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6味中药功效总结(下)以及中药的鉴别及其彩图汇总(下)

 ZAHOT 2016-06-1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莪术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丹参

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清心除烦

虎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益母草

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桃仁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牛膝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水蛭

破血逐瘀、通经

乳香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姜黄

行气、通经止痛

三棱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鸡血藤

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刘寄奴

破血痛经、散寒止痛、消食化积+

北刘寄奴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月季花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川牛膝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苏木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西红花

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五灵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土鳖虫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血竭

内服活血化瘀止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穿山甲

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王不留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干漆

破血祛瘀、杀虫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半夏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天南星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白芥子

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旋覆花

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瓜蒌

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

川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浙贝母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竹茹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

白附子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竹沥

清热滑痰

白前

降气祛痰止咳

前胡

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昆布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海藻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天竺黄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黄药子

化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瓦楞子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海蛤壳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制酸止痛

海浮石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通淋

礞石

消痰下气、平肝镇惊

苦杏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苏子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桑白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紫菀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款冬花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枇杷叶

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马兜铃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疗痔

白果

敛肺平喘、收涩止带、固精缩尿

胖大海

清宣肺气、润肠通便

洋金花

平喘止咳、解痉定痛+

朱砂

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磁石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用收敛固涩、收湿敛疮

琥珀

定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珍珠

安神定惊,明目除翳,解毒敛疮,润肤祛斑

酸枣仁

养心安神、敛汗

远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柏子仁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夜交藤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合欢皮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石决明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牡蛎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代赭石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煅用凉血止血

珍珠母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收湿敛疮

蒺藜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散风止痒

罗布麻

平肝清热、降血压、利水

羚羊角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钩藤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天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全蝎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地龙

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僵蚕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止痒、解毒散结

麝香

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催产

冰片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石菖蒲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苏合香

开窍辟秽、止痛

安息香

开窍辟秽、行气活血

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党参

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黄芪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白术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甘草

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刺五加

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

大枣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太子参

补气生津

白扁豆

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蜂蜜

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

饴糖

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红景天

益气、平喘、活血通脉+

绞股蓝

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鹿茸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肉苁蓉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淫羊藿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

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

补骨脂

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益智仁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蛤蚧

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

菟丝子

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生津

巴戟天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锁阳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骨碎补

补肾、活血、续伤

冬虫夏

益肾补肺、止血化痰

核桃仁

补肾、温肺、润肠

紫河车

温肾、补精、养血、益气

沙苑子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仙茅

温肾壮阳、强筋健骨、祛寒除湿

狗脊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海马

补肾助阳、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当归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何首乌

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白芍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阿胶

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龙眼肉

补心脾、安心神、益气血

南沙参

清肺养阴、益气、祛痰

北沙参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麦冬

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石斛

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

黄精

润肺滋阴、补脾益气

枸杞子

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龟甲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凉血止血

鳖甲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天冬

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

玉竹

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百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桑椹

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墨旱莲

滋阴益肾、凉血止血

女贞子

滋肾补肝、清虚热、明目乌发

哈蟆油

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楮实子

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

五味子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乌梅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

椿皮

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

赤石脂

涩肠止泻、止血、止带;外用收湿敛疮生肌

莲子

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山茱萸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桑螵蛸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乌贼骨

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诃子

涩肠、敛肺、下气、利咽

肉豆蔻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芡实

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覆盆子

益肾、固精、缩尿、明目

浮小麦

益气、除热止汗

金樱子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固崩止带

五倍子

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麻黄根

收敛止汗

糯稻根

止汗退热、益胃生津+

罂粟壳

敛肺、涩肠、止痛

石榴皮

涩肠止泻、止血、外用杀虫

常山

涌吐痰饮、截疟

瓜蒂

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

藜芦

涌吐风痰、杀虫疗疮+

雄黄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

硫黄

外用杀虫止痒、内服壮阳通便

轻粉

外用攻毒杀虫、内服利水通便

白矾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蛇床子

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露蜂房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铅丹

