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于操身心,收放吾自由

 虹72 2016-06-12


善于操身心,收放吾自由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大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白居易说:“遇到事情放松身心去做,成败得失听凭自然。”晁补之说:“遇到事情要小心谨慎,这样能坚定信念不松弛。”放任身心容易使人陷入猖狂,事事约束身心容易使人陷入枯朽寂静。只有善于控制自己身心的人,才能自己掌控自己身心,做到收放自如。

 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放松与收敛全在自己掌握之中。遇到事情束手束脚不好,遇到事情一味放纵自由也不好,这两种态度对于处理事情都是有利也有弊。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收放自如了。做人太过放纵自己,把握不好尺度就可能变成狂妄放肆之人,惹来世人厌恶;做人如果过于约束自己,也可能变得枯燥乏味,孤僻不合群。因此无论是做人还是处理事情,都需要有把握自己身心的能力。何时放松自己身心,何时收敛自己言行,全在自己掌握之中。

 大哲学家黑格尔有一篇文章《马车声》这样写道:“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散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能分辨出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分辨出是一辆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越大。

诗人的语言总是带有夸张性的。人的命运不可能完全听从天意,也不可能完全让自己把持得进入死寐。故白居易所说的“身心任天造”,类似宿命 论的主张;而晃补之所说“身心会天造”,则带有深厚的绅家口吻。放身心 的如果能作到“磨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程度,那就实践墨子学派兼受的 救世主张;收身心的如果能作到“乇见自性体得真如”,也未尝不可以教化 世人,然而最怕的是走向极端而失度。操持身心同样需要适度,不宜忘却操 持的目的是什么,不应放任而无所谓于一切;不应小心而与世隔绝。操持定 于适度,而达到能收放自如的自然状态,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感悟:老人言是老祖宗用血泪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老人言不是教你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钻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诉你做人做事如何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不吃亏。“老人言”看似自言自语,却是人间至理,老人言堪称“不立文字的经典”。老人言虽然已经很老很老了,比我们的爷爷的爷爷还要老,但是仍然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自然的清新气息。因为老人言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最大程度地回避了各种思想毒素的污染,可以谓之最纯粹的智慧。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