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鳅养殖:泥鳅饲料配方介绍

 沉舟u4i0f9xna2 2016-06-12

      【特种养殖】泥鳅养殖:泥鳅饲料配方介绍

      一、泥鳅饲料配方:

      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人工养殖泥鳅需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那么泥鳅饲料配方是怎样的呢?
      1、30-40%菜籽饼,20-30%麦麸,15-20%豆饼,5-10%次粉,1-2%磷酸氢钙,0.3%食盐。
      2、35%菜籽饼,25%豆饼料,20%鱼粉,10%蚕蛹粉,7%血粉,2-3%次粉。
      3、50%小麦粉,20%豆饼粉,10%米糠,10%鱼粉或蚕蛹粉,7%血粉,3%酵母粉。
      泥鳅人工投喂配合饲料前,必须先行驯化。

      二、泥鳅饲料配方:

      可以购买泥鳅专用(膨化颗粒和沉性颗粒)饲料,也可以自己加工。参考配方:鱼粉10%-15%,豆粕25%-20%,花生饼20%,菜籽粕5%,啤酒酵母5%,膨化玉米粉35%,另加食盐0.2%,磷酸二氢钙2%,添加剂。

      三、泥鳅饲料配方知识:

      1 泥鳅健康养殖的保障是什么?

      在健康养殖泥鳅时,有了强壮的苗种,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还不够,为了使它们快快长大,必须供应充足、优质、适口的饲料。泥鳅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们对营养的要求与陆生动物不很一样,而且它们的食物种类和样式也很有特色。

      2 什么是泥鳅无公害饲料?

      泥鳅无公害饲料是指喂养泥鳅的饲料中含有的物质种类和数量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不危害泥鳅养殖质量和商品质量,不构成对水体环境的污染,进而不影响人体健康的饲料。狭义而言,凡是对泥鳅无毒害作用的饲料就是无公害饲料。无公害饲料的生产要求无农药残留,无有机或无机化学毒害品残留,无抗生素残留,无致病微生物,霉菌毒素不超过标准。因此,泥鳅无公害饲料是从原料选购、配方设计、加工饲喂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实施动物营养系统调控,以改变、控制可能发生的泥鳅产品公害和环境污染,而生产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益的饲料产品。

      3 泥鳅健康养殖对饲料的要求是什么?

      泥鳅健康养殖饲料,一方面要保证泥鳅在养殖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保证泥鳅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要把饲料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点。这就要求执行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根据泥鳅不同阶段的营养水平来选择最佳饲料配方和水溶性低的饲料,提高配制日粮的可消化率。

      4 泥鳅饲料的种类有哪些?

      泥鳅食性较杂,饲料来源广,除了运用施肥培育水质,还可广泛收集农副产 品加工下脚料,也可专门培养泥鳅喜食的活饵料或配制泥鳅专用全价饲料。泥鳅饲料从类型上可分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两大类。天然饲料是指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一切水体中天然繁殖生长的各种饵料生物。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人工饲料是通过人们劳动取得的饲料的统称,包括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三类。从性质上可分植物性、动物性和配合饲料三大类:

      一是植物性饲料,主要有谷物类(麦粉、玉米粉、麦麸、米糠、豆渣)等;

      二是动物性饲料,主要有浮游动物(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活体饵料(蚯蚓、蚕蛹、黄粉虫、蝇蛆、螺、蚌和小鱼虾等,最喜欢吃蚯蚓)及动物下脚料(猪肝、猪肺、牛肝、牛肺)等。

      三是配合饲料,主要有粉状料、糖化发酵饲料、颗粒饲料、微囊颗粒浮性饲料。

      泥鳅偏食动物性饲料,饲料要求鲜活、不变质。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为达到预期产量,应准备充足的饲料,进行规模化养殖时更为重要。

      5 天然饵料对泥鳅养殖有哪些作用?

      在天然和养殖状态下,泥鳅的生长速度均取决于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天然饵料的丰欠是渔业生产率高低的重要条件。我国池塘养鱼的一大特色就是利用池塘施肥,培育池塘浮游生物,有益微生物和底栖生物,来为泥鳅苗种、成体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又价廉物美的天然饵料。利用池塘施肥生产鱼虾天然饵料,是我们祖先的独创,它巧妙地利用了生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使废弃有机物实现良性循环,达到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6 天然饵料的种类有哪些?

