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易博客欢迎您

 领户外队 2016-06-11

父亲他们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民工”了,凭着踏实肯干,半年后居然当上了工人,一个月还有三十多块钱,当然立刻打电报给家乡的母亲,姐姐那时三岁了。电报的内容,根据我的猜测是:“此处人好,钱多,速来!”

新疆的人好,是那种淳朴和善良的好。在恶劣的环境下,人们为了活下去,“收藏”各自的小心眼,一心一意地团结在一起的好。一个移民的世界,来自全国各地,身份各异的人们,在西北风的面前,面具是不能够当饭吃的。上海、天津的大学生知青,求我的文盲母亲,做一双棉鞋,她们手把手教来自农村的母亲,编织毛衣;四川、湖南的母亲,是腌咸菜、做腊肉的高手……不需要任何号召,女人们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把儿女养大,把每个人心中的新疆,演绎成不同“版本”的新疆。大杂烩就是新疆的最大特色了。那时候,自己居然从来不知道我生活在什么少数民族地区,我们眼里只有汉语说得不太流利的伙伴,有冬天还穿裙子的阿姨。长大后才知道他们是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因为我们在北疆,维吾尔族很少)。

新疆是没有四季的,只有短暂的夏季和漫长的冬季。夏季是母亲们拼命储藏食品的季节,任何蔬菜都可以晾晒成干果;夏季是孩子们吃水果的季节,而且集中在八月份,新疆的西瓜是用麻袋装的。当年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内陆的香蕉等水果,我们根本没有见过;夏季是女孩子中午炫耀裙子、傍晚却要穿棉袄的神奇的季节。冬季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好不费力冻死了人的季节;冬季是一个号称“穷人吃肉、富人吃菜”的季节。

看惯了戈壁的落日,听过了狂风如同魔鬼的叫声,单调得让人发疯的戈壁里,流传着关于江南的种种传说,从知青老师的口里,从父母回忆的眼神里,内陆的种种好处被放大了。戈壁成了闭塞、落后的象征,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逃离”的队伍,想彻底遗忘戈壁,让戈壁见鬼去吧!

如今戈壁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了,它成了我精神的家园。梦里的大戈壁,看过去全是黑色砾石,一直延伸到天际。也许是烈日寒风的考验,或是古战场的烽火锻炼,黑色砾石透露出古老而又神秘的光芒。

大戈壁的荒凉中也夹杂着骆驼刺、沙枣树、芨芨草之类的植被。不过绿得太老,泛着黄色。尤其是红柳树,瘦得一丝丝的,却闪烁着一片金黄。

那种关山落照、秋漠朔气、金戈铁马、胡姬旋舞、气吞万里的意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久久不能释怀。

但愿类似的悲剧永远不要再发生,因为新疆是我们永远的家!我无法想象,假如没有了汉人,或者没有了少数民族中的任何一个民族,新疆还是新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