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武正片】英德恩仇录

 cat1208 2016-06-10




二战中,很多英军喜欢将德军称为“杰瑞”,而称自己为“汤姆”,而英德间的恩仇也正和《猫和老鼠》一样纠缠不清。从价值1亿英镑的进球到战场上的足球友谊赛;从七年战争的携手并肩,到滑铁卢战役的坚守同盟;从一战时的绅士战争到二战时的你死我活;从轰炸鲁尔水坝的惩戒行动,到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倾力援助……本期【军武】将为您盘点英德之间从球场到战场的恩怨情仇。


英国与德国是欧洲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的角色,自近代以来,英、德两国经常因错综复杂的政治纠葛而被牵扯到一起。在国家利益、地区形势、地缘外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英德两国的关系呈现出了微妙与常态交织,理性与多元并存的复杂状态,从而演绎出了一首既跌宕起伏又铿锵激昂的大国关系协奏曲。



▲英王乔治五世与德皇威廉二世的合影

 

早在17时期前期欧洲爆发的三十年战争中,英国就介入到了德国的国内事务中。当时英国与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等国联合,力图打击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英国为此一方面与荷兰一起支持丹麦出兵德意志,另一方面还派出了远征军赴欧洲直接参战。



▲三十年战争

 

起初英军在曼斯菲尔德的率领下曾占领波西米亚(今捷克)西部地区,但随后于1628年4月被神圣罗马帝国名将华伦斯坦击败,英国对德意志事务的首次大规模军事干预就此灰溜溜地草草收场。此后在1688年——1697年的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和1701年——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英国为遏制法国的霸权,曾与一些德意志邦国共同对法作战。

 

 

▲神圣罗马帝国名将华伦斯坦

 

1714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安妮女王去世。在决定英国王位继承人的问题时,英国议会的主流意见倾向于选择一位新教徒做国君,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詹姆斯二世时的宗教迫害政策重演。几经考虑后,英方最终决定迎立安妮女王的远亲——信奉新教的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乔治·路德维格为国王,是为乔治一世,从此英国进入到了汉诺威王朝统治时期。

 

 

▲安妮女王



▲乔治一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乔治一世国王是德国人,既不会说英语,又对英国的感情不深,所以他即位后对处理政务的热情并不是很大,自1718年以后,他就不再出席英国内阁的会议。结果这在客观上又促进了英国内阁制的发展,首相逐渐成为了国家事务的实际负责人,而君主则变成了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成为了只具有象征意义的“虚君”,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也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完善。受益于此,英国王室也得以长期保留,并一直延续至今。



▲“权小位尊”的英国王室

 

18世纪以来,德意志北部的普鲁士逐渐崛起为欧洲强国,英国与普鲁士的关系逐渐成为了欧洲外交的重头戏。在1740年到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英普双方是对立关系。但也是在这场战争中,英国看到了新兴的普鲁士的巨大潜力,觉得它更有助于维护英国在欧陆的利益,此后英普关系逐渐升温。在接下来的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中,英、普两国成为了患难与共的盟友。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0年—1786年在位)

 

 

▲七年战争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后,为打击法国革命政府和随后出现的拿破仑帝国,英国与欧陆诸国先后组成了七次反法同盟,面对共同的敌人,普鲁士在此期间曾多次与英国站在同一条战壕里携手作战。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正是英普两军联手最后终结了拿破仑帝国的辉煌。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与普鲁士都是维也纳体系的受益者,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关系也基本处于大致稳定的状态。

 


▲滑铁卢战役

 

1862年,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首相后,开始致力于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对于英国来说,德国的统一可以为法俄两国制造一个强大的对手,这不仅不会颠覆欧洲的均势格局,反而会使欧洲大陆出现对英国更加有利的政治局面。同时俾斯麦在推进德国统一的进程中,一直避免触碰英国敏感的政治神经,这样英国在德国统一的进程中并未加以阻挠。最终在俾斯麦的努力下,普鲁士连续打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于1871年统一了德国。

 

 

▲“铁血宰相”俾斯麦



▲德意志帝国成立

 

德国统一后,由于俾斯麦一直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将注意力一直放在维护德国在欧陆的既得利益上面,并不热衷于向海外扩张,所以在俾斯麦执政时期,英德两国间的关系一直比较平稳。但1890年3月,德国新皇威廉二世解除了俾斯麦的职务后,德国的外交政策随即变得愈发张扬外放。随着德国海外扩张步伐的加快和海军实力的全面增长,英国变得日益焦虑不安,到20世纪初,英德矛盾已成为了欧洲大国间的主要矛盾。

 


▲威廉二世

 


▲英德海军实力对比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于1914年8月3日向法国宣战,随后德军为借道入侵法国而向中立的比利时发起了进攻。英国鉴于德国对比利时的进攻威胁到了英国的国家安全,遂于8月4日向德国宣战,这样大英帝国与德意志帝国这两只庞然大物终于碰撞到了一起,像2400多年前的雅典和斯巴达一样,英、德这两个巨人也跌入到了“修昔底德陷阱”之中。

