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剧载湉:形势倒逼之下他以失败者的姿态推动改革丨周看人物

 汉青的马甲 2016-06-11

载湉是谁?很多人在心里打个问号。但是要说光绪帝,几乎就无人不晓了。

今天说光绪,是因为这个日子和他有很大关系,1898年的今天,开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戊戌变法。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扫一扫收听

那次大规模深层次的改革的失败

也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这个阶段。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以光绪帝为旗帜,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主要内容是: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这样一种大规模深层次的改革,必定会触及利益集团,因此,受到抵制和反抗也是正常的。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被杀头者固然悲剧,中国也是悲剧,当事人光绪还是悲剧。

悲剧的种子,早在他坐上龙椅那一刻就种上了

光绪帝的龙椅是捡来的。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时,载湉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

他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孙,父亲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妈妈的关系,成了载湉继承皇位的主要因素。

得到的东西不那么理直气壮,龙椅坐的也就不会那么踏实。

同治十三年(1874年),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而且没有留下子女。同治帝还是咸丰帝的独子,他去世后,咸丰一系也就没有了嫡亲的子嗣继承大统。

江山谁来坐,成了一个难题。

慈禧和光绪

同治皇帝驾崩仅仅两个小时,就在养心殿西暖阁召开了事关清朝国运的紧急会议。毕竟事关重大,与会者各有各的小九九,参加会议的皇室宗亲们争执不下,斗争异常激烈。最后,还是同治帝的宠妃慈禧一锤定音,亲自指定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载湉过继给咸丰帝,登基为帝。

这是慈禧的重要一步棋,也可见她的心机。在她的导演下, 年纪还不到四岁的载湉被选定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对于光绪帝来说,这是一个先天的弱势,不是天然的而是人为的把他扶上帝位,那么,扶他的人也有可能踹他一脚。

这个弱势在载湉成长的过程中,一步步加深。

说实话,慈禧对光绪帝非常好,小时候在生活上关心,长大些在他的学业上也倾注了心血,既是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来抚养,也一心想培养他成为一个好皇帝。

但是,事情都有两面性。

一般说来,付出就希望得到,付出越多,希望得到的越多。慈禧在光绪的登基和养育上付出极多,她想得到的当然也多。和一般百姓的母子关系不同的是,这是一对掌握着大清命运的母子,就算是养母,母亲希望孩子孝顺,更希望他在治国理政上听话。

听话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标准太过含糊。

慈禧的垂帘听政按照约定是有结束日期的,这一天就是载湉成年。

成年的标志,就是大婚。

一众妃子为慈禧贺寿,右一为光绪皇后隆裕

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18岁了,也选中了皇后。这年正月二十六日,册封皇后,二十七日大婚。几天之后,二月三日,慈禧太后归政。

似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波澜不惊。

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平静,毕竟慈禧理政15年了,这么大的改变,在皇宫里,在她的心里,一定是极不适应的。

事实上,说慈禧不放心年轻的光绪肩膀不够结实也好,说她自己迷恋权力也好,她已经在皇宫里安下无数的机关,时时盯着年轻皇帝的所作所为。

但是,长大成人而且渐渐成熟的光绪帝一经正式亲政,其所作所为则是慈禧太后始料不及的。作为学习了那么多文化知识也接触了西方文明的年轻的皇帝,刚刚可以独立做主了,他当然要施展一下政治抱负。

他想改革了,改革就要打破祖宗留下的以及慈禧太后留下的许许多多的规矩。

而这一定会与养育了他15年的慈禧太后产生矛盾。

光绪帝的悲剧还在于,很多因素在推动他改革,又有很多因素在阻挠他改革。正反两方在不断博弈。相形之下,似乎反方的力量更强大些,特别是慈禧太后,就是很难逾越的一座山。

国际形势是在推动他改革的。

那个时候,还没有全球化的概念,很多中国人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有“四方来朝”的豪迈。但这只是意淫而已。

19世纪下半叶,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美、德、英、法等早已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位居世界前列,而原本相对落后的俄国、日本,在发展了资本主义之后,也迅速强大起来。在这种局势下,变革旧的制度和旧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世界潮流。

19世纪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改革等,使更多的民众获得了选举权和参政权,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英、美等国实现了文官制度改革,整顿了吏治,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日趋完善。这些国家都为中国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示范。

康有为利用相片合成技术伪造的光绪与康有为、梁启超合影

这是国际形势。国内也不消停。

发达的资本主义盯上了自以为强大而实际羸弱的中国。西方列强掀起侵略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可以看做开展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经济基础并行而来的,是思想基础。这时的中国,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萌芽,因为很多人亲身参加了洋务运动的实践,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开放吧。经历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后,他们认为洋务运动仅将“制器”作为学习的重点是不够的,中国真正要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主要针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只进行一些理论上的宣传,很少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尽管如此,他们掀起的维新思潮仍然产生了广泛影响,很快,康有为和梁启超登上了政治舞台。

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光绪帝的信任。

这样,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改革,经济上思想上也有了准备,同时得到了皇帝的首肯,看起来,改革成功的几率很大了。

但是,改革者低估了利益集团的力量。

改革者没有注意到危险的来临,仍然大步向前。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

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利益集团,看到了这样的改革,势必会剥夺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会影响满族皇族和贵族对于政权的掌握,于是,改革带给他们的压力反而成为他们抵抗改革的动力。他们成功地说动了慈禧太后,或者说,慈禧太后成功地运用了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改革发难了。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改革路上大步跑了103天,“戊戌变法”就失败了。

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

光绪帝自此一直被软禁在瀛台,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去世,享年38岁。他当了34年皇帝,真正当家做主只是短短的103天。当然,尽管表面看起来,是这103天的改革使他成为一个悲剧人物,实际上,悲剧的种子,早在他坐上龙椅那一刻就种上了。

光绪的伟大

历史的记载流传下来,就是用来警示后人的。

那么,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呢?

就算是国际形势要求改革,国内形势倒逼改革,经济上、理论上、思想即使都做好了准备,但是要突破利益集团的层层阻挠,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这是历史留下的启示。

这次改革的失败是有标志的,在菜市口被砍下的六颗血淋淋的人头是标志,皇上被关在瀛台孤寂度日也是标志。当然,所有这些,改革发轫也好,改革失败也好,都是在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远远看去,才能够看清楚全貌。

而今天的改革,究竟全貌如何,似乎也要等待远观的时机。

但是,历史总归是用走过的脚印写下的,而脸上的脂粉总归会被洗去。

当然,尽管载湉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皇帝。他的一生始终笼罩在慈禧太后的权力和淫威之中。但是,细观历史,他仍然可以算得上一个伟大人物。说到伟大这个词,也许不少人不以为然。那是因为把伟大这个词注入了太多的神圣因素,按照他们的标准,伟大只能用在圣人身上。其实,圣人是没有的。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光绪帝

103天把他的悲剧命运彻底展现,同时,也把他的伟大彻底展现。得失如何,历史上留下无数的评价。

光绪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是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在他漫长的傀儡生涯当中,抓住稍纵即逝的生机吹响了变革的号角,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他打开了中国百年变革大潮的闸门,尽管只是打开了一条小缝,但是接踵而来的潮水,是难以阻挡的。

光绪帝是一个聪明人,他已经预知了自己的失败命运,但是他仍然以失败者的姿态前行。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无数这样的失败者,其实,他们起到的作用,并不小于那些成功者,无非历史给他们的掌声太少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