      天然饵料的种类 泥鳅的天然饵料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生植物、底栖生物、腐屑和细菌。

      1.浮游植物 淡水浮游植物包括金藻、隐藻、黄藻、甲藻、硅藻、裸藻、绿藻和蓝藻8个门类。它们都是一些极小型的种类,一般要用高倍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浮游植物不仅是虾类和白鲢的主要食物,泥鳅幼期也吃食浮游植物。此外,浮游植物及其死体又是浮游动物和大多数底栖动物的主要食物,因此又是所有鱼类的间接食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池水增加溶氧,所以它的丰度和池水环境及鱼类虾类生长关系重大。

      浮游植物在适温范围,以细胞分裂方式繁殖速度很快,有时一天内其数量可增加几倍至几十倍。在条件不良时形成孢子,可以耐高温、冰冻、干燥,甚至随风传播,条件适合时又重新生长繁殖。上述8个门类中,绿藻直接为泥鳅消化利用较差,蓝藻中除鱼腥藻和拟鱼腥藻外,也基本上不易被鱼虾消化,其余品种都是泥鳅易消化的天然饵料。池塘小水体中有机质丰富,绿藻、裸藻、硅藻常大量繁殖。金藻及鞭毛藻喜弱光、低温,所以常在早春出现,它们在池冰下也能大量生长。近年研究表明,水流对藻类分布也起作用,停滞的水最有利于蓝藻的繁殖,微流水对藻类生长有利,而水流在每秒0.05米的池塘中,蓝藻则不易大量滋生,所以养殖泥鳅池塘可以有适当微流,这不仅可以改善水质,避免有害藻类繁衍,也有利于可食浮游植物的更新换代,使它们始终处于旺盛的状态,为鱼虾提供充足食物,供应足够溶氧。

      2.浮游动物 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其他甲壳动物的幼体。浮游动物的繁殖力较强,它们不能制造有机营养物质,必须摄食其他生物,如细菌、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及其他种类的小型浮游动物,是水域中的消费者。浮游动物是泥鳅天然饵料的重要组成,尤其是幼体阶段的主要食物。

      ⑴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差不多大,是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的单细胞动物,一般体长为50~150微米。原生动物的食物是细菌,单细胞藻类,其他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在低溶氧、高二氧化碳和低pH的池塘中,原生动物往往很丰富。淡水池塘中 具有饵料意义的主要是肉足虫纲和纤毛虫纲动物。常见种类有弹跳虫、侠盗虫、表壳虫、急游虫、砂壳虫、变形虫、草履虫、钟形虫等。由于原生动物在池塘中通常数量不大,对泥鳅营养所起作用不大。

      ⑵ 轮虫。轮虫是多细胞动物,体长100~500微米,最大的也只有2毫米。轮虫虫体可分成头、躯干和足三部分。头部有头冠,其周围有多列纤毛,形似轮盘,故名轮虫。轮虫雌雄异体,雄性少见,通常是孤雌生殖。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们身体非常透明,头部的纤毛轮是其摄食和运动器官。大多数轮虫是世界性分布的,在各种类型的水域中都能生存。轮虫以浮游藻类、原生动物、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淡水中轮虫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大。数最多时,在盛有池塘水的玻璃瓶中可以观察到水变成白色而浑浊,仔细观察便可看到,许多小白点状东西在游动,这就是轮虫。往往可以以1毫升水中有几个小白点,来推算池塘中轮虫的数量。

      轮虫寿命从几天到几周,池塘中常见品种有晶囊轮虫、臂尾轮虫、三肢轮虫、龟甲轮虫、异尾轮虫、聚花轮虫、巨腕轮虫等。轮虫是泥鳅幼体阶段最适口的饵料,且会大量摄食。

      ⑶ 枝角类。枝角类通称水蚤或红虫。肉眼看是红色或灰白、绿色,属小型甲壳动物,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长一般为0.2~3毫米,肉眼观察似小米粒大小。枝角类体短而侧扁,体外披有两瓣透明的甲壳,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一个,第二触角发达呈枝角状,是主要游泳器官,枝角类由此得名。枝角状触角的摆动,可以让它在水中缓慢跳动。

      枝角类主要以孤雌生殖繁育后代,寿命一二周到几个月,在环境不适宜时行有性繁殖,产出的休眠卵可以在环境适宜时发育成雌体。其适宜水温为18~25℃,主要以滤食细菌、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为生。枝角类生长繁殖快,营养价值高,是泥鳅幼体及鲢、鳙鱼的主要饵料。凡是枝角类数量较多的池塘,泥鳅的生长速度较快。在观赏鳅养殖中,主要靠人工专门培养枝角类供其摄食。

