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人的一生:年龄、语言、文化(上)

 老刘tdrhg 2016-06-11

年龄、语言与文化

一个人从生到死,有若干年光景,短短的一生给宇宙相比渺小到不值一提。但人的高贵与生命的美丽语言把年龄描述得复杂而多变,衍生出丰富绚丽的文化色彩,耐人寻味处正不在少,今天给大家做一探讨。

描述人生的时间单位很多。一般说生卒年月,铭在碑文上尽量精确到年,人活在各种表册中时往往精确到月,活在博客日记中有时精确到秒。亲人的出生,父母往往能精确到分分钟;伟人之死亡时间也常常精确到分钟。中国传统文化中用八字推阴阳算命运,要求精确到时辰。综上:年、月、日、时、小时、分、秒,都是人生的基本单位。用年作单位,也称岁。一般说的年龄就是岁数。

整体看人类是代代相传,一脉相承。个体看人生,从生到死,叫一辈子。一代生,一代死,也作一辈辈。一代叫一世,一生也叫一世。一个人的生命,总括百年,总括而言,是取整数,因为多数人生命达不到百岁,所以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之叹。百年是生命的全部年龄,包括那些年龄走过百岁的老人,他们的一生也习惯上称为百年。至于对皇帝之类称万岁,太子皇后之类称千岁,太平天国还闹出东王九千岁要升为万岁的闹剧,那是地位的附加,并非年龄的增添。中华文明才数千年,古代的万岁都死光了。现在万岁最多相当于一句感叹语,与年龄无涉,可以不谈。综上:一生等于一世等于百年等于一辈子。这是计算人生的语言,我们说一代,说一世等于三十年,说世纪,说千禧,与此无关,说我活了五分之一个世纪,算“词语移用”。

除了神仙佛陀永生之类我们不谈,一个生物的人,有生必有死,一生的历程我们取其长,舍其短,一般而言,人要经历从小到大的阶段。阶段有几种分法。

一是小人与大人二分法。小人也叫小孩,也叫未成年人;大人就是成人。法律规定以十八岁为界线,是严格按照生日的。注意这是按公历计算的,不同人在十八岁之时可能经历的日龄并不完全相同,可以忽略不计。有夭折、殇待几个词专指未成年而死的人,就是二分法的例子。但是中国古代的成年与现代的成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女子十四岁、男子二十岁,古人以为是由未成年进入成年的界线。男女十五岁时要把头发束起,女子加以簪子,叫及笄,意思是已经进入成年,该订婚或结婚了。男子束发后只是成童,再过五年,二十岁要加冠,就是戴帽子,叫及冠,这时才算成年。所以男二十岁也叫弱冠。及笄与加冠都要举行一定的礼仪,就是成人礼。历代传下来,各朝代成年礼仪有所不同,年龄也有所变化。此处忽略不计。现在农村还有以已婚为成人,以未婚为孩子的习惯说法,是成人礼的另一种表达。

二是以壮年把人生分为两段。壮年以前是上升阶段,壮年以后是下降阶段。三十曰壮,恰恰是把一生的平均期待年龄定为六十岁,一半正好三十。传说有时代把六十以上男女都要杀掉。后来一家孝子不忍,将父亲暗藏在家,朝廷遇上外国进贡大鼠充狸猫,愚弄皇上,让大臣们分辨哪个是鼠,哪个是猫。孝子请教父亲才得知办法,即用猫去试,理论是所有的鼠都怕猫,再大也不例外。知道了底细的皇上才知道老人的智谋可用,就废除了六十以上皆死的法令。后来称六十以上老人为耆老,就含有德高望重、见多识广因而值得尊重的意思。不过另有俗话说:“男长三十慢悠悠,女长十八老丫头。”说明对男人来说,三十岁以前一起是成长阶段,而女子例外。我听过不少人说:“三十四五,半截入土。”是假定七十岁为一生的期待年龄,三十五就是一半了。西方谚语:“人生始于四十。”言外之意的四十岁人才真正成熟,也可以看作是期待年龄是八十岁。如果把人生看作百年,那么半世理所当然就是五十岁,所以从五十算人生一半的也有。

