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族的天命(上)——几千年的大统一,为何只在中国存在?

 风飞扬柳 2016-06-12

中华民族的天命(上)——几千年的大统一,为何只在中国存在?

你可知道?

为啥到了秦始皇这里出现了大统一……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集权制度……

中国的大统一为何会存在两千多年……

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佛教为何传入并能融入中国的文化……

中华大地为什么会屡屡被外族统治……

大清王朝为何会在那个时候倒下了……

……

你可知道?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颠覆自己的文化……

历史为何没有选择北洋政府、国民党……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策略为什么会成功……

地主阶级为何要在土改运动中被消灭……

人民公社为什么会出现……

三年自然灾害为何发生……

文化大革命起了啥作用……

……

你可知道?

改革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大学的逻辑是什么……

为何会有独生子女政策……

环境污染为啥这么厉害……

一脉相承的城镇化改造……

两千多年以来,在华夏大地上发生的这一切以及即将发生的,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必然。

==============================

==============================

==============================

用【大数据】的思维来视角人类的历史

最近几年出现了【大数据】思维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当一个人站在某种观点,在小数据的背景下去观察某个事物的时候,实际上,这种观察的方法已经决定了事物最后呈现的结果。

比如:我们站在西方哲学的观点,去观察中国古代的智慧,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的智慧是一种非常落后、不完善的哲学。站在西方语言的观点,去观察中国古代的文字语言,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的文字同样是一种非常落后、不完善的文字语言。站在西方历史的观点,去观察中国古代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基本上就没有历史,只是一个个王朝在重复着;来观察中国当代的历史,会认为中国哪儿做得都不对。

这种思维的结果,用量子理论来说,就是观察者的观察方式决定了观察的结果。【大数据】思维方式是克服这种思维方式最有效的办法。

既不要站在西方的观点、也不要站在中华的观点,而是不带任何观点,把所有人类在历史进程上的时间点、发生的事件统统呈现在我们面前,历史也许会给我们呈现一些更为本质性的内涵。

人类历史进程中发生的每一件重大事件,看起来都是当事者的意志造成的,但是,我们用【大数据】的思维把重大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审视,会发现,在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历史使命】。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西方文明,TA们的历史,从古自今都是在这种【历史使命】下发生。

就从这点看来,由量子力学所引发的另一个哲学思考【人是没自由意志的】,也是很有道理的。别看每一件历史事件都是由当事人的意志作出的,但是,背后都无法脱离【历史使命】的轨道。

我们在前三篇长微博(《破除“科学”的迷信》《人类为什么会出现科学?》、《中华源头文明为人类保存着完整的「感知真实」科学体系与社会思潮》)中,描绘了一个人类历史进程的框架:西方的先贤们以及中华的先贤们都是一些感知能力超强的人。TA们都感知到了【重叠世界】的存在。但是,双方也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无法将这种需要超强感知能力的认识,转达给感知能力一般的人。于是,西方文明、中华文明有了各自的【历史使命】。

西方文明的【历史使命】是搭建一种【知识背景】。有了这种【知识背景】才可能让感知能力一般的人也能体验、认识到【重叠世界】的存在。西方文明从毕达哥拉斯开始,一直到2015年量子论被实验验证、虚拟现实技术即将市场化应用,以及其中发生的历史,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个【历史使命】所发生的。

而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是传承【感知真实】的科学体系。【感知真实】的科学体系是中华先贤从甲骨文造字时代开始,基于强大的感知能力建立起来的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这套科学体系与我们现在的科学体系截然不同,我们现在的科学体系是完全依赖感觉能力,被束缚于感觉能力的【感觉真实】的科学体系。而【感知真实】的科学体系,则摆脱了感觉能力的束缚,建立在超强感知能力基础上的。但是,TA的应用科学比如:《易经》、《黄帝内经》,感知能力一般的人也能用,所以,这套科学体系是非常了不起的。按照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这套【感知真实】科学体系完整的包括了基础理论、应用科学、社会思潮。中华文明从孔子时代开始,一直到今天所发生的所有的历史,也都是围绕着这个【历史使命】发生的——怎么把【感知真实】的科学体系传承下去