      常见品种有水蚤、盘肠蚤、裸腹蚤、秀体蚤、象鼻蚤、低额蚤、僧帽蚤等。

      ⑷ 桡足类。桡足类也是小型甲壳动物。体长一般不超过3毫米,肉眼有时可见到它们的游动。桡足类的形态很容易与别的浮游动物相区别:体纵长,分节明显,头胸部大多较腹部宽,第一触角发达,长而分节。头部有5对附肢,胸部6对,腹部无附肢,末端有尾叉1对。雄性腹部常有一个或一对卵囊。桡足类雌雄异体。雌雄交配后产出的幼体,需经变态后才成为成体。刚孵出的幼体称无节幼体,经蜕皮后变态进入桡足幼体,再经过数次蜕皮变态,最后成为成体,成体一般不再蜕皮。

      桡足类多以小型硅藻、单细胞鞭毛藻等浮游藻类为食。桡足类是鱼虾类健康养殖的最好天然动物性饲料。

      常见品种有剑水蚤、猛水蚤、镶水蚤等。

      有些桡足类营寄生生活,如锚头蚤、鱼鲍等,是敌害生物,对养殖不利。在泥鳅人工孵化时,如果孵化用水过滤不净,带进剑水蚤,会咬伤鱼卵,影响孵化率,同时对刚出膜的鳅苗剑水蚤也会伤害它们。

      ⑸ 底栖动物。底栖生物的种类和生活方式都远比浮游生物和自游生物复杂得多。底栖生物中的底栖动物是由主要栖息于水底、不能长期在水中游泳的各类动物组成。底栖动物包括很多门类,它们生活习性多种多样,有爬行、葡匐、攀缘、穴居和暂时游动等。在某种程度上,底栖动物与浮游生物、自由生物很难划分清楚,例如多数轮虫和枝角类是浮游动物,但它们也有不少种类是停留在泥面域水草上面。又如甲壳动物中的蟹是底栖动物,但蟹的幼体往往在水中漂流;蚌也一样,长成的蚌埋泥里,其幼体却在水中浮游。

      水底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生物在形态、构造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分化。因此,底栖动物还可分成:固着生物、底埋生物、钻蚀生物、水底葡匐生物和水底游动生物。底栖动物中有许多可供人类食用,如虾、蟹、蚌、螺等。有许多是杂食性底层鱼类的优质饵料,如泥鳅喜食的底栖动物有水蚯蚓、仙女虫、蜻蜒幼虫、摇蚊幼虫、尾鳃蚓等。

      但在池塘培育鳅苗时,底栖动物特别是水生昆虫和蚌类是有害的,很多昆虫会危害鱼苗及争夺食物,螺蚌也会大量争食水中浮游生物而使水质消瘦。

      6 泥鳅健康养殖对饲料原料产地的环境有什么要求?

      泥鳅健康养殖对饲料原料产地环境的要求:一是饲料原料产地必须远离“三废”污染地带,无 “三废”污染,即不得有工厂的废水、废渣、废气进入饲料生产地;二是饲料原料产地土壤中底重金属 (铜、锌、铅、钴、铬、镉等)含量必须符合国家无公害饲料生产标准;三是饲料原料产地水源必须达到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特别是水中的重金属、农药等的含量不能超过相关标准的规定。

      45 泥鳅的营养要求怎样?

      泥鳅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因此它们与陆上饲养的家禽、家畜有着不同的营养需要。为维持生命活动和繁衍后代需要,必要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五大类。

      (1) 对营养要求的特点。泥鳅因为是变温动物,不需要维持恒定的体温,所以用以恒温的消耗量要比畜禽少得多。泥鳅生活在水中,其密度与水相似,它们运动和保持身体平衡方面消耗的能量也小于陆生动物。另外,泥鳅代谢产物是氨态氮,部分可由鳃呼吸直接排入水中,这又比禽畜类代谢产生尿酸、尿素消耗能量少得多。据测定,每生产1千克猪肉需要有效能13915千焦,牛肉22103千焦,鸡蛋14144.3千焦,而鱼肉只要3716千焦。生产泥鳅所需要投入的能量消耗要比畜禽低。

