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国生专题

 天仁shy图书馆 2016-06-12

杜国生1949年5月生,辽宁东港人,著 名国画家杨九州先生的入室弟子,现任黄海 画院执行院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北京创作基地画家,中华国粹艺 术研究协会副主席,中华人民美术网理事, 辽东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2000年举办杜国生牡丹作品专题展; 2001年作品《国色天香》参加全国"剑桥杯"书画大赛并获奖; 2002年 出版杜国生牡丹专辑; 2003年 国画牡丹参加广东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4年 国画牡丹参加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8年 在沈阳故宫画廊举办牡丹个人展; 2009年 牡丹作品《天香秀色》获全国书画界美术展金鹰奖金奖; 2009年 牡丹作品《花开富贵》被瀚海选为拍品; 2012年 国画牡丹参加马来西亚作品展获大红花奖 多幅作品在北京嘉德、瀚海、山东新世纪书画专拍中成交。

《总领群芳话牡丹》

从古到今以牡丹为素材作品有很多。人们为牡丹画像,赋辞, 吟唱,现代人为其编曲配乐,或委婉,或清新,或优美。人们借以 牡丹富贵吉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繁荣的期盼,对盛世的赞美。 我所认识的辽宁省东港市杜国生先生的牡丹作品千姿百态,他对牡 丹的体验和感受无处不在,对他的创作很有帮助,他仰慕赞誉不仅 是牡丹的花朵,它是一种精神,华而不燥:它是一种象征 优雅而质 朴:它是一种传承生生不息。作为一个善画牡丹画家,杜国生的艺 术创作似乎先天地面临难以逾越的困窘。我们看到,从恽南田到张 大壮,从吴昌硕到齐白石,从任伯年到王雪涛,牡丹野逸、富贵、 香艳的审美特色被画家们描绘得差不多了。当代 擅画牡丹的李凌云、何水法的牡丹创作,似乎也 未脱离上述审美特色。然而,正是在这一有难度 的题材上,我看到了杜国生艺术创作的双重突破 一种以精神的力度穿越“雅与俗”的突破,论雅 他的作品含蓄;优雅;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氛围, 合于文人士子“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审美理想; 论俗,他的作品是高雅的也是单纯朴素的,有着 堪为惊艳的色彩与造型,合于庶民社会“美得让 人心跳”的欣赏品位。形式美观是绘画面对的整 体性课题。在当代几乎所有勤与思考,勇于追求 的画家,无不思索着自己的艺术选择与取向。当 然,我们从中也看到杜国生先生绘画未来的方向。 他的艺术领悟与把握能力。并且直面现实中作出 了自己的选择。杜国生不仅主攻花鸟,多写公鸡, 也画石榴,而且尤擅牡丹。有友人词赞曰:花大如斗,胆大如斗!敢 红,敢绿!敢让百花先, 敢殿三春后。“斗”“胆”之下,连用4个 “敢”字,足见牡丹之豪。但是,观诸画史,历隋唐宋元而至明清, 各代高手均略此“豪”。所谓的“浆深色浓,万豪齐力”,也只是 笔意之赞,终非牡丹之誉。原本豪气干云的牡丹,百千年来也只能做做雍容富贵的宫 闱之态。如此之态,未待武后发令,想必已然献媚于前了,何来东贬洛阳的佳话?昔 年龚定庵曾叹梅之病久,今日观之,牡丹之病尤甚于梅。一病千年! 杜国生的作品自然质朴,以笔墨言,可谓豪极艳极;以图式言,则惊极险极。牡丹之 豪方才一鹤冲天。不难看出画家的理想中有着挥之不去高贵的单纯,静静的伟大的 古典艺术情结。 先说笔墨。其笔意多取北碑,笔法跳跃,点画峻厚,得雄猛、浑穆之势。尽管文人 士子竟为折腰的书卷气仍然或多或少地缠绕其中,但那点画皴擦之间,已有武夫之雄 如此之雄,自然使其笔下的花鸟虫鱼逸出了温柔一科。其豪迈不仅体现在敢用大墨, 而且敢在极红极艳的“胭脂”、“牡丹红”之类的色彩中调入白粉,使其牡丹红艳得 如同一位迎风飘曳却又武功高深的绝色佳人。文人画讲求素以为绚,大红大绿似犯了 画之大戒。。他所作富贵吉祥作品一扫常见写意牡丹的稚嫩胭脂气,老干苍劲 新枝拙 润 花瓣怒放 势动如飞等一种火辣辣的美迎面扑来似燃烧的火。随着这火一种强烈的 生命本体意识油然而生,写意牡丹大多刻意画富贵女子的娇态妩媚,那么这幅牡丹在展 现刚强美女的丈夫气质 再看图式。杜国生的牡丹取势多走“偏锋”,尤以风中飘荡者多。其葩或黄、或紫、 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欹;或仰而如承, 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或往而如奔;或相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 掩仰而如羞,或偃蹇而如傲……如此种种,在构图和空间处理上极尽变化之能事,十分 巧妙。可以说杜国生先生的花鸟画以他的独特的个性和优势表现了诗性升华。