==============================

==============================

==============================

中华文明【历史使命】的构成

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承”,这个“传承”还有其内在的构成。包含了“传”与“承”两个部分。

“传”的部分与西方文明摸索【知识背景】的部分,基本上是同步发生的。当西方文明开始搭建【知识背景】的时候,中华文明“传”的【历史使命】也就结束了,进入到“承”的部分。

而“承”的部分又有两个部分构成,前一个部分是“清理”,后一个部分是“恢复”。就像一样东西被保存了很多年,重新要用的时候,上面一定是积了很多灰,这些灰是要清理掉的,清理之后才是恢复。

中华文明【历史使命】中的“清理”部分,又与西方文明搭建【知识背景】的部分是同步发生的,当西方文明搭建好了【知识背景】,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也开始要进入“恢复”的部分。

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基本上就是这样构成的。

==============================

==============================

==============================

孔子在中华文明【历史使命】中的作用

孔子的出现,代表着中华文明开始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

甲骨文造字年代相对于孔子来说也是个遥远的古代。从甲骨文造字年代到孔子出现的年代,这段历史的中华文明,从今天看来似乎也经历过一次产生、兴盛、衰退的过程。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孔子很有可能就没有见过。保存于甲骨文中的【重叠世界】原理,以及相应的应用科学,到了孔子的时候,都要孔子从繁杂的古代典籍中挖掘,向各种各样的文化名人去讨教之后,还得凭借孔子过人的悟性,才有所发现。孔子的历史价值就在于,他把当时已经衰落的中华远古文化重新进行了发掘与整理。

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把《大学》、《易经》发掘了出来。《大学》、《易经》是【感知真实科学体系】三大应用科学中,最为重要的两门应用科学。还有一门是《黄帝内经》,据考证《黄帝内经》也是在孔子的时代成书的。作为【感知真实】科学体系社会思潮的产物,老子的《道德经》也出现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很像是一场文化长途跋涉开始前的“备货”,所有,需要传送到几千年以后的科学、思潮都在那个时代重新出现,熠熠闪光。

特别是在《大学》的发掘整理上,孔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把《大学》看成是一本论述治国、平天下的书,其实《大学》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大学》所记载的是一套非常完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系统方法,与我们理解的治国、平天下,一点关系都没有。《大学》中说的“修、齐、平、治”是指这种训练方式的推广模式。《中庸》与《论语》也都是围绕《大学》的解读,是说如何提升感知能力的。

《大学》是孔子所有学问的核心,他不仅发掘了《大学》,还用《大学》的方法进行了自我训练,他自己的感知能力经过《大学》这种方式训练以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种强大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孔子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思考,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张。我们今天基本上都把孔子的政治主张当作了孔子学说的核心,这些其实都是孔子强大感知能力的副产品。

为什么说,孔子在挖掘《大学》上功不可没呢?

就拿《易经》来说,据我们现在知道的,除了《周易》之外,还有好几部其他版本的易经存在,也就是说,即使孔子没有整理《周易》,《易经》也许会像《黄帝内经》那样,还会有其他的版本流传下来。而最为核心的,训练感知能力的应用科学,除了我们现在知道的《大学》,其他的我们一无所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孔子的挖掘、整理以及训练实践,《大学》这种训练感知能力的应用科学也许就永远消失了,后人如果要重新发现,那就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劲了。所幸,孔子替我们发掘了出来,而且从三十岁起就开班了感知能力培训班,留下了大量训练感知能力的经验,还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感知能力超强的精英人才,这些教学经验以及精英人才的学习心得分别写在了《中庸》与《论语》中。

总的来说,孔子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中起到了两大作用,一个作用是,发掘、整理、实践了中华古代应用科学。另一个作用是,给后世的“大统一”留下了重要的理论思想。

=====================================

=====================================

=====================================

“传”的【历史使命】,决定了秦朝到清朝的历史。

1、秦始皇为什么很伟大?

