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靠“自揭老底”赢得了学生的心 | 案例

 Abc董 2016-06-11
阅读推荐:信息公开


在公开范围、公开方法、公开方式等方面,高校应该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公开制度。信息透明化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更好地运作,更可以有效增强高校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


国爱荷华大学大二学生丹尼尔·齐格勒是家庭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如众多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一样,父母因对大学的了解甚少而无法在齐格勒择校时给予意见。齐格勒对本文作者表示,报考大学时他并不了解每所大学间的区别,幸运的是“秘密武器”——高校信息公开——帮他找到了答案。通过该渠道,齐格勒向几所学校索要了他关心的高校内部信息,在对各校学费、奖学金发放情况、社团活动、毕业生薪资、校园安全等多方面条件仔细对比后,他最终选定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息的专属通道

  齐格勒的故事并非个例,美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团体或个人向学校索取公开信息。这样的做法对于美国高校已属司空见惯,针对外界的提问,学校要在合理的时间内给予满意的答复。根据美国相关信息法案规定,政府机构、公共部门、公立学校内部所拥有的各类信息均属公开记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申请查阅。而高校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部分行政、管理、业务、财务和政策制定信息皆属于高校信息公开的范围,高校需要主动向社会公开。由此,公众通常关心的高校生源质量、毕业生情况、经费支配、教师薪资等多方面信息均属于公共信息,政府、机构、媒体、个人都有权申请查询。

  美国高校信息公开的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为地方、州政府和联邦机构定期制作公共报告,发布大学独立审计财政声明,教职工年薪信息可在学校图书馆获得,对信息公开的具体请求进行适当回应,等等。为了做好此类信息公开的工作,帮助公众更好地获取学校内部信息,美国许多高校都设立了专职机构负责此项工作,例如华盛顿大学信息公开办公室。该办公室的七名专职工作人员除了制作年度公共报告,还需要为申请人提供专属服务。该办公室主任伊莉莎·桑德斯表示,该校每年收到700多页的信息公开申请,在该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协作下每年约有25万到50万页的信息记录被发放到申请者手中。

  当然,信息公开也有特定的规则和程序,并非所有的申请信息都会无条件公开。通常情况下,当组织或个人在该校信息公开办公室网站上提交信息公开申请后,负责人员会依据法案对申请进行审核,判断申请信息是否为高校可收集的公开信息。据桑德斯介绍,其办公室接收到的信息公开申请中只有5%的信息最终决定不公开,原因是这部分信息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或是校医院的病例信息,未争得学生同意,校方不予公开。但无论处理结果如何,负责的工作人员都要给申请者发放回复函,附带公开的信息或是拒绝的原因。桑德斯表示,申请人如果对他们的回复不满意,可以向校长申诉,依旧无法得到解决时则可上诉到法院。

怕你知道

  上述华盛顿大学信息公开办公室的操作流程是目前美国大部分高校的普遍做法。除了挂在学校网站上的年度报告外,这些高校将其他公开信息均存放在学校信息公开办公室里,待需求者提交申请后再将信息发放到他们手中。然而,有些高校为了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让高校内部信息更加透明化,他们会选择将公众较为关心的内容直接挂在学校网站上,方便学生及家长随时索取。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信息公开办公室的主页面上,校方已在网站上建立了教职工薪资、高校信息索引、在校生情况、学杂费信息、学校年报等超链接,访问网站的用户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便可获取详细信息,不需要提交任何申请或是填写个人信息。校方表示,这样的做法在节约学校人力的同时可以吸引更多潜在学生和家长前来了解学校。

数据链接

新浪-麦可思研究显示,被研究的2013年中国高考生及家长认为“大学招生网站”(57%)是搜集信息最有效的网络渠道,其后为“门户及综合类网站”(48%)、“博客、微博、社交网站”(26%)等。

  对于那些公众感兴趣的高校信息,既然已经是公开信息,爱荷华大学便毫无掩饰地将这些信息放在网站上“自揭老底”。在点击教职工薪资一栏后,爱荷华大学所有在职人员的名单、职务及薪资数目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例如,该校的职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艾米·额翰的年薪为51218美元(约合人民币30万元)。再如,该校医学院教授弗朗索瓦·阿布德的基本薪资为243840美元,加上其他经费补助,该教授2013年薪资总额为390764美元。为了表达学校接受社会监督的诚意,爱荷华大学直接公开的高校信息还包括每年度财务信息、设施维护开销、校园安全、人事报告、远程教学、毕业率、保有率、毕业生就业率、教师活动、助学金数目等多种信息。

  不难发现,这些信息都是众多潜在学生和家长所关注的“热门”信息,考生在申请学校时可以拿来参考。比如对于以齐格勒为代表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来说,他们从学校保有率中可以看出些“端倪”,对自己入学后是否能顺利完成学业有所预期。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将不同大学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比如爱荷华大学2012级非少数族裔(指白人)新生入学一年后的保有率为86.3%,高于少数族裔新生2.4个百分点(83.9%)。相比之下,爱荷华州内的另一所高校爱荷华州立大学2012级非少数族裔新生一年后保有率为87.3%,高于少数族裔新生2.5个百分点(84.8%)。这些数值可以清楚地告诉学生,少数族裔学生入学一年后的保有率要低于非少数族裔一年后的保有率。并且,爱荷华州立大学在保有率方面更占优势,因其学生一年后退学比例要低于爱荷华大学。虽然保有率并非考生择校时的决定性因素,但此类信息的公开或多或少地为他们提供了有力参考。而对于学校来说,信息公开则成为吸引潜在生源的有利途径。

