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评美国血压标准的放宽

 易周乾 2016-06-11

血压的调控是心脏的主要功能之一,就像汽车的换挡机制一样,各个档位是针对不同路面状况及速度要求给出的不同动力值,以通过改变转数和排量来适应路况或调控速度。

血压是心脏收缩泵血的压力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值的增减范围,心脏收缩(紧张)时压力最大产生高压,心脏舒张(松弛)时压力最小产生低压。压力不断血液才能周而复始地在各级血管中流动,输送能量并代谢废物。心脏跳动不止,血液循环不止,生命动力就不止。心脏停跳了,血压消失了,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恐压症患者应该了解,就像血糖是身体的能量来源一样,血压是生命力的体现,不是生命的敌人,并不是血压越低越好。正常的高血压就像大排量的汽车一样,是与形体质量相对应的基本动力要求。压力的增减范围越大说明心脏动力越强,但动力越强同时也意味着能量消耗越大,此即驾驶者不能不关心的油耗问题。所以,不同质量体积的形体之间的标准是不同的,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身高体重年龄不同的人体是没有道理的。异常的高血压多与循环阻碍有关,如血液粘稠度升高导致流速变缓,血管异常收缩导致管道狭窄,甚或低温导致血液凝固或固态阻塞等。还有一种人体气机的收摄不及,也会导致气血局部膨胀外散,造成局部升压。这些异常血压升高既有功能性问题,也有器质性病变,无论什么原因,只要能准确辩证,都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调控使其恢复正常的。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的老化也像汽车部件的磨损一样不可避免,随着结构变形造成的循环阻力不断加大,动力系统不得不通过加压来完成正常的血量供给,也会造成血压值升高。这本来是正常的衰老代偿升高现象,在过去几十年的医疗临床中反而被当成异常病理现象给予药物降压处理,而其降压原理竟然是通过降低心脏收缩力、利尿减少血容量、扩张血管令血管壁松弛等手段,破坏身体的正常功能来造成血压下降的假象。不但阻碍了心脏的正常调控,也破坏了心、肾、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了“中风或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率”不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吗?美国的这次血压标准放宽虽然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但在降压药生产商的阻力之下能够公开改变标准,想来也是经过了很大的努力。中国大众在意识形态上一贯以美国为科学精神的典范,唯其马首是瞻,希望这次广大高血压“患者”们能够像当年的政治犯平反一样,获得新生的感觉。大众也能跟上潮流,不要像禁止滥用抗生素那样,直到现在都跟不上上个世纪美国人的步伐。

附:美国的血压标准放宽了

2015-07-24 01:50 

来源:北京晨报 

美国的高血压标准放宽了!高压150毫米汞柱的就可以算是正常。这个标准来自于美国新版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指南”,针对的60岁以上人群。在这之前,包括中国,执行了30年的标准一直是高压不超过140毫米汞柱。

日本的研究发现,高压低于140的老人,并不比血压控制在140至160之间的老人健康多少。因为6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这就使心、脑、肾的供血因为动脉硬化、弹性不足而供血不足。这时如果再把血压控制得更低,血液供应就会更加不足,会引起血栓以及一系列问题,而稍偏高一点的血压,有利于维持脏器的血液供应,150的高压就比较合适。

美国的研究还显示,尽管血压降低能够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几率,但服药得来的低血压与自然状态的低血压有区别。除了副作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血压高本身是人体的自我调节结果,为了保证供血,身体就会自动地把血压调高一点以避免缺血的器官失去功能。这时如果生硬地以药物降压,等于剥夺了身体的自救功能,血压虽然降低,但供血不足的问题没有解决甚至还会加重,中风或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率甚至还会增加。

在治疗高血压时,除了改掉可以引起高血压的生活习惯,还要同时治疗血管硬化、血液缺氧等问题。能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三七之类,虽然不能直接把血压降下来,但可以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用中医理论说,就是去除了血液中的瘀滞,身体得以自然地处于低血压状态。

虽然美国的新标准是针对60岁以上人群的,但是,如果你不到60岁,除了血压高还有严重的组织缺血、血管硬化问题,这个标准也是可以参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