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故宫古钟表修复师传承人纪实介绍

 智能人做超人 2016-06-12

导语 上紧发条,齿轮咬合,铃声清脆而悠远,乡村场景徐徐拉开……故宫高高的红墙内,在西三所里传出的声音穿越历史而来,王津和亓昊楠师徒二人的心也随着钟表的节奏激动不已,仿佛回到了两百多年前的乾隆盛世。

  上紧发条,齿轮咬合,铃声清脆而悠远,乡村场景徐徐拉开……故宫高高的红墙内,在西三所里传出的声音穿越历史而来,王津和亓昊楠师徒二人的心也随着钟表的节奏激动不已,仿佛回到了两百多年前的乾隆盛世。

  这件刚刚修复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原来的主人是乾隆皇帝,此次此刻,与当年乾隆爷欣赏它时的心情有所不同,王津和亓昊楠心中更多的是“失而复得”的感动。

  当布满灰尘的这件文物第一次出现在师徒二人面前时,它像一个年久失修的宫殿,断壁残垣、摇摇欲坠、死气沉沉,能把它唤醒的神奇力量是——古代钟表修复技艺,在2014年12月被列入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技艺也是300多年间故宫唯一没出现断层的绝技。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想方设法将40多件贡品送给明朝万历皇帝,这些让九五之尊大开眼界的宝贝中间就有一大一小两面洋钟。利玛窦肯定不会想到,这些让他拥有在北京永久居留权的礼物,除了为他传播天主教提供更多便利之外,还催生了一门技艺——古代钟表修复。

  1977年夏天的一个清晨,王津站在师父面前,向师父行礼之后,师父只说了一句话,“要耐着性子好好学”,从此他就开始了和故宫珍藏钟表的不解之缘。那一年,王津16岁。从建国后开始计算,王津已经是古代钟表修复非遗技艺的第三代传人。

  2016年5月31日早上8点,王津小心翼翼地给一件“玳瑁楼嵌银铜花钟”在各个角度拍照,再把它摘下标签,将里面的保护棉絮一点点摘出来,研究着能它他重新运转的方案,徒弟亓昊楠站在旁边,他手上故宫文物修复保护凭单上只写着10个字:粘补外壳,恢复机件功能。亓昊楠现今35岁,“进宫”也已10年有余。

  钟表好修,古代钟表却并不好修,难的甚至要断断续续修一年,相对简单的修复往往也要持续几个月。拍照记录、制定方案、拆卸、除锈、锉削、钻孔、补齿、焊接、装配、调试……每件钟表都各有各的待解难题,然而,却都要经历以上各项程序,直至被唤醒重新运转。

  现在的故宫博物院科技部钟表组只有王津和亓昊楠师徒二人。再过5年,王津就到退休年龄了,外面已经有机构向王津抛来高薪诚聘的橄榄枝。“离不开这里了!我在这快半辈子了,还想继续在这里把修复手艺传下去。”王津微笑着告诉记者,说话时也没有停下手头的活儿。

  午后2点钟,故宫东部奉先殿内的钟表馆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好奇的目光正伴着啧啧称奇的赞叹检阅这些被唤醒的故宫时间记忆;与之相比,西三所里的钟表组实在是太安静了,阳光透过白色的百叶帘照进来,“沙沙沙”,镊子和表芯零件轻轻摩擦,你似乎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再过几个月,亓昊楠的“徒弟”就要来上岗了,钟表组的队伍又壮大了,非遗技艺的接力棒正在等着那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伙子;故宫库房里还有近千件沉睡的大小钟表,正等着被唤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