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的思绪

 乐水无涯 2016-06-10

在这骄阳似火的夏天,又一个端午节飘着淡淡的香草味和糯米香味悄然而来。你看,这街道两旁人们用木架挂起来的花花绿绿的楚楚五彩缤纷,一束束花花绳像戏曲里武将们的胡子。年轻的母亲领着孩子,在卖荷包(我们这里叫楚楚)的摊位前慢悠悠地逐个看去,摸摸这个,瞧瞧那个,孩子一会儿要蝴蝶,一会儿又要紫葡萄,妈妈只是微笑着跟在后面。

每年到端午节这天,便早早起床,赶到沿街临时搭建起来的一溜烟帐篷下,在一个个用铁架子支起的冒着青烟的油锅前买十几个热油糕,在老农的担子里买几个还冒着热气的绿粽子,再捎带上一束艾草、十几颗牛心杏,算作是端午的早餐。而每每此时,时代仿佛又回到遥远的过去,回到那种日子虽然贫穷,但却充满着无穷的温馨与乐趣的日子。

大西北的陇东,每年端午的时节总是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日子,麦子开始收割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端午的粽香是淡淡的甚至陌生的,那时顶多由奶奶煮一锅放了红枣的米饭,每人一碗。妈妈为我们姐弟几人捻几根花花绳,戴于手腕,绣几个楚楚,挂于胸前,我们便兴高采烈的在运送麦捆的乡间小道上招摇过市,引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至今思之,那浓浓的麦香和布谷鸟的叫声还在记忆里久久回荡。

如今,那份儿时节日的情愫已被成长的年轮消磨得如同清水般平淡,只是感觉每年此时的楚楚依旧琳琅满目,粽子依旧清爽可口,太阳依旧炙热似火,麦浪依旧随风翻滚,布谷依旧尽情欢唱。

再后来,随着年岁的增大,我才知道端午节原来是人们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大夫曲原演变而来的。当年的他满怀报国的一腔热血在绝望中抱石纵身一跳,长衫飘飞,在汨罗江上画了一条凄美的曲线,把文人的峥峥风骨和慷慨雄姿,永久地写进历史,写进世世代代人们的记忆里。“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颗赤诚的心,一个纯洁的灵魂,一身爱国的情结,投向了奔流激荡的江水,让他的壮志,他的失意,他的无奈,他的一腔热血和他清廉的躯体一同沉入江底,让“混浑的世界”和“沉醉众人”去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吧!

我不是文人,也不能枉自揣度和评价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心胸和境界究竟有多高,但他的那种与自己的国家而同生共死的精神,却不是常人所能具备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及觉悟若因他这一跳而唤醒,那他生命的意义岂止是伟大的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嬉笑贪玩的孩童、花花绿绿的香包,很难将这盛世的繁华与悲壮的历史联结起来。也许,如今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太过看重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以至于不敢用道德直面古人。

生活在继续,历史在延伸,端午节还在一年一年的过,但我觉得,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幸福的同时,更应该铭记历史的灾难与民族的悲伤,为官者清正,为民者拥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生活才能长久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