现在,让我们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角度来思考一个问题:中华文明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一场文化长途跋涉,时间也许要两千多年,在这场文化长途跋涉中需要运送的“物资”已经准备齐全:三大应用科学《易经》、《大学》、《黄帝内经》,社会思潮《道德经》。那么,需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保证将这些文化“物资”基本不走样地传送到两千多年以后的人类手中呢?

要让一种文化能跨越两千多年传承下去,首先必须要有【数量足够多的人口】来接受这种文化,并用这种文化把生活过得很有自信、很有自尊、很有自豪,让外族看了能敬仰、羡慕。没有【数量足够多的人口】,再好的文化也难以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下去。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灿烂的古老文明基本上都消失了。这些消失的古老文明大体都有一个特点,承载这种文化的人口数量都不够多。人口没有一定的规模,很容易在历史长河中遇到某次野蛮外族入侵,就给消灭得干干净净,这些人口所承载的文化自然就没法延续。

其次,不但人口数量要足够的多,人口分布的地域还必须足够的【广】,最好在广袤的地域上,地理、气候还都有明显的差别。这样层次、结构丰富的地域、地理、气候配置,对于保存大数量的人口是有很大好处的。因为有了这样地理、气候的差别,人口的流动就不会很显著,所有区域内的人口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即使遇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流行病灾害,这种灾害的影响也都被限制在局部区域内,而不会对整体有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地域、地理、气候分布,给野蛮外族入侵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不太容易把这个广袤地域内的人口在短时间内统统杀光。这样,野蛮外族在漫长而费劲的杀戮过程中,就会逐步接触、接受当地文化,开始享受中华文明的生活方式;就会接触、接受当地人,会发现用当地人去打当地人,更有效率、自己也更省事。这些帮着外族打击自己人的人,在历史上都被后人称为“某奸”,换个角度来看,这些“某奸”也在起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用自己的文化同化野蛮外族。最后,即使野蛮外族最终征服了这个广袤、复杂的地域,最终也会被这个地域内的文化所征服,如此,文化依然可以得到完整的传承。

所以,中华民族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第一,要有足够多的人口共同接受这种文化,以这种文化生活。第二,这些人口还必须分布在一个地理、气候差异明显,幅员辽阔的地域。大家想一下如果要满足这两个条件,中华大地会发生什么呢?

这就是在孔子之后发生的,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在中华文明完成【历史使命】上的伟大功勋,不仅仅是从地域上统一了中国.更为重要的是始皇帝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为中华民族完成【历史使命】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建构了长城、焚书坑儒。

大家想一下,在这么广袤的地域上,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一种文化,并要用这种文化创造出当时全世界最为辉煌的社会形态,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才能保证让这一切发生呢?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中华民族最辉煌的文化都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封建体制下产生的,封建体制下的思想是最开放的,束缚最少,文化也最爆发。这话说得一点没错。所以,如果要在中华大地上跨越两千多年传承一种文化,必定就不能采用封建制度。思想开放,文化爆发就会对这种需要传承文化带来很大的破坏。于是,始皇帝非常正确地选择了中央集权制,中国从此告别了封建制度。

统一文字更是传承一种文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各个地方人的语言可以各不相同,南腔北调,但是,只要使用同一种文字,那么,这种文化就能在所有的人口中流传开去,所以,始皇帝又很正确地让宰相李斯写了小篆,把中国的文字给统一了。

修筑长城是始皇帝又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智慧,他为后世建立了一种非常有用的模式:如何在漫长边境上,有效抵御野蛮外族的入侵。

