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文山书院 2016-06-10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手捧侄子遗骨写下的悲痛之书


一篇祭文背后的英雄壮歌


这篇文稿作于安史之乱之时,

当时其兄卿在常山作太守,

坚决反抗安史叛军。

后来被叛军包围,

卿在孤城与敌人奋战六天,

最后终因弹尽粮绝,

在常山被攻陷,

敌人威通呆卿投降,

卿宁死不屈,

便发生了下面这段故事:


安禄山大摆宴席,群贼相陪,接待颜杲卿,企图软化他。颜杲卿不为所动,既不吃也不喝。


安禄山说:“你原是个参军,是我任你为常山太守,又赠袍于你,为何反我?”颜杲卿问道:“你原是个牧羊儿,是圣上有恩于你,你为何叛国?!”安禄山说:“我是奉旨征讨杨国忠。”颜杲卿又问:“你自立燕国,自封帝也是奉旨吗?”


安禄山被问的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拍案大叫:“你降不降?!”颜杲卿也拍案大喝:“死不降贼!”安禄山又以高官相诱说:“你若降我,立封为相;若不降,立即斩首。”颜杲卿回答:“大唐命官,岂能和叛贼为伍?”安禄山恶狠狠的问:“你不怕死?”颜杲卿坦然回答:“我为国而死,名垂千古,你叛国作乱,遗臭万年。”


安禄山大怒,命人把颜杲卿绑在洛阳天津桥的柱子上。安禄山又问:“降不降?”颜杲卿坚定回答:“死不降贼。”安禄山一声大叫“砍!”刽子手一刀砍在颜杲卿胳膊上,顿时鲜血淋漓。又问:“降不降?”回答仍是:“死不降贼!”又砍一刀,又问一句:“降不降?”颜杲卿挺胸昂首,大声历数安禄山勾结羯兵,叛国作乱,分裂社稷,涂炭百姓的罪行。


安禄山被骂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疯狂的令刽子手割断了颜杲卿的舌头。安禄山又问:“降不降?”颜杲卿用尽力气,一口鲜血喷在安禄山脸上,颜杲卿在含糊不清的骂声中死去,时年六十五岁。


这天颜杲卿的幼子、侄子以及同伴袁履谦,都被截去手脚。叛将何千年的弟弟在旁边,他们便含血喷他的脸,结果“因加之脔”。查“脔”这个字,意为小块的肉,酷刑极为残忍!


乾元元年(758)安史之乱平息之后,

颜真卿特地派人寻找杲卿一家,

杲卿的尸骨没有找到,

只找到了他的幼子季明的尸骨。

颜真卿双手捧着侄儿的骨灰,

想起季明在战争中经常往来于平原、

常山之间传递情报书信,

机敏勇敢,英姿勃勃,

恍如昨日,禁不住老泪纵横,

心中激起对叛贼的无比义愤,

又感于家族的覆灭,

因而撰文作祭,

挥笔写成《祭侄稿》。



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麻纸墨迹 28.3x7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歪扭涂改,何以胜任“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特色盘点


相信不知道其中奥妙的看官

第一眼瞧见这篇歪歪扭扭

涂涂改改的文字后也在怀疑

这看似杂乱无章的书法

凭什么成了为历代文人

津津乐道的天下第二行书?




悲情所至笔凝噎,无心作书化血泪。

要说这第二行书的最大亮点,

那便是用情至深了。

可以说一个“情”字,让所有的技法

都变得不再晦涩难解。

作为草稿的《祭侄文稿》,

全文共234字中,

就有30余个涂抹过!

而涂涂画画的原因,

就是作书之时,

颜真卿早已被满心的痛苦所淹没,

全然少了平日的淡然谨慎。



涂抹之中现真情


颜真卿当时

面对的是已故的侄儿,

面对的是思念之情与抑愤的心绪,

本没有作为经典传世之作的心态。

文稿自然更大程度地流露出了,

书写时的情感状态

——率性而随意。




就和第一行书《兰亭序》相比,

虽都是情至之笔,

但《兰亭序》起码还有

一个较为清晰的构想与目的,

虽书写时有轻松之感,

但写集序的心态相对要严肃拘束一些,

而《祭侄文稿》来得

绝对是真切恣睢。




落笔之时季明俊朗的

容颜似乎还历历在目。

在颜真卿眼中

侄子是宗庙中的重器,

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

可回到现实

这正处风华正茂的孩子,

却怀着未完成的抱负,

永远地辞别了人世。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细节图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

在这句貌似平静美好的句子里,

我们仿佛远远地看到了

重器的碎裂、香草的枯竭、仙树的死去,

一系列今非昔比的变动,

都向针尖一样,

一遍一遍碾过颜真卿的心骨。

含着血泪的他,

无处抒发此刻的大悲,

唯有眉头紧锁、磨墨下笔,

写下了心中的万般况味。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细节图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

是一种绵绵的回忆。

尚未达到感情最高潮、

冲突最激烈的阶段,

有这样文字背景,

行文满是激越中的平稳之态。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细节图


这一段直接写出了

季明父子的功绩与牺牲。

“凶威大蹙”是颜氏父子的赫赫战功,

“父陷子死”则是他们惨遭杀害的悲壮结局。

亲兄长与亲侄子的惨死、

切肤之痛与对叛军的切齿之恨,

使这六行“殊郁怒”:

感情的冲突达到高潮。




写到“首榇”两字时,

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

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之中。



“呜呼哀哉,尚飨”细节图


“呜呼哀哉,尚飨!” 

如此收尾,

饱含了对亲友的追悼与哀思,

前三字连绵而出,

昭示悲痛之情已达极点。

文中谈到寻得,

季明死骸时,仅剩首级。

而史传他仅寻得杲卿的

一足及头发数缕,

可见当时作者是怀着多大的

沉痛切骨才哽咽写出如此

直抒悲恸、撼天动地之作。




沉痛和郁怒是两种不同的情绪,

前者低回、后者高昂,

前者压抑、后者喷发;

如此沉痛,后人读来更是感同身受。




《祭侄文稿》行文在字形书写上,

最大程度地顺应了

情感的起伏、笔势的流转,

所以当我们面对

颜氏一纸肺腑真言时,

在字内空间分割

与字外空间的变化中,

不难发现他在长短、粗细、

收放之间的转换,

几乎都是因情而起,为情所收,

字里行间全然是

情感的涌动与流露。




可以说其存在的真实空间,

早已突破了文章与书法本身

渴涩生动的墨法

凝汇了一种纸张

本难以承载却奇迹般

包容了的厚重之感。

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

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

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




虽然此作与我们相隔千年,

但人们对于亲情的理解,

却从未改变过,

若你也曾体会过类似的痛楚,

你也一定能淌过时间的河流,

见到不一样的书法大家颜真卿!


祭侄文稿高清长卷欣赏,请将手机横置观看:


责任编辑:青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