外用拔毒止痒、敛疮生肌;内服坠痰镇惊、攻毒截疟

土荆皮

杀虫、疗癣、止痒

斑蝥

攻毒蚀疮、破血逐瘀、散结消癥

蟾酥

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

马钱子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升药

拔毒去腐

炉甘石

明目退翳、收湿生肌

儿茶

收湿敛疮、生肌止血、清肺化痰、生津止泻

砒石

外用蚀疮去腐;内服截痰平喘、截疟

硼砂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大蒜

消肿、解毒、杀虫、止痢

猫爪草

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毛茛

发泡止痛、攻毒杀虫+

六、果实及种子类

果实类中药:注意是完整的果实还是果实的某一部分。表面大多干缩而有皱纹。

乌梅:肉质果尤为明显

栀子:果皮表面常稍有光泽

蔓荆子:具毛茸

陈皮、吴茱萸:可见凹下的油点

茴香、蛇床子:具有隆起的肋线

使君子:具有纵直棱角


种子类中药:大多是完整的成熟种子。大多呈圆球形、类圆球形或扁圆球形,少数呈线形、纺锤形或心形。表面各种纹理。

二、茎木类

性状鉴定:需注意形状、大小、粗细、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及气、味。如是带叶的茎枝,其叶则按叶类中药的要求进行观察。


类别

形状

颜色

表面特征

质地

折断面

例如

茎类中药

木质藤茎和茎枝

多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有的扭曲不直,粗细大小不一

大多为棕黄色,少数具特殊颜色

外表粗糙,可见深浅不一的裂纹及皮孔,节膨大,具叶痕及枝痕

坚实

断面纤维性或裂片状,木部占大部分

鸡血藤可见特殊环纹;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感

草质藤茎

较细长,多呈圆柱形,有的可见数条纵向的隆起棱线,也有呈类方柱形

表面多呈浅黄绿色

节和节间,叶痕均较明显

质脆,易折断

断面可见明显的髓部,类白色,疏松,有的呈空洞状

石斛、苏梗

木类中药

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厚片状或长条状

表面颜色不一,有的具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或斑块;有的因形成的季节不同而出现年轮

质地和气味可以帮助鉴别,如沉香质重,具香气;白木香质轻,香气较淡



鸡血藤: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

铁皮石斛:药材,铁皮枫斗,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为2~6个旋纹。



三、皮类


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变化特征,在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是十分重要。


桑白皮:药材,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厚朴:干皮,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

杜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黄柏: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白鲜皮: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有羊膻气,味微苦。

地骨皮: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四、叶类


药用部位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这类中药称叶类中药。一般为单叶,如枇杷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


鉴定方法:

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来其观察颜色和状态(完整还是破碎,单叶还是复叶,有无茎枝或叶轴,平坦还是皱缩)

观察时,需将其浸泡在水中,使其湿润并展开后观察。注意叶片形状、长度、宽度等。


五、花类


完整已开放:洋金花、红花

完整未开放:丁香、金银花

药用花序采收未开放的:款冬花

药用花序采收开放的:菊花、旋复花

夏枯草实际上采收的是带花的果穗。

药用仅为花的一部分:西红花系柱头,莲须系雄蕊。玉米须系花柱,松花粉、蒲黄等则为花粉粒等。


性状鉴定:

常见的花类中药有圆锥状、棒状、团簇状、丝状、粉末状等;颜色一般较新鲜时稍暗淡,气味也较新鲜时淡。

辛夷:药材,望春花,呈长卵形,似毛笔头

西红花: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杯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红花: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质柔软。

款冬花:呈长圆棒状。常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长1~2.5cm,直径0.5~1cm。

金银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


丁香:药材,略呈研棒状,长1~2cm。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吴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