      泥鳅代谢所需要的能量首先来自蛋白质,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率比畜禽要低。养殖泥鳅比饲养畜禽需要的蛋白质高出20%,而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低50%一80%。由于泥鳅消化道短,食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短,基本上不能消化纤维素,对粗饲料消化率也不如畜禽,但能很好地利用脂肪作为能量的来源。

      泥鳅还可以利用鳃和皮肤直接吸收水中无机离子。泥鳅体内酶的活动受温度影响较大,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它们体内酶的活动性越高,代谢活动旺盛,对营养物质需求量也大。水温降低,对营养物质需求就少,当泥鳅在水温下降到6℃以下或上升到34℃以上, 泥鳅进入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即使在不摄食的情况下,也能生存很长时间。

      泥鳅的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燃烧”过程,必须有足够的氧气燃烧才能充分进行,营养物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必然影响代谢活动的进行,营养物质不能充分被利用,造成对饲料的浪费。所以,池塘的水质控制与泥鳅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利用有着密切关系。

      (2) 泥鳅的能量代谢。鱼虾代谢中的能量来源于食物。经过氧化产生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的需要。鱼虾进食后能量分配如下。

      泥鳅的能量转化、分配、积累过程中,获得的净能首先必须满足维持能的需要,然后才能用于生长积累。维持净能的需要量是较恒定的,也是不可少的。如果饲料配方合理、质量好,可提高消化能、代谢能,减少粪能、尿能、鳃能热增耗。摄入饲料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净能。

      泥鳅能量是由食物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提供的。脂肪是很容易被鱼虾消化利用的,可作为鱼虾代谢的主要能源。碳水化合物是最经济的能源,但作为鱼虾饲料时一定要注意其类型和加工。比如纤维素不能为鱼虾直接利用,淀粉也应该是熟淀粉利用率才较高。蛋白质是鱼虾,特别是肉食性鱼类最有效的能源,也是最昂贵的能源。从经济上考虑,在能保持鱼虾健康生长前提下,尽量选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养殖生产的目的是要提高生产净能的积累。营养平衡的饲料是能量用于积累的保证,而技术水平则是发挥饲料效益的条件。因此,选择合适的养殖水温,对池塘水质、溶氧、排泄废物浓度的监控、合理的放养密度和适宜的投饵量,都是提高能量利用率的重要因素。

      (3) 泥鳅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各种营养素对泥鳅生存、生长有着不同作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下的泥鳅对营养要求也不相同,其不同因素都影响着泥鳅对营养素的要求。

      7 影响鳅类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有哪些?

      鳅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其最适蛋白质含量受到如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⑴ 鳅类的品种和规格。鳅科鱼类虽属杂食性鱼类,但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鳅鱼对对饲料蛋白质要求也不一样,偏食动物性鳅类要求饲料蛋白质含量高,杂食性鳅类要求较低;同时鳅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与其年龄关系大,幼鱼、仔鱼、鱼苗生长速度快,对蛋白质要求高,成鱼生长减慢对蛋白质要求就低一些。

      ⑵ 鳅类的生理状态。鳅类因生态环境恶化或疾病生长停滞,对饲料蛋白质需要就低;如果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或性腺趋于成熟,对蛋白质需要就高。

      ⑶ 环境条件。水温对鳅类蛋白质需要量有直接影响,一般是水温高,鳅类对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就高,反之则低;溶氧与二氧化碳浓度都直接影响鳅类的生理活动及代谢强度,因而也影响鳅类饲料蛋白质的最适含量;水体中天然饵料丰盛,直接为鳅类补充高蛋白质饵料,显然对人工饵料的蛋白质要求就降低了;反之,对饲料蛋白质需要就高。

      ⑷ 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饲料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合理,蛋白质利用效率高,鳅类对这种蛋白质的需要量就可减少,否则就会增加需要量。

      ⑸ 饲料中的非蛋白能量的影响。若饲料中可利用的能量丰富,鳅类不需消耗过多的蛋白质作能源,则对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就低,否则要高。

      ⑹ 集约化程度的影响。进行池塘、流水、围养等高密度强化养殖,必须补充高蛋白优质饲料才能使鳅类得到最适生长,而洼塘及大水面稀养对饲料蛋白质的要求就可适当降低。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网箱养殖技术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的利润怎么样
      泥鳅养殖前景怎么样?  泥鳅养殖周期是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