长城的作用并不是“墙”的阻隔作用,把敌人当在墙外。它更像是一排安装在边境上的“信息触头”。对于边境线漫长的防守方来说,有了这样的“信息触头”,平时就可以在长城里面集结大量的战备兵力。战事发生时,只要根据前方“信息触头”上的狼烟位置判断来犯之敌的位置,然后完全可以利用对己方地形、气候的熟悉,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来犯之敌。非常有名的“屯田”策略就是在这个模式上发展出来的,那些集结在长城里面的大规模战备兵力,平时就是种田的农民,一旦有了战事,拿起武器就是士兵。这种充满智慧的模式护卫了中华大地几千年。

不过,对于后世如何传承文化,始皇帝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始皇帝留下了千古骂名,但是,却让所有的后世之君都明白了一个原则:统一思想。对于异端思想必须禁锢与压制,违背这个原则的都可以焚之坑之。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压制、禁锢思想的,还把这笔账算到了儒家的头上。但是,站在中华文明【历史使命】的角度来看,压制、禁锢思想不但没错,而且还很正确,否则,该传承的文化就会在两千多年的百花齐放中给淹没掉了。

……

2、汉武帝为何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为中华文明完成【历史使命】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完成了他的历史任务,之后,就有了汉武帝的出场。汉武帝在始皇帝的基础上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中华民族开始文化长途跋涉的阶段,秦始皇做的,很像是造了“一辆很结实的车”。而汉武帝做的,则是把要运送的“物质”装上这辆车。从这个角度来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历史的必然。中华文明要传承的【感知真实】科学体系,以孔子、儒家的名义被放到了中华民族最高的位置,孔子被推上了神坛,而儒学成为了天下之学。从此,【感知真实】科学体系在中华大地上拥有了最高的文化势能,得以在中华大地以及更广地域传播,成为那里的人们生活的方式,人生的指南。

第二件事是汉武帝的主动出击打击匈奴的策略。

事实证明汉武帝的主动出击策略是一种“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策略,一时很解气,长期很伤身。秦始皇的【长城策略】最终被证明是一种最有效抵御外族,保护文化的战略选择。再配合上“和亲”这种外交手段,中华文明基本上找到了护卫自己文化的有效策略组合。

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历程,会发现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没有侵略性,即使是在最强盛的时候也不会主动向外扩张。原因就在此,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是为人类传承一种文化,而且,在汉武帝的时候,对“攻、守”两种模式进行了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守”是最适合的模式。我们本文开始的时候,提出过一个观点:每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创造者的意志都受到【历史使命】的影响,所以,在汉武帝之后,所有的帝王也都基本上采取了“守”的策略。

始皇帝、汉武帝为之后的中华民族完成【历史使命】奠定了一个完整的模式,中华民族在此之后基本上就是在这个模式上,不断的以朝代更替的形式延续了两千多年。

……

3、隋炀帝是个很了不起的皇帝

隋炀帝在中国人的历史上名声不太好,但是,在为中华民族完成【历史使命】的道路上,隋炀帝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所以,要在这里为他写一笔。

隋炀帝发明了时至今日依然非常先进的“科举制”。“科举制”起了两大作用,第一,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进了中央集权体制内。第二,四书五经成为“科举制”主要考试内容,使得中央集权体制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乡绅黎民的思想都被儒家文化统一,这对要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一种文化来说,其重要意义一点都不比始皇帝做的那些事差。

换个角度来看,是“科举制”让中华民族在血腥的历史中站在了不败之地。任何一个外族统治中华大地,要想享受中华文明的繁华尊贵,摆脱原有的野蛮,要统治这么多人,你总得选拔有知识的文明人来为你服务吧,可是你拿什么标准去选拔呢?结果都离不开“科举制”+“四书五经”的组合。结果,大量接受儒家思想训练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制”重新进入由外族控制的中央集权体制,儒家文化继续管理国家。“科举制”保证了中华民族传承的文化,即使在受到野蛮外族统治的情况下,依然能得到传承。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隋炀帝是个非常了不起的皇帝。

……

4、佛教为什么会融入中华文化?