枳壳:呈半球形,外果皮有颗粒状突起。

决明子: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



桃仁:呈扁长卵形。

苦杏仁:药材,呈扁心形。

木瓜:饮片,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

马钱子:表面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

小茴香:背面有纵棱5条,横切面略呈五边形。



栀子:表面具有6条翅状纵棱。


七、全草类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紫花地丁、蒲公英

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益母草

药用部分为地上茎:肉苁蓉

药用部位为草质茎:麻黄


性状鉴定根据所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及注意原植物的特征(颜色、表面特征、大小等)。




八、藻、菌、地衣类


藻类中药:与中药关系密切的藻类主要在褐藻门、红藻门,少数在绿藻门。

绿藻多在淡水,极少数在海水中。植物体蓝绿色。

红藻大多生长在海水中。植物体多数呈红色至紫色。

褐藻是藻类中比较高级的一大类群,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植物体呈褐色。


菌类中药:常见的名词术语有菌丝、菌丝体、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菌核、子实体、子座等。


地衣类中药: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含特有的地衣酸、地衣色素、地衣多糖、蒽醌类、地衣淀粉等成分。


九、树脂类


性状鉴定:

除了形状、大小、表面、颜色、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等当面来鉴定,商品树脂类中药有时混有杂质,如树皮、泥土、砂石以及色素等,还需要对其品质优良和纯度做物理的、化学的测定,如在一定溶剂中的溶解度、浸出物以及树脂的灰分、酸值、皂化值、碘值、醇不溶物等。

其中酸值对于树脂的真伪和掺假具有一定的鉴定意义,但同一种树脂,其理化常数也可能因样品的纯度不同而有差异。

对树脂质量的控制,还应对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如挥发油、总香脂酸、树脂等进行含量测定。


没药:天然没药,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


乳香:呈长卵形滴乳状


血竭:质硬而脆,破碎面红色。研粉为砖红色


十、其他类


主要包括植物的某一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的加工品,如儿茶、芦荟、青黛等;

蕨类植物的成熟孢子,如海金沙等;

某些植物体上的虫瘿,如五倍子,没食子等。



海金沙:将其少量撒于火上,即发出轻微爆鸣及明亮的火焰。


十一、动物类


常用动物类中药的药用部分有所不同,首先可以根此分类,进行分类记忆。而性状鉴定是最常见的方法,因为动物类中药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别中药的特殊性,可以观察其专属性特征,如形状、表面特征、颜色、质地、特殊的气、味等。

鉴别方法:

手试法:毛壳麝香手捏有弹性;麝香仁以水润湿,手搓能成团,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水试法:熊胆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降而不扩散;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火试法:麝香仁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气泡,浓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烬,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马宝粉末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其粉末聚集,并发出马尿臭等。


地龙:广地龙,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

蟾酥: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牛黄: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麝香:毛壳麝香,内层皮膜,习称“银皮”。麝香仁野生品,习称“当门子”。

蕲蛇:其头,习称“翘鼻头”;其背部“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腹部,习称“连珠斑”;尾部,习称“佛指甲”。

金钱白花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



十二、矿物类


鉴别方法:可通过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气味、硬度、相对密度、条痕色、透明度、光泽、解理、断口、有无磁性等进行鉴别。

矿物类中药的形状常与其内部的构造有关:

方块状:自然铜

类球形:蛇含石

片状:红粉、青礞石、云母石

斜方柱形:方解石

针状或毛发状集合体:天然硝石

不规则块状:磁石、海浮石、硫磺


矿物均有固定的条痕色:

樱红色或棕红色:赭石

浅橘红色:雄黄

黑色:磁石

白色:芒硝、紫石英、硝石

无色:胆矾


矿物的硬度各不相同:

1~2级:硫磺

2级:硝石

2.5级:胆矾

3级:方解石

5级:炉甘石

5.5~6级:赭石

6~7级:磁石


具有磁性:磁石


芒硝:暴露空气中则表面逐渐风化而覆盖一层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钠),条痕白色。

石膏: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

滑石:有蜡样光泽,条痕白色。

炉甘石:似蜂窝状。

赭石: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相同大小的凹窝。

自然铜:具条纹,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