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的生命力

 A咖创客君子兰 2016-06-12
  • 一个孩子生病,如果营养充分,护理得当,一般在一周到一个月之内能够完全康复

一个成人生病,即使营养充分,护理得当,也很难在一周到一个月之内完全康复

如果一个成人生病,假如不懂营养,不懂正确护理,那也许将成为一辈子的困惑。例如伤疤,孩子脸上的伤疤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就能够恢复如初,而成人脸上要是有一道伤疤,那也许会成为终身的印记。

同样是人,竟然会有如此不一样的差别

在过去,我们会将这种差异归结成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状态这个因素上来,例如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儿童的生理特点,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中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等等,我们很容易将这种差异视作理所当然。

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将这种差异的原因真的就归结到了生理状态的差异上了。但是,我们却很少再深层地去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是什么造成了生理状态上的差异呢?

难道真的是年龄吗?也就是时间是罪魁祸首吗?

如果时间是罪魁祸首的话,那一切都没有任何可以改变的余地,所有人就像被设计好的程序,经历着一样的人生历程。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年龄不能应该是罪魁祸首。通过一个简单的现象我们就能够想通这样的道理,如果年龄是罪魁祸首的话,那么所有同龄的人应该长得都差不多,生的病也应该差不多,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看起来很年轻,而有的人看起来却非常老。

在孩子和成人之间,除了年龄的差异,生理状态的差异之外,还有其他的差异吗?

其实孩子和成人之间有两个非常大的差异

第一个,越小的孩子具有越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东西都要摸摸看、尝尝看、试试看,什么东西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口中会开始出现“无聊”、“幼稚”这一类的词,这就是他们的好奇心开始得不到满足之后出现的一种生活状态。当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已经被他一一探究之后,如果没有新的环境、新的人、新的事,这时候他会开始变得好像很懂事(懂事的意思是对周围的东西都知道了),但他们会开始觉得无聊。而一个人懂事之后最大的代价就是会开始觉得无聊。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无一例外,在与重症的顾客交流时会发现,他们的人生不只是无聊,而是超级无聊,已经到了百无聊赖的地步,无聊到只能生病的地步。一个无聊的人,其实是很难得到真正的健康,即使最好的营养素供给到身体,他也会吐出来或者拉出来。这样的道理就像一个濒临关闭的工厂,采购再多的原材料,也是无济于事。

一个人如果想要活得健康一点,首先要变得不那么无聊,这样才会像小孩子一样有生命力。

第二个,越小的孩子在求助时用的方式越直接。一个连话都还不会说的婴儿,求助的方式就是大哭。但是孩子在经过无数次历练之后,终于也把各种直接的求助方式“改良”了,变得越来越“婉转”,而生病也是其中的一种婉转求助的方式。对于病人而言,其实如果能够通过大哭来解决的问题,其实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如果像孩子学习,“哭”也可以成为一种疗法;“闹”也可以成为一种疗法。这个世界蛮有意思的。

很难说孩子强大的生命力是否他们的好奇心和“直接”的表达方式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假如我们能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直接”的表达方式,我们的人生会更精彩和丰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