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原生文化,既然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是传承这种原生文化,那么,作为外来的佛教文化,为什么会融入中华文化?我们现在一说中华文化,一般都是指:“儒、释、道”。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外来文化也很多,为何只有佛教成为了中华文化一部分呢?

这需要我们站到一个大的视角来看,佛教融入中国文化,其实也是为了帮助中华民族完成【历史使命】的。

我们前面说了,孔子在为中华民族这场文化长途跋涉“备货”时候,他并不是从前辈的手中完整地继承了中华远古文化。中华远古文化到了孔子这个时代也已经衰败得一塌糊涂、支离破碎了,是通过孔子运用超人感悟能力与勤奋一点点重新发掘、整理,才又得以重现原貌。

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孔子并没有100%的恢复中华远古文化的原貌,还有很多基础性原理,孔子并没有发掘出来。比如,孔子说的“素其位、居易俟命;君子固穷;守孝”等等。假如,孔子说的这些话都是成立的,那么,这些话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个逻辑: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只有一次,而是会有很多次得轮回,重新回到这个世界。而且,前一世的行为会影响后一世的结果。所以,一个人在这一世的时候要遵循一些规则。因为这个逻辑,所以,人要“素其位、居易俟命,要固穷,要守孝……”。

这个逻辑在孔子的时代很有可能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常识,所以,孔子的主张大家都会接受。否则的话,孔子的主张在当时就不可能被大家所接收,他也不可能在没有什么身世背景的情况下,开办【能吸引贵族子弟来参加】的培训学校。当时,这个逻辑只是没有一种很明确的理论进行论述。孔子也没有对这种常识进行阐述,所以,到了后世,当这种抽象的常识淡薄了、消失了。没有这个逻辑作背景,中华民族所传承的文化,实际上已经变得不完整,不符合逻辑了,于是,佛教就传入了。

佛教,严格的说,进入中华大地的佛教还不是释迦牟尼佛原创的佛教,而是一种变化了的大乘佛教,这种大乘佛教的到来,TA的作用就是完善中华民族所传承的文化。中国人从此很明确地知道了“生命轮回、因果报应”的道理。

大乘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完善还体现在,让中华文化平民化了。不管是儒家文化、还是道家文化,其实质都是一种“贵族”文化,都是超越普通人人性的。而大乘佛教在普通人看来是“普度众生”的,是“救苦救难”的。大乘佛教融入中华文化,一下让中华文化温软了许多,平民化了起来。所以说,大乘佛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完善与补充,自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

5、中华民族为何屡屡受到外族的统治?

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在中华民族在完成【历史使命】的过程,必定会屡屡遭到外族的入侵与统治。

第一个方面的原因:中华民族为了完成【历史使命】所选择这个管理体制——中央集权制度,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BUG,这种制度为了保护所传承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变形,就必须禁锢思想,维护皇权,因循旧制。所以,在这种制度下,整个系统是严重缺乏活力的。而这个系统长期缺乏活力,本身对传承文化也是有损害的。

就像人们长距离运输某种“老实”的鱼类,就必须在这些“老实”的鱼类中混入一些鲶鱼、泥鳅这类充满活力的鱼,没有这些充满活力的鱼,那些很“老实”的鱼到不了目的地都会死掉。同样传承一种文化,既要使这种文化“老实、安分”不变形,也需要一些活力,才能使这种文化不会僵死。

为了弥补这种制度缺乏活力的BUG,外族统治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因此,中国的历史基本上都是汉族、外族轮流统治着中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央集权制的活力。所以中国古代的王朝时间长的也就二、三百年就要改朝换代一次,很少有能捱过四百年的。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中华民族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并不是中华民族自身的历史使命,而是人类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所传承的文化,也不仅仅是中华的源头文化,而是人类的源头文化,中华文化最终会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但是,这种传播不会在最后才传播,而是会在传承的过程就会向外传播。

而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一种“守”的策略,也就是说这种文化,不会主动向外去传播TA的文化,那么,只能用被动的方式。中华民族每次被外族侵略的时候,也是中华文化向外传播最强的时候。这种文化向外传播,反过来也起到了保护中华文化传承的作用。

