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化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西部看客 2016-06-12

一、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紧扣富民强县、科学跨越主题,依靠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强劲势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底,全县畜禽、粮油、茶叶、酒、豆制品、竹木、中药材、蜂蜜、果蔬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10家,资产总额25.21亿元。其中湖南渠江薄片茶业有限公司、湖南前进食品有限公司、新化县鑫盛手袋工艺有限公司、新化县孟公恒源食品厂、新化县中派集成家具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16家。2014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4.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15.52亿元;2015年估计可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8亿元,截止到11月底,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17.09亿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建设了一批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了5万亩茶叶、13万亩中药材、7万亩小水果、2万亩特色优质稻(黑米、红米)、27万亩玉米、8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是全国粮食主产县、湖南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优质稻生产基地县、中药材基地县、玉米生产先进县(面积、总产全省排名第一),2015年又被列入湖南省新一轮茶叶产业重点布局县,享受全省茶叶主产县待遇。

(二)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全县有湖南渠江薄片茶业有限公司、湖南前进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紫秾特色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新化县绿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等2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新申报新化县王爷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化县乐业木门有限公司、新化县白溪白水磨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化县紫金茶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市级龙头企业。

(三)打造了一批名优产品。全县共注册有“渠江薄片”茶叶、 “前进”牌食品、“东岭牌田鱼”、“资水牌鸭霸王”、“肴滋香”、“新白”豆腐、 “紫鹊贡”特色稻米、“新农仓”系列加工蔬菜、“维山”蚩尤窖酒等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商标300多个,其中有湖南省著名商标7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1个、有机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2个、历年来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产品40多个。

(四)培育了一批合作组织。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3家,其中省级试点4家,入社农户25330户,注册资金6.4亿元,固定资产总额7亿元,带动农户5万余户。

(五)工商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投资农业的工商企业达33家,投资总额30.61亿元。主要从事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设和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行业,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2个,资金约12.5亿元,占工商资本的40.8%。

(六)农业产业化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如新化县绿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承包土地6000多亩,建立了“枫林中药材种苗地”、“万宝山果药种植基地”、“山联百果园区”、“向北林药种植基地”,发展合作社社员500多人,带动辐射周边农户1500多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正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在我县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县已有国家级休闲农庄4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省级休闲农庄18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12家,三星级1家。我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紫鹊界梯田被评为全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奉家镇下团村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水车正龙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纵观我县农产业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四多四少”:

(一)小微企业多,龙头企业少。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较多,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特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处于空白。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仅有16家(其中华人中药等3家企业主要是为了上报数据,实际上基本停产),与我县作为农业大县的地位不相匹配。

(二)初级加工农产品多,精细农产加工产品少。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些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品牌多,知名品牌少。我县尽管培育了“渠江薄片”、“前进牌”食品等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品牌更少。

(四)自营资金多,融资贷款少。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部分生产基地建设处于快速成长与发展期,资金需求量大。但银信部门贷款手续繁杂,贷款门槛高,难以满足加工企业的贷款需求,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申请贷款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基本不具备贷款条件。由于资金的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季节性大量收购农产品压力大,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远小于设计生产能力,有的企业甚至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三、我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机遇与前景

(一)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从有关资料来看,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值一般是农业产值的2-3倍以上,我国不到5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是80%,我国只有20-30%;发达国家种养业产品加工成食品的比例在30%以上,我国仅为2%-7%。世界水果平均加工率是20%,我国仅为7%。发达国家进入市场的肉制品加工率是30-40%,是我国的10倍。全球很多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00亿美元以上,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出世界经济500强中,约有20家食品加工集团。目前食品加工业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年营业额高达近2万亿美元,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且呈强劲发展势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从我县来看,差距就更大,比如2014年农产品加工值比农业总产值只有20%多一点,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二)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县农产品加工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三农”及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2〕62号)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税收支持政策,给予相关金融支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的用地政策,扶持产地农产品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予以补助。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对示范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逐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适当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范围。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和推进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技术研发,支持农民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扶持政策,涵盖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保险、科技、用地、用电等各方面,形成合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企业重点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落实和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推动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终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

根据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整理,相关扶持政策涉及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保险、科技、用地、用电等多个方面。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委也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因此,当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从消费需求来看,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加大加工食品的消费。据研究,消费者从农村迁到中小城市,粮食的消费量下降58.3千克,迁到大城市下降64.2千克,相应对经过加工、价值较高、品质较好的食品的需求则显著增加。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食品加工制品需求会呈加速上升趋势,农产品加工发展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我县农产品加工业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据统计,发达国家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仅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出口的农产品中经过加工的只占20%左右,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明显不相匹配,说明我国农产品特别是加工农产品出口潜力巨大,这也意味着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向出口方面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广阔。

(四)从我县县情来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第二、三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较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同时,我县140万人口中,近90%是农业人口,随着我国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依靠劳务输出、房地产业等传统方式拉动经济增长越来越困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是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我县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四、我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出路及建议

我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有茶叶、水酒、休闲食品、中药材、小水果、特色稻、畜禽、竹木、蜂蜜、果蔬类等,建议选取2-3个行业竞争力较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产业重点发展。这是因为:

一是从我县过去发展经验来看,全面铺开的路子走不通。从我县以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或者说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提出了许多思路,主要是八大产业发展思路。但是从实际成效来看,由于过分注重面面俱到,结果是全面撒网,收获甚微。因此,今后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有所取舍,选择2-3个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才能有所突破。