三是把一生分作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几年阶段。这样的分法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常常青少年并称,青壮年并称,中老年并称。童年的童,本义为自然的光头,即不加簪子不戴帽子,当是及笄加冠即成年前的通称。如说童男童女、儿童、书童、道童、童工、童尼、童僧(小沙弥)。少即小义,与大对应,也是未成年,特指未婚。说少侠、少爷一般都有此义,后引申,与年老相对,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老爷的儿子就叫少爷,少爷有了儿子之后,老爷升为太爷,少爷才不少,他的儿子才是小少爷。古代的少年相当于现代的年轻人,现代也用,如“少年壮志不言愁”。青年的青表示头发是黑色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不过古代人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三十岁以后往往就开始出现白发,四十岁往往就可以自称老夫了。现在我们说白发苍苍,一般人一定以为是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呢。中年是人生之中,见上文。老年与少对应,也不必多说。古代有“父在不称老”的说法。如果家有百岁老父,八十岁的儿子也不能说自己老了。现代,1-3岁为婴儿期,3-13岁可以叫童年,其中3-6岁叫幼年,也叫学龄前儿童。7-13岁即少年,7-18岁叫青少年,14-25岁可以叫青年,26-35可以叫壮年,36-49可以叫中年,50以上可以叫中老年,过60岁始才称老年。在老年人圈内,还有“六十小弟弟,七十不稀奇,八十多来兮。”之类说法。中国进入老人社会,老年的区分应该更明晰。其中少年的分法参照少先队年龄,青年的分法参照青年团年龄。

四是对成年人再分,往往用三分法,即通常所说的老中青。青年初入门不要学习,老年富有经验,但精力不足。中年介于二者之间,正处重要岗位出力得力。在事业上不同的行业对年龄的区分也不同,一般说青年作家、中年作家、老作家。一个人可能年近五十,博士毕业没多久,仍然是青年学者。不同行业青年年龄不固定。我们这儿就是把三十五岁以下教师定为青年教师的。全国各地评“十佳青年”什么的,年龄往往延伸到45岁。而老年往往因为的中老年一词而更加模糊。

下面我们再说一个人从小到大按年龄出现的一些别称。分十节。

1、初生即婴儿,人们常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所以婴儿初生叫赤子,说“永褒其赤子之心”,用本义,多用引申义。出生三日就有汤饼之庆,叫汤饼之期。传统有满月之礼,满月才算一个人,可以告祖宗,可以取奶名,民间还有遗留有婴儿“满月”大庆之礼仪,有些地方还过出生十二天的“小满月”。出生未满一月,以日计龄,叫婴儿;已满一月而未满周岁,以月计龄,百天后、半岁后都换一个说法,通称叫婴幼儿。婴幼儿因为身体小而弱,常用小被子抱着,那被子叫襁褓,那婴幼儿也就叫襁褓或襁褓之子。鸟儿初生,嘴巴上是黄色的嫩肉,古人常用来形容婴幼儿的状态,叫黄口小儿,黄口孺子,也仿鸟叫雏儿。这些词在后代意义的引申扩大,还常用于对他人的辱骂,应当辨析其含义。

2、古代婴儿满周岁(个别地方演化为出生后第一百天),有抓周之俗,叫晬、抓晬,就是用一个大盘子,叫晬盘,上面放各种物件,让幼儿用手抓,抓什么表示将来的志向或成就。《红楼梦》中贾宝玉周岁只去抓些脂粉之类,遭到父亲贾政的嗤笑。大学者钱钟书晬日抓书,故名为钟书。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才周啐耳。”小儿在不能行走,需要人抱的年龄叫孩提之年,在会自己玩耍却未能学问思想启蒙的年龄,叫顽童或蒙童。

3、周岁以后才按年计龄,不过中国人有虚岁与周岁之分,周是满的意思,出生后整整若干年就叫若干周岁,现代一般用公历计算周岁,而古代常用农历计算,而且常说的是虚岁,古籍中也记虚岁。初生之年即一岁,周岁之后即二岁,以此类推;过四十周岁生日,叫四十初度,此日之后说年龄,已经是四十一岁了。还有按年说,按农历说的说法,即今年要过四十周岁生日,从春节开始就已经进入四十一岁了。这对从古人本传从墓志来考证古人年龄的特殊作用。为什么如此呢?有人说是把年头岁尾都加上,有人说是把怀胎十月计作一年。不必细论。

4、周岁之后,年龄正式以岁计。十岁为一旬。七十就是七旬,八十就是八旬。从身体发育成熟与衰老分,还有女子以七讲,所谓一七,二七,三七直至七七的说法,七七即四十九岁,是古人对女子期待年龄中的更年期,此后便是老人――老妪了。同理,男子以八计,一八,二八,三八,以至八八,八八六十四岁,相当于男性的更年期,此后便是老头――老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