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月不属四时吗?

 江山携手 2016-06-11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有一首七绝,题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別样红。

                      六月不属四时吗?

      杨万里主张“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意思是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冬天的冰雪,这些自然景物,都提供了写诗的素材,引起了写诗的兴趣,所以写诗不要依靠前人的旧作,而要依靠对大自然的观察。杨万里从大自然中汲取诗材,启发诗思,写出很多令人感到清新喜读的诗篇。他这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尤其独具特色。

    全詩以“毕竟”二字领起,有一气贯穿全篇的语势,突出诗人对西湖风光的強烈赞叹。“毕竟”本來是修饰“不与四时同”的,如今将它提前,显得先声夺人。接着,诗人把“西湖六月中”的风光,与“四时”作比较,自然引起读者的兴趣。大家都想知道: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呢?究竟美在什么地方?第三、四兩句,就自然说到具体的景物描写上去。诗人选择了西湖六月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來写,那就是荷。上句写荷叶,下句写荷花;写荷叶突出一个“碧”字,写荷花突出一个“紅”字,色彩鲜艳。诗人还有更高一筹的构思:荷叶有“天”陪衬,荷花有“日”辉映,使读者如亲临湖上,千顷荷叶荷花就在目前,有开阔明朗之感。詩人运用对偶句法,把這兩句合成一联,构成一幅极其明丽的图画,这就准确地写出西湖不同於其他地方、不同於其他季节的景色,使人觉得到底六月西湖风景之美,的确不是其他季节所能比拟的:翠绿的莲叶,铺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盛开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之下,更显得格外鲜红艳丽。

    但是这首诗却隐藏着一个似乎违反常识的问题,那就是本文标题所揭露的“六月不属四时”吗?“四时”应该是指春、夏、秋、冬,在时间范畴上,按理说“六月”应该是包含在“四时”内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此诗的一二两句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不同于四时的风光”,岂不是在逻辑上发生了矛盾,这该如何理解呢?

    有人说这是诗人一时兴起脱口而出,造成了这个疏忽。可我们知道,古人作诗为文比今人写文章会更加严谨,一字一句,经常反复推敲。何况,这诗人又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怎么会轻易犯这样的错误呢。
    有人说,“四时”泛指其他地方的春夏秋冬,而不包括西湖,即把西湖的六月跟其他地方的四时进行比较。意为西湖六月的景色在其他地方是一年春夏秋冬都看不到的。教学参考书也采用这种说法。如此解释很难服人,有点勉强为作者打圆场的味道。

    有人说,六月虽是夏季,但夏季不等于六月.六月的西湖风光大有特点,与六月之外的其它四时(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这样理解不就行了吗?写诗因有句式和平仄等限制,不可能象写散文那样把什么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不然就不成其为古诗词了。这一派承认“四时”也包括西湖的四时。但把“六月”与夏季对立起来,仍然显得牵强。

    当上述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时候,又有人出来帮作者修改诗句了。他们不忍心这两个“病句”糟塌了那么好的一首古诗,于是一些人建议把“四时同”改为“它时同”,一些人又提出改为“三时同”。但很快就被否定,因为改成句末三连平,当然是不容易被接受的。
    其实,我们对杨万里这两句诗理解错误是由于我们的古代文化知识有所欠缺。在我国古代,给季节命名,既有现代人熟悉的每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時令,又有现代人不熟悉的每年分为春、夏、季夏(即六月)、秋、冬五个時令。这是五行与五时相配的产物。战国时期哲学家邹衍提出了“五行生胜”的观点。他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转化形式;同时,又存在着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的“五行相胜”的对立关系。这种五行相生、相胜的特性,表现在自然界的万物生息之中,也表现在时令的变化之中。五行与五时是相对应的,木对应春,火对应夏,金对应秋,水对应冬,而抽出“季夏”让它对应土。《呂氏春秋·任地》陈奇猷校释称:此“即所谓五时也。”《礼记·月令》中说:“季夏之月,……溫风始至……树木方盛……水潦盛昌……土润溽暑,大雨时行”。於此良时,西湖风光無限,较之一年中其他四个时令,自当別具一番情味。故诗人叹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经过这样的探究,我们心中的疑团也就解开了,原来杨万里诗歌中的“六月”不同于“四时”并非矛盾,而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当我们再一次读到杨万里这首七绝时,除了领略到诗人才华的出类拔萃,还应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