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是一面镜子 【大 师 眼】摄影界不让须眉的女摄影师 摄影与诗歌近期准备连续突出3期介绍女摄影师的专辑,看看她们在摄影史上都做了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本期先介绍卡梅隆、兰格、阿勃丝、伍德曼,你有什么推荐的课在评论里留言我们。不谢。 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1815-1879),英国摄影师。她是摄影史上早期最伟大的人像摄影师之一,以抓住模特个性的柔焦人像摄影而闻名世界。卡梅隆摄影的时代摄影术刚刚诞生10多年,普遍使用的方法是湿版摄影术,一张照片至少曝光5分钟以上(这是不是焦点不实的一个原因),这么长的曝光是不是也造就了她柔光摄影的风格,在摄影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回头去看她那是的摄影,仍不失意义。现在拍肖像,完柔光柔焦效果可以去看看100多年前的鼻祖。 卡梅隆说:“我曾渴望捕捉印入眼帘的一切美,这一渴求最终得到了满足。”可见那时候的摄影师很多的审美是从视觉美入手的。她受争议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焦点不实,可你听听她怎么说:“我在对焦的时候,当影像在我眼中非常美时,我就不再调整到更清晰的焦点。” 是不是够有个性的,牛X 。 她48岁开始摄影(还没到48岁的你是不是还来得及),网上没找到一幅她自拍,传记上这样描述过她:她是个矮胖的中年妇人,脸上、手上、鲜红天鹅绒的衣服上,都沾满刺鼻的显影液黑斑点。这个形象似乎有点不堪。算了,看几幅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吧,往下瞧。
完整阅读请点击下面链接我们推出的卡梅隆专辑 [大师眼]维多利亚时代的不朽肖像 | 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
我们从英格兰转到美国,从维多利亚时代到上个世纪初,看看另一位女摄影师,她叫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1895-1965)。她命运多舛,7岁就小儿麻痹,一辈子跛脚。她没有上大学,热爱摄影,最初她找到投资,在洛杉矶建了一个肖像摄影工作室,估计也就是主要给人拍拍证件照之类为生。工作室先后做了15年,期间她嫁人生了3个孩子。靠自己工作室的收入,一家人维持生计。但她的兴趣一直街拍,走出去。上个世纪30年代,正式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她拍摄了不少那个时代的人、生活状态。这些摄影日后让她在摄影史上有了地位。 1934年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叫保罗·舒斯特·泰勒的人在一个画廊看到了兰格的摄影作品,被深深的打动,于是他给了兰格一个政府资助的拍摄项目,让她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因为这个缘由,泰勒也深爱上了兰格,不久她就和早已和她同床异梦的丈夫离婚,嫁给了泰勒。正式由于泰勒的支持,兰格从此成为了一个艺术家。他们一起生活到兰格1965年去世。
移民母亲 加尼福利亚州,1936年(母亲虽然脸上忧伤的表情,可肩膀对于孩子来说永远是温暖和结实的)
孩子和母亲,哇帕托,雅吉瓦古,华盛顿州,1938年(我特别喜欢这一张,孩子略带忧愁的表情那么触动我的内心,很想上去抱抱她) 完整阅读请点击下面链接我们推出的多萝西亚-兰格专辑
我们继续留在美利坚,看看另一位女摄影师,她就是黛安-阿勃兹(Diane Arbus(1923-1971)。她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摄影师可说的东西太多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最终因为抑郁症自杀,也不仅仅因为她拍摄的内容都集中在穷人、畸形人、拾荒者、变性人、同性恋者、裸体主义者、智障患者这些被视为边缘和“不美”的东西上。 阿勃兹出生在美国一个富有的中产犹太人家庭,从小家庭生活优越。15岁恋爱,18岁结婚,22岁有了自己的孩子。开始做时装摄影。34岁抑郁症,放弃时装摄影,成为自由摄影师,35岁,开始拜师莉赛特.莫德尔。并找到了她的拍摄题材:“我要拍邪恶的东西。”之后的一生他基本是拍摄这样的题材,曾跟拍过拾荒者,在陈尸所(太平间?)拍照,在妓院、小旅馆、唐人街等在一般人看来肮脏的地方都留下她拍摄的足迹。一直到到她割腕自杀。 阿勃斯的摄影行为是一种哲学思考,而非大众化的视觉表达。她摄影的意义和贡献是:让人透过她所拍摄的对象去思考命运与悲剧,生于死、纯洁与邪恶、正常与不正常的界线。她是通过摄影来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和心理症结,虽然她最后以那样的方式收场,可在她眼里,死亡未必就不是一个完美的收场,她留下最后的一句话是:最后的晚餐。 手拿玩具手榴弹的孩子,1962年。美国作家诺曼.梅勒评论说:“如果你给黛安一架相机,就仿佛把手榴弹给了一个婴儿一样可怕。” (我非常喜欢她拍的这张孩子的) 侏儒症 肥胖症么? 她说: “任何事从来就不是一般人所熟悉的那样,我认可的是那些我从未曾见过的。” “对我而言,照片的主题永远要比照片本身来得重要,而且复杂。我在乎的是这张相片是关于什么的。” “我要表现的是熟悉的事物的不可思议面,以及不可思议之物的熟悉面。” “我一直把摄影当成一件下流的事情——这也是我最喜欢它的原因之一。我第一次拍照时就觉得自己非常变态。” “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人,基本上只注意到他的缺陷。这种倾向是很怪异的,人常常要装出一个正常的样子让别人了解,而别人却往往看到你不正常的一面。” 完整阅读请点击下面链接我们推出黛安-阿勃兹专辑 【大师眼】“黑暗”的触摸者----写给Diane Arbus(戴安 阿勃丝) 弗兰瑟斯卡.伍德曼 On Being an Angel #1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1975-1978 8 x 10 inches 弗兰瑟斯卡·伍德曼(Francesca Woodman 1958-1981)出生在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父亲是画家、母亲是陶艺家,成长于艺术家庭的她从小就对摄影相当有兴趣,喜欢拍摄黑白摄影照片,年仅13岁就发表了她第一张作品。 她以拍摄自己或女模特的裸体黑白摄影闻名,并且她倾向通过相机的运动或长时间曝光的手法使人物的面孔与环境融为一体,把瞬间的切片定个在摄影中,这样让他的时候具有了超现实意味,这样的影像隐喻着什么,或许她自己也不能完全讲述清楚。当然她的摄影绝不是情色摄影。有观点认为她将老房子与自然等等场景比拟为母体般的阴性空间,她的身体迫切地与这些场景融合的景象,表达了她对与母体亲密连系的渴望与幻想,阴性空间在这里被超现实地转化成女儿寄托她对母体的乡愁的所在。不管怎么感受,我对她摄影的感受是从冰冷、残酷、变幻中能感到一种迫切的接近愿望。她想要拥抱的或许就是她一直寻找的,在循入无门的时候,她只有纵身一跃,在她22岁的那一年去了另外一个地方。留给世界的是1万多张摄影底片。
From Angel Series(Italy), 1977-78 10 x 8 inches space2 1975-1976 Providence,Rhode Island space2 1975-1976 Providence,Rhode Island On Being An Angel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Spring 1977 完整阅读请点击下面链接我们推出伍德曼专辑 * * * * * 摄影与诗歌文艺是你内心的生活态度 《摄影与诗歌》 编辑组 主 编: 黎明的酒杯(微信ID:zzw4605077) 2016.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