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柔情的倾诉:男声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清风拂吾心 2016-06-10


男声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指挥:李成

钢琴伴奏:李玥

演出团体: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

创作背景

1956年,特罗申应邀拍摄一部纪录片,并为该纪录片录制插曲。当他来到莫斯科准备录音时,意外听到了一首旋律,一下子打动了他。这首旋律就是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谱曲,米哈伊尔·马图索夫斯基填词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当初,作者本人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非常不满意。他们认为,这首歌写得很不成功,听起来枯燥乏味。不过,当特罗申走进录制棚第一次演唱这首歌时,摄制组一下子全被征服了,特罗申的第一唱就被灌进了影片。之后,著名指挥家维克托·克努舍维茨基对歌曲进行了改编,并加进了著名的女声合唱部。从此,特罗申每到一处演出时必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使这首歌在前苏联迅速走红。《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很快成了特罗申的名片。


社会影响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问世于1956年,这样一首短小而并不复杂的歌曲,近半个世纪来在世界各地越传越广,这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马都索夫斯基的诗出色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内在的纯朴的美;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他那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又支持和发展了诗歌形象,仿佛就是从俄罗斯大自然本身诞生出来的。用作曲家本人的话来说,歌曲是“顺着字母从笔尖底下流出来的”。


这首抒情歌曲近半个世纪来所以具有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艺术上的成功。当时的苏联评论界认为:“杜纳耶夫斯基的《祖国进行曲》中的爱国主义主题在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借另一种形式、以新的面貌出现。”歌曲的内涵在传唱过程中被大大延伸了——它已不是单纯的爱情歌曲,也不仅仅是歌曲莫斯科近郊夜晚的景色,它已融入了俄罗斯人民对祖国、对亲友、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


近20年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国流传得更广。几乎没有一种音乐刊物、一本外国歌曲集子没有发表过这首歌,也几乎没有一家唱片公司没有录制过这首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祖国是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母语是俄语,但在世界上,用汉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远比用俄语唱的人多,难怪北京的一位电视主持人说:“用中文演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融入了我们的体验和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歌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