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核克星—夏枯草! 夏枯草作为我国最早的一味抗结核药,2000年前就被载入《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谓专治淋巴结核,是瘰疬专药。 明代医家薛已对夏枯草评价是“其草易得,其功甚多”。 早在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载“主寒热瘰疬、鼠疮”。比西方发明抗结核药不知早了多少世纪,是值得骄傲的。 我国每年向南洋群岛输出不少夏枯草,华侨用其泡茶预防夏日疮毒疖子。 前苏联用夏枯草治疗高血压,能持久下降。 从前有位书生名茂松,为人厚道,自幼攻读四书五经,然而却屡试不第。茂松因此终日郁闷,天长日久,积郁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即淋巴结核),如蚕豆般大小,形似链珠,有的溃破流脓。久医无效,病情越来越重。 这年夏天,茂盛父亲不远千里寻神农。一日,他来到一座山下,只见遍地绿草茵茵,似入仙境。他刚想歇息,不料昏倒在地。 茂松爹怎么也没有料到,这百草如茵的仙境,竟是神农的药圃。此时,神农正在给药草浇水施肥,见有人晕倒急忙赶来救治。茂松爹醒来,谢恩并诉说了自己的苦衷。神农听罢,从草苑摘来药草,说:“用此草上端球状部分,煎汤服用。”又说:“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黄时采集入药,有清热散结之功效。”茂生按方服之,不久病愈。后来,父子二人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深得人心。 夏枯草【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主目赤羞明(眼睛黄流泪);目珠(眼睛)疼痛;头痛眩晕(高血压);耳鸣;瘰疬(淋巴结核);瘿瘤(甲状腺肿瘤);乳痈(急性乳腺炎);痄腮(西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痈疖肿毒(皮肤疮,疹,痘疾病);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可用至30g;熬膏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 【应用】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配桑叶、菊花、决明子等药用。本品清肝明目之中,略兼养肝,配当归、枸杞子,可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亦可配香附、甘草用,如夏枯草散(《张氏医通》)。 2.瘰疬、瘿瘤。本品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常配贝母、香附等药用以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如夏枯草汤(《外科正宗》);用治瘿瘤,则常配昆布、玄参等用,如夏枯草膏(《医宗金鉴》)。 3.乳痈肿痛(急性乳腺炎引起红肿,硬结或破溃)。本品既能清热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本草汇言》)。若配金银花,可治热毒疮疡,如化毒丹(《青囊秘传》)。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熬膏服。 【使用注意】脾胃寒弱者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2.《本草纲目》:“夏枯草治目疼,用砂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3.《重庆堂笔记》:“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陈久者尤甘,入药为胜。” 【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三萜皂苷、芸香苷、金丝桃苷等苷类物质及熊果酸、咖啡酸、游离齐敦果酸等有机酸;花穗中含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的花色苷、d-樟脑、d-小茴香酮等。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及乙醇浸出液均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压,茎、叶、穗及全草均有降压作用,但穗的作用较明显;本品水煎醇沉液小鼠腹腔注射,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结合传统上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药理研究有降血压作用,现代临床用以治疗高血压病,有助降压;取其散结消肿而常用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高血压等属于肝热者;用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甘草、板蓝根、山豆根,水煎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治愈33例,好转1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366); 用夏枯草、白及,共研细末,猪油调膏敷患处,治手足皲裂36例,痊愈34例(中草药,1995,6:297);用夏枯草100g,水煎2次,泡洗双手,治疗手脱皮证百余例,均痊愈(中草药,1995,6:297)。 【临床应用】 ①夏枯草汤(《孙宜林方》)清热解郁,祛痰软坚,主治瘰疬。夏枯草50g,香附20g,昆布20g,海藻20g,牡蛎35g,黄药子25g,射干20g,连翘20g,龙胆草15g,海浮石30g。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方中夏枯草清火、散结。 ②夏枯草散(《张氏医通》)治肝虚目珠疼痛,至夜疼痛:夏枯草30g,香附(童便浸)60g,炙甘草9g。为末,每服12g,茶水调下,每日3次。方中夏枯草清火、明目。 ③消肿汤(《疬科全书》)治无名肿:夏枯草、玄参、天花粉各9g,山慈姑、煅牡蛎、海藻、昆布、白芥子、桔梗各6g,生甘草3g。水煎,食后服。方中夏枯草散结、消肿。 【药方选录】 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 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汇言》)。 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25克,香附子50克,共为末。每服5克,腊茶调下,无时。 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圣惠方》)。 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10克,食前米饮下。(《纲目》)。 治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纲目》) 治口眼歪斜:夏枯草5克,胆南星2.5克,防风5克,钓钩藤5克。水煎,点水酒临卧时服。滇南本草》) 治头目眩晕:夏枯草(鲜)100克,冰糖25克。开水冲炖,饭后服。(《闽东本草》) 治羊痫风、高血压:夏枯草(鲜)150克,冬蜜50科。开水冲炖服。(《闽东本草》) 预防麻疹:夏枯草25~10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 治小儿菌痢:二岁以下,夏枯草50克,半枝莲25克;二至六岁,夏枯草、半枝莲各50克;六至十二岁,夏枯草、半枝莲各75克。水煎服。 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100~150克。水煎服。 治扑伤金疮:夏枯草捣烂,罯上。(《卫生易简方》) 治疗慢性乙肝:夏枯草12~15克,百花蛇舌草、白茅根各15~30克,甘草6~12克,板蓝根、山豆根各10~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疗程2~3个月,同时配服维生素C200毫克,每日三次。(中西医结合杂志) 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配伍效用】 夏枯草配伍当归、白芍夏枯草清肝散淤;当归、白芍养血补血.三者伍用 18张 夏枯草的图片 有解肝郁、养肝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所致诸症. 夏枯草配伍菊花 夏枯草清肝火、平肝阳;菊花清热凉肝.二者合用有清肝、凉肝、平肝之功 用于治疗肝火上炎、肝经风热引起目赤肿痛;或肝阳上亢导致之头痛、眩晕。 夏枯草配伍昆布、海藻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昆布、海藻均消痰软坚而利水。三药合用有清火散结、消痰软坚之功效 用于治疗肝火痰结所致之瘰疬。 夏枯草配伍玄参、连翘夏枯草清肝火而散郁结;玄参消火散结;连翘解毒散结.三者同用 其清火散结之力增强用于治疗痰火互结之瘰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