《唯有牡丹真性情 盛世融化笔生辉》

“十亿神州谁为主?统领群芳是牡丹。”在中国种植 牡丹、欣赏牡丹、给牡丹写诗、画牡丹,这是其他国家所 没有的,形成了一种牡丹文化。说起画牡丹,真是代不凡 人,比如:唐代的边鸾,五代的黄筌、徐熙,近代的任伯 年、吴昌硕等。到了现当代,就更多了。无论是在河南的 洛阳,还是在山东的菏泽,到底有多少人在画牡丹,我说 不清,但我知道我的书架上有不同画师的牡丹画册,牡丹 画展也有不同的署名杜国生君可谓与牡丹有不解之缘,师 从有“当代中国画坛梅花、牡丹画十大国手”之誉的杨九 州先生,其画“无匠气,洒脱不簕,既有自然的神功妙趣, 又有音韵和谐的人生情致。开创了牡丹画法的先河”。先 生的牡丹画,让人感受到牡丹的 感染力,花色饱满,画面生动,一股春天的勃勃生机扑面 而来。远观其画,犹如置身于春光明媚、花团锦簇的牡丹 园游览一般,暗香浮动,令人叹为观止。近赏其画,恰似 刚从园里采来的一束真牡丹捧在你的眼前,花瓣艳丽层次 分明,花蕊清亮娓娓欲动,花叶脆嫩拥花朝阳,花和叶象 在微风的轻抚下向你点头致意。国画艺术,贵于创新,也 难于创新,对此,先生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他重笔 法、重用墨、重设色、尤重立意。“作画必先立意,意奇 则奇,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 他每创作一幅作品,都要联系自己现实生活中对于牡丹的 观察,去捕捉牡丹在风、晴、雨、露、霜、雪中的神采, 初荣、盛开、凋谢中的情态。这时,牡丹的花株是葳蕤殷 实还是梃健潇洒,是含露凝重、丰满厚实,还是玲珑挺秀, 是富贵还是飘逸,色彩是浓烈娇艳还是清淡素雅,甚或是 老干的峥峥倔骨、鳞芽萌动的勃然生机,都会一齐涌入他 特定的创作思维空间,使其立意不仅别出心裁,而且又不 失至真至美。然后又取与其适应的笔法画技,或秉承国画 传统,或取西洋技艺,以其构思立意的形象去细心而灵活 地经营画面,以多种多样的重叠掩映和变化,使其秩序组 合穿插、花冠的聚散、动抛的呼应、叶的光质和反正配置, 均能做到宾主呼应,聚散分明,取势得当。有时有根据画 面的需要,配以兰草、迎春、竹石、翠鸟、蜂蝶等,搭物 成章,以活生机,故而使画做给人以清新脱俗之美。画离 不开人的个性和性情,杜国生的画,来自传统但是不旧, 来自民间但是不实,杜国生的单纯、执着也表现在他的作 品里面,不过多追求变化,不追小巧。虽然不变,但是灵 动、激情、华美。杜国生是真诚的,我相信他画画也是真 诚的,从不避讳人们有时候不太愿意承认的东西,比如说高贵、华美,他知道自己 是谁,知道自己欣赏什么,这就是他的真性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 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中国画中,其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的玄妙之境。杜 国生在自己的花鸟画中,既渲染艺术的天真之境,亦通悟玄妙之境,并合之为“天 真玄妙”之境,以“天真玄妙”而生发“天人合一”的思想。看画是画,那是自然 真实既有的画;看画非画,那是艺术家心中所追求的画;看画仍是画,那是心灵玄 妙与自然既有合二为一的画。杜国生所追求者,是情景与境界均得之于“天真玄妙” 的画,由画中渲染出其空灵的快乐,自然地优雅。无疑,这也是历代多少艺术家所 孜孜以求的境界。数十年毕力苦心,杜国生充分吸纳了众家之长,自成牡丹画面目, 雅俗共赏,驰誉中州。他把牡丹作为绘画题材时,他企盼着进入一种与众有别的境 界。他和牡丹,一而二、二而一。他遇上牡丹,是他的幸运,是他的福分。他的艺 术生命有了寄托,能用艺术家的眼睛去观察牡丹,用艺术家的心灵去认知牡丹,用 艺术家的手段去塑造牡丹。牡丹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牡丹遇上了他,是牡丹的幸 运,是牡丹的福分。牡丹的生命不再受雨雪风霜的制约,而是依托画家的丹青而存 在,从而超越时空,升华为永恒。我知道,牡丹会开的越来越娇媚动人,无论在自 然界,还是在杜国生君的笔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