 

 

 

 

▲参加一战的英国军人

 


 

▲参加一战的德国军人

 

在一战期间,为了消解国民的疑虑,凝聚国人的士气,英国王室决定洗去自己身上的德国印记。于是英王乔治五世于1917年7月17日颁布谕旨,宣布英国王室将不再使用“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一德国姓氏,取而代之的则是的英国本土化的新姓氏——“温莎”。



▲英王乔治五世

 

 

▲温莎城堡

 

一战期间,作为后起之秀的德国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在英、德两国的交战中,德军曾多次重创英军。在1916年5月31日——6月1日的日德兰海战中,德国大洋舰队痛击英国皇家海军,英国人在此战中的损失近乎于德国人的两倍,虽然德国海军未能突破英国舰队的战略封锁,但依旧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在1916年6月爆发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军仅在一天之内就毙伤英军6万余人,使英军遭受到了以往空前未有之伤亡。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会战

 

虽然德军在战术上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战果,但战术上的优势终究无法弥补战略上的略势,德国在一战中最终败下了阵来。在1919年1月——6月的巴黎和会上,英国出于维持欧陆均势和抑制苏俄的战略考量,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并认为应给予德国以必要的扶持。在此后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外交战略中,也一直都带有着一定的“扶德抑法”的色彩,这在1923年的鲁尔危机和1925年洛迦诺会议中均有所体现。

 

 

▲巴黎和会

 

1933年,借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东风”,希特勒登上了德国历史的舞台,此后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走上了扩军备战之路,开启了雄心勃勃的复仇计划。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英法两国领导人明显未做好应有的准备。由于对一战的惨重伤亡记忆犹新,加之英法两国的领导人希望将德国的扩张攻势引向东方,待德苏鹬蚌相争后,再去做得利的渔翁,所以英法两国对希特勒治下的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在英法政府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德国越走越远。1936年3月,德军开进莱茵兰非军事区;1936年7月,希特勒下令德国介入西班牙内战,对佛朗哥领导的叛军给予武力支持;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对希特勒上述挑战凡尔赛体系,公然扩张的行为,英法均未予以有力制止。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更是将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成功地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收入囊中。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悍然下令德军入侵波兰,直到此时英法的领导人还在做着“祸水东引”的春秋大梦,一边向德国宣战,一边又在西线打起了“静坐战”。最终英法政府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希特勒在拿下波兰后,随即于1940年5月发起了法国战役。1940年6月,法国沦陷于德军的铁蹄之下,英国远征军狼狈逃回英伦三岛,奉行“绥靖政策”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于5月10日黯然下台,主张坚决抗德的丘吉尔接替了张伯伦的位置。

 


▲慕尼黑会议后,英国首相

张伯伦在炫耀他的“和平成果”



▲英军撤离欧洲大陆

 


 ▲丘吉尔首相

 

希特勒在占领法国后,曾希望能与英国媾和,这当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特勒对英国的海军实力颇为忌惮。但丘吉尔不为所动,丘吉尔宣称英国对德作战的目的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最终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抗住了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挨过了战争中最艰苦的日子,最终与美、苏、法等其它盟国一道打赢了德国人,消灭了法西斯。1945年5月,纳粹德国正式投降,随后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实施了分区占领。



 ▲德国投降仪式

 

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先于1967年组建了欧洲共同体,后又于1993年将欧洲共同体升级为欧盟。在这一大背景之下,英德关系逐渐被纳入到了英国与欧洲大陆诸国整体关系的大框架之内。当前的英国对以法德为轴心的欧盟感情很复杂,一方面融入欧洲可以使英国获得诸多实惠,而另一方面当惯了离岸平衡手的英国又不甘心被“法德轴心”抵消掉长久以来的地缘优势,这正是当前英国为“脱欧”而纠结的深层次原因。

 


▲英国首相卡梅伦与德国总理默克尔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的关系史堪称是一部“陆权”与“海权”博弈的历史。当德国的陆上强权不足以挑战英国在海上优势时,英德两国就能够相安无事,甚至还可以相互利用;反之则两国必会龉龃不断,以至于兵戎相见。另外,20世纪以来英德两国间的战争冲突,可以说是“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曾经雄霸全球的英国皇家海军

 

现如今峥嵘岁月已经远去,在新的国际格局下,英德关系将如何发展还要取决于两国对未来世界大势的判定与认知。眼下看来,英国所秉持的“间于欧美,两头获利”的国策在未来还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受此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英德关系恐怕还是要处在一种亦疏亦密、时远时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默克尔会见伊丽莎白女王

 

欲知英德间的恩仇如何纠缠不清。如何从战场衍变到了现在的球场,请看本期【军武正片】英德恩仇录!


参考资料

环球网

凤凰网

新浪网

阿诺德·托因比等.大战前夕,1939年[M].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1984.

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M].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