揭老底好处多

  爱荷华大学看似给公众揭开了各种高校“内幕”而隐私难保,实则是通过信息公开进行自我宣传。潜在学生及家长可以通过这些已有信息更好地了解高校,从而为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的高校提供理论依据。正如文中体育迷科恩的例子,在获得学校体育社团的信息后,其选校时更有针对性。不仅如此,信息公开所呈现出的高校管理透明化可以增强公众对高校的信任。华盛顿大学信息公开办公室主任桑德斯对此深信不疑:“我认为如果公开工作没有做好会导致学校声誉受损,它会动摇公众对我们的信心。”

数据链接

多样的社团活动既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有助于大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随着劳动力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提升,许多考生在报考学校时会参考学校社团活动的评分。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超七成2014届中国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社团活动。在对参加的各类社团活动进行评价时,2014届大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活动为“公益类”(本科生:83%,高职高专生:86%)。

  的确,无论在哪个国家,高校已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分割的社会组织,除了实施高等教育外,高校还需具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高校信息公开政策,既可确保利益相关者及时获取有效的高校信息,又可以引导大学决策者和管理者遵守法律、依据法律治理大学。而随着公众对教育信息公开拥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大学需要向社会公开教育教学资源信息、高校运作过程及其管理方面的信息、高校的输出和成果信息、教育质量信息等。

  毋庸置疑,高校信息公开政策的关键是信息公开的内容。如果对公开内容做出详细规定,可以避免或减少日后学校信息公开流于形式化的可能,否则便缺乏实质意义。另外,美国高校的经验证明,高校信息公开政策的关键是信息公开的内容。

国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现状如何?

  2014年7月25日,教育部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其中就高校招生、财务、人事等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信息,进一步细化内容、明确范围,细化到具体条目。专门把高校招生10公开中应该由高校公开的8项列入清单,分别为:招生章程及特殊类型招生办法,分批次、分科类招生计划;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考试资格及测试结果;考生录取信息查询渠道和办法,分批次、分科类录取人数和录取最低分;招生咨询及考生申诉渠道,新生复查期间有关举报、调查及处理结果;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及招生人数;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成绩;拟录取研究生名单及研究生招生咨询及申诉渠道。2015年10月16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落实高校信息公开清单,做好高校信息公开的年度报告工作。

  那么,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究竟进行得如何呢?截至目前,所有直属高校均通过学校网站首页或信息公开专栏对年报进行了公布,但仍有14所高校未按教育部要求于10月31日及之前在学校网站首页或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布信息公开年报。本文作者浏览了多所高校的信息公开公示栏,存在较典型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部分高校没有建立信息公开专栏。《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中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应当在学校门户网站开设信息公开专栏,统一公布清单各项内容。但依据本文作者的搜索,部分高校(其中既有部属高校,也有普通本科院校)所谓的“信息公开专栏”内容则是告知公众其信息公开的工作机构、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方式、工作机制和申请公开的流程是怎样的。至于具体的信息,请“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向学校申请获取”。

  ◆网站内部分关键内容的链接无法打开。部分高校信息公开网站在一些时段无法访问、链接错误或失效。无法打开链接的网页,通常都涉及较关键的招生信息,例如录取学生的分数、各省录取分数线等。

  ◆避重就轻公开招生信息。查阅部分高校相关招生方面的信息,只能看到学校的本科招生简章、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和录取工作办法、音乐类/音乐类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实施办法等内容。关于招生录取的最终结果却一点没有。

  ◆无心公开招生关键信息。本文作者搜索高校信息公开网站,有的高校以表格的形式将“招生政策和计划”“招考安排和各专业录取情况”“省外招生计划一览表”“各专业录取人数和录取最低/高分”等丰富的招生信息列出,公众如想知道具体内容,要么点击列表名称直接被链接到学校的招生网站,要么被告知需“向本校申请获取相关信息”。这意味着公众需通过一系列烦琐的手续后,才有可能看到想看的招生信息。更为烦琐的是,有的高校提供的大量pdf的实际内容仅是相关内容的查找路径指示,而未直接添加跳转链接,还需用户自己去一一查找信息。

  ◆招生信息更新不及时。许多高校仍不重视信息的及时更新,尤其是招生录取、人事招聘、各类年度报告等动态信息的发布及时性不强。对于有关教育质量的各类在校学生人数、师资规模、开设课程及专业的统计信息也缺乏年度更新机制。

  招生信息公开不仅关系到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也是学校获得更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虽然在教育部多年推动“阳光招生”的大背景之下,提升了招生信息的公开程度,但是对更多高校而言,招生信息公开尚有待进一步专业化、深入化、系统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