曲之意。 19.尪:(wāng汪)骨胳弯曲不正。亦指有这种残疾的人。 20.乌:(wū巫)怎么,怎能。《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故乱世之主,乌闻至乐?”《文选·左思·吴都赋》:“乌闻梁岷核陟方之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