二是从邻县的发展经验来看,全面铺开的路子走不通。参考借鉴安化黑茶发展情况,1996年,安化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黑茶产业的意见》。2006年,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安化黑茶中国独有,中国黑茶世界独尊”,占据了黑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在规划引导下,全县茶叶产业迅速转产。黑茶企业加快扩张,茶园面积由2006年的8万亩迅速发展到2015年的25万亩,茶叶企业98家,茶叶产量接近5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26.5%。19年来,县委、县政府发展黑茶的产业定位没有变,坚持一条路走到“黑”。

综合来看,我县茶叶、水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具有一定的优势

茶叶产业。2014年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到5万多亩,茶叶加工产量达到2500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2.5亿元。一是茶文化底蕴深厚。新化产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从唐朝时期的“渠江薄片”到明、清时期的“宝庆茶”、“珍宝”等均为历代名茶。二是自然条件优越。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东南麓,境内多为山丘盆地,气候温和,环境宜人,素有“湘中宝地”之称。三是产业初具规模。全县现有茶叶开发企业2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茶叶产品有绿茶、红茶、黑茶,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有渠江薄片、濛洱冲、梅山毛尖、梓鹊顶芽、金正梅、柳叶眉等,其中获国家、省奖牌的有渠江薄片、梅山毛尖、奉家米茶、濛洱冲、十八红、梓鹊顶芽、奉佳薄片、兴梅山薄片、龙凤姿等。省级龙头企业湖南渠江薄片茶业有限公司2014年加工渠江薄片黑茶、奉家米茶、梅山毛尖、君山银针等茶950多吨,产值1.1亿元。渠江薄片黑茶于2014年8月和11月代表我省茶叶品牌先后赴蒙古国和澳大利亚进行茶叶展示,今年8月,该公司申报的“渠江薄片”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登陆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颁奖殿堂。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还有:湖南宝泰隆茶业有限公司、新化紫金茶叶有限公司、新化天鹏生态园有限公司、新化顺风茶叶有限公司、新化桃花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化国仲茶叶有限公司、新化青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奉佳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水酒产业。新化水酒起源于中国商周之时,形成于唐宋,清代及民国时期进入了繁荣期,新中国建立以后进入了曲折发展阶段,约 3000 年历史。2015年10月成功举办新化首届水酒文化节,并打出了“新化水酒,天下独有”的宣传口号,初步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现正申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是生产企业初具规模。据不完全调查,全县已有7家年产500吨以上新化水酒生产企业,另家庭作坊式生产有数十家,全县年产量达4000吨,年产值上1亿元。二是产品品牌日益成熟。新化水酒行业涌现了“桃林园”、“又一桥”“梅山源”“盛教醇”“蚩尤古酒”等成熟品牌,“盛教醇”松山水酒店已申报湖南省著名商标,产品覆盖全省并已远销广州、深圳、天津、贵阳、广西等地。三是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是资源丰富。我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县内气候温和,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6%,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紫鹊界梯田被评为全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奉家镇下团村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水车镇正龙村被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民俗文化村,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保存有3万余亩原始次生林,蕴藏着大量稀有动植物资源,是湘中唯一的物种基因库。二是交通便利。县内正加速建设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建设湘中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娄底次中心城市。三是产业初具规模。建成有渠江源、紫鹊界、大熊山、梅山龙宫、龙湾湿地公园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园区。同时,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契合我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对推荐、推广我县优势农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议我县选取茶叶、水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攻方向,统筹整合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资源,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将其做大做强。

为推动以上三大产业的发展,建议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大扶持发展力度:

一是以规划布局为引导。着眼全局,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到2020年,把茶叶产业、水酒产业打造成综合产值均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在渠江源、紫鹊界、大熊山、梅山龙宫、龙湾湿地公园等五大现有园区的基础上,优化园区景观和配套设施,打造休闲产业集群。

二是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农业是农产品加工原料的供应者,农产品成本和品质影响加工产品的成本和品质。为此,必须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成本低廉、优质专用的加工原料,特别是要采取以奖代投、奖补政策加大对茶叶、糯米等种植基地的扶持。到2020年,优质茶叶基地发展到15万亩,无性系良种面积达80%,产量3万吨;糯米生产基地发展到8万亩。

三是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要规划、建设一个高标准农业产业园,并实行行政保护政策。产业园规划起点要高,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将我县茶叶、水酒等产业加工企业吸纳其中,既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又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开发,实现产销互动。要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机制灵活、辐射带动能力强、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大型骨干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的壮大,打造强势加工产品品牌,推动高附加值、出口创汇型农业发展。

四是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已从产品外观质量竞争上升到产品安全质量竞争的新阶段,打造品牌建设非常重要。一是科学制定品牌建设规划。根据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突出特色,分行业培植1-2个公共品牌,统筹发展,抱团竞争。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对品牌的推广甚至炒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体宣传品牌,积极组团参加和参展国内外各类重要展会,提高品牌影响力的号召力。三是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技术标准作为依据,积极组织企业、基地申报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确保质量安全。

五是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针对每个产业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作为一个常设机构,明确一名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负责该项产业的规划并组织实施。二是投入政策。统筹、整合各方面的资金项目,设立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开发的投入。鼓励和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机制。三是税收政策。适当考虑减免增值税、所得税等,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保护期,在保护期内有关费用实行减免。三是金融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优惠贷款政策,包括低息、贴息等。同时在用地、用电等其他配套政策上都应给予适当倾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