……

6、清朝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倒下?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清朝为什么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中国最后一个王朝为什么是由外族统治?清朝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灭亡?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我们需要来看一下西方文明在完成【历史使命】中的进度。我们之前说过,中华民族在人类进程中的【历史使命】是传承一种【基于重叠世界的感知真实的科学系统】。而西方文明在人类进程中的【历史使命】是搭建一种【能让感知能力一般的人也能认识到重叠世界】的知识背景。那么,在大清帝国1664年--1912年之间,西方文明在这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发生了什么呢?

在1644年大清帝国建立之前的一年,也就是1643年,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出生了。把他的名字翻译成牛顿,而不是纽顿,实在是太正确了,牛顿真的很“牛”。我们看牛顿的成就,他基本上属于一个“通才”,从物理学到数学再到经济学,他都有伟大的论述,但是,这仅仅是他在年轻时留下的,这其中任何一项成就,放在其他人身上都是足以千古流芳。上了一点年纪后,牛顿下半辈子都在研究神学、炼金术。

我们发现西方文明在每个时代开始的时候,都会出现这么一个“什么都懂”的全才式天才,在文艺复兴开始的时候,出现了达芬奇,达芬奇是个“什么都懂”的全才式天才。当西方文明完成了相应的准备工作,开始走上【搭建认识重叠世界的知识背景】道路的时候,又一个“什么都懂”的全才式天才——牛顿出现了。

现代物理学历史上,量子力学是最为奇特的。比如,非常玄奥、复杂的相对论都是由爱因斯坦一个人完成的,而量子力学则是跨越好几百年的时间,是在这几百年的历史中,由几代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严格地说是从牛顿这里开始的,1672年,牛顿发现了光与色的关系,认识到自然光是由7色光组成的,这就是光谱。牛顿还发现,光是一种连续传递的微粒流,这就是光的微粒学说。

现在我们知道了,光同时具有波、粒二重性,可是牛顿那个时代还不知道,牛顿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之后,又有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光同时具有波的特性。光的波、粒二重性争论是量子力学产生前很重要的前奏。

到了1900年马克斯·普朗克发现能量的量子化现象,这一年被后人视作量子力学诞生年,量子力学开始要正式登上人类的历史舞台,西方世界也即将开始搭建那个【知识背景】。

1905年,属于爱因斯坦的大奇迹年,在这一年中,他发表了五篇了不起的论文,其中有我们熟悉的《狭义相对论》,还有一篇是关于【光量子】的论文。

1911年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全世界的最优秀物理学家都汇聚到了这里,之后,每三年一届。这个过程中,量子力学就在爱因斯坦与珀尔的伟大争论中成形了。人类从此知道,光同时具有波、粒二重性,是测不准的。而且,在观察之前,波、粒都不存在,是因观察者的观察而出现,并且观察者的观察形式决定了波、粒出现的形式,也就是说,观察者用观察波的方式去观察,出现的就是波,用粒的方式去观察,出现的就是粒。

这让人听得头晕,不过,请大家注意一下这几个时间节点,1900年、1905年、1911年,是不是觉得这个节奏好像与什么事件相关?对,就在这个时间节奏中,1900年,中国发生了义和团远动;1905年,同盟会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大清王朝完成了TA的历史使命。

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意味着在这场漫长的文化长途跋涉中,TA已经完成了“传”的【历史使命】,就好比要运送的货物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后面要做的就是卸下“物资”。中华民族开始了TA的【历史使命】新的阶段“承”。

(待续)

“承”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从新文化运动至今的历史


《同一个文明》系列:

1、破除“科学”的迷信——“现代科学”不是科学的全部,更不是唯一

2、人类为什么会出现科学?——科学的起源、现代科学的终极任务

3、中华源头文明为人类保存着,完整的「感知真实」科学体系与社会思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