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杜荀鹤·闽中秋思“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他乡景美不堪行的感叹藏着乡愁。轻柔细密的秋雨使大片紫菊现出一丛一丛浓淡相宜的颜色,阵阵刮来的秋风让一列红蕉发出一叶一叶仿佛成韵的声响。北边是高山峻岭南边是汪洋大海,如此风光只可画下来不能走进去。
2.唐·杜荀鹤·钓叟“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网上有王元军者撰文称曾在老家潴河见一老者,闲坐垂钓,每次抬杆都有所获,很少走空。想觅句凑诗,搜肠刮肚而不可得。偶读杜荀鹤诗,有“一度抬竿一个鱼”句,觉得真是妥帖。“渠”,他;“底物”,何物,什么东西。
 3.唐·杜荀鹤·溪兴:“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 流到前溪也不知。”深山小溪里船上垂钓人风雨中卷起钓丝,接着走进篷底取出盛酒瓦罐独自斟酒喝。喝醉又睡着没有人去叫醒他,小船一直飘到前溪他也不知。诗人身处乱世,壮志难酬,老来过着一段隐逸生活,垂钓人当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4.唐·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借松写人,感叹当世缺少能识别栋梁之才的人物。自小头生尖刺的小松被埋没在茂密的野草中,不显眼的小松现在逐渐被发觉已高出于蓬蒿。当时那些人不认识可以高耸入云的小松,直到小松高耸入云才开始承认它的高大。
 5.唐·杜荀鹤·过巢湖“世人贪利复贪荣,来向湖边始至诚。男子登舟与登陆,把心何不一般行。”诗人所愿太天真,但能敏锐捕捉登舟的短暂闪光。世人贪图利益又贪慕虚荣,来到巢湖边才流露出真诚。男子汉登舟能真诚团结同舟共济而登陆便勾心斗角争名夺利,我希望世上的所有人不管是登舟还是登陆都坚持真诚行事。
 6.唐·杜荀鹤·赠质上人:“枿坐云游出世尘, 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事, 便是人间无事人。”基调是赞扬,而有所保留。质上人或打坐或云游有超尘出世的气慨,他出行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也没有。他跟人不说人世间的事,这便是人世间的无事人。但诗人自己并没有放弃立身扬名的人间之事。枿,枯,音wěi。
 7.唐·杜荀鹤·题道林寺“身未立间终日苦,身当立后几年荣?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壮志未酬之时终日受苦,壮志已酬之后几年荣耀? 什么都比不上僧人没有世俗事,与山共水度过无忧无虑的一生。诗人屡遭人生挫败,难免想到出世,但儒家的入世思想又使他强为振作写出“何言寸禄不沾身,身没诗名万古存。”
 8.唐·杜荀鹤·夏日题悟空上人院:“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暑天悟空上人关上门身着僧衣照常坐禅,周围没有一棵松树一株竹树给房廊遮荫。安然坐禅不一定要好山好水,灭得心中之火自然遍体清凉。诗人立身扬名、荣亲遂志的希望之火始终未曾熄灭,最后也没有出家。
 9.唐·杜荀鹤·伤硖石县病叟“无子无孙一病翁,将何筋力事耕农?官家不管蓬蒿地,须勒王租出此中。”揭露晚唐封建统治的横征暴敛把民众逼上绝路。诗人举出河南硖石县一位病叟的遭遇:一个无子无孙自身又生病的老翁, 他拿什么体力去从事农业耕作呢?可是官家不管他地里已长满杂草,依旧要勒令他交纳这块地的王租。
 10.唐·杜荀鹤·再经胡城县:“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官员用百姓的鲜血换来升职,暴露了封建统治与民为敌的反动本质。去岁我曾经经过这个县城,县民里没有人是不喊冤的。今来见到原是七品的县宰穿上四品的朱绂,这深红的官服便是无数生灵的鲜血染成的。绂,音f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