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个不同领域的名人教你的十种学习方式

 奓华夜幻 2016-06-12



我们常说学到老,活到老。并且一直都在强调学习,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去学习。很多时候,我们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这是一件特别让人遗憾的事情。而在现在知识泛滥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加应该要学习如何去学习。



这本《学会学习》是一本很好的学习指南书,这本书的作者,斋藤孝介绍了16个名人的读书学习方法,我从中选取了十个令我感触最深的学习法则,和大家一起借鉴学习!

 


村上春树  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这本书在开篇的序言就提到了村上的学习法,那就是,“配合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感兴趣的领域”!

 

村上说,自己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自然也长久不了。对于这点我也深表赞同,特别是在毕业之后,我们不必为了升学和考试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那就更应该自主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事情。通过学习喜欢的事情,这其中的乐趣,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启示:因为一直深爱阅读,也渐渐的喜欢上写作和码字,他们带给我的幸福和快乐,是长久且持续的。同时也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一直幸福的走在成长的路上!

 


德鲁克“目标管理法”



德鲁克在日本被称为现代经营学之父,他的学习一直都与自己的节奏,在95岁的时候仍然在不断的学习。

 

在工作之余,德鲁克每年都会给自己定一个学习主题,并花三个月的时间进行主题学习,比如学习中国明代美术,将莎士比亚的书全部读完等等。大的学习主题,他还会制定一个三年的学习计划!在他的字典里永远没有“退休”二字。

 

启示腾出一段时间,确定一个学习目标和主题,然后进行集中式的学习。现在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主题学习的重要性,我以前的学习包括现在一直都是很散漫的,这也是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是时候给自己确立一个主题,并进行深度学习!

 


本田宗一郎  观察是最好的老师



本田宗一郎是本田汽车的创始人,他高中的时候就辍学,在汽车修理厂当学徒。因为他善于观察和学习,于是在22岁的时候成为汽车分店的店长。28岁的时候,辞职,自己研发“活塞环”。为了学习“活塞环”的技术,他跑遍日本全国的大学,去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最新的科技技术。

 

他没有经过学校最正规的教育,但是在工作中他善于观察,并且肯发现问题,并且努力去创造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同时在我自己的工作中,琦姐一直跟我们强调:“观察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察觉到他人不易察觉的细节,而这细节恰恰是值得学习的关键点。

 

启示我自己的观察能力真的很欠缺,学习不仅需要勤奋和坚持,更需要一颗善于观察敏锐的心。

 


歌德  专注某一个领域



歌德在创造出《浮士德》的时候,曾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写信给歌德,要帮歌德完成《浮士德》第二部。当时歌德不置可否的笑了,《浮士德》的作品岂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空口一句说辞就可以完成的。

 

歌德自己虽然精通法语,希腊语、拉丁语,但是他一直坚持只用德语写作。他认为,只有子啊某一个领域持续不断的扎根去学习,才能在这个领域得以“开窍”!

 

启示:要相信每一个精妙绝伦的故事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默默付出。不要想着所有的努力都能立竿见影,我们要做的,只是,不慌不忙的成长!

 


斯蒂芬·金  外界屏蔽法



斯蒂芬·金在学习的时候,会将自己的房门都关上,拒绝一切外界的打扰。杨绛在《走在人生边上》一书中也提到过,在老年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的晚辈来看望,这样免不了要应酬一番,而一个上午的学习时间也必然失去了。

 

读书人对自己的学习时间是极为看重的,而外界屏蔽法是一种极好的方式。不仅能留出整块的学习时间,也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

 

启示:看书的时候,我一般会尽量去图书馆看,手机都会调为静音模式。这样我不仅能让自己快速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也能保证学习的高效率。特别是晚上7点到10点这段时间,如果没有工作的事情,我一般都不会去看手机。如果有朋友在这段时间给我留言,我一般要第二天才能回复她了。

 


吉田松阴   相互学习法




吉田松阴在偷渡美国失败后,自己自首进入监狱,并且在监狱里为狱友讲述《庄子》,他上课的方式并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将书中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

 

并且他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让大家轮流当老师,相互学习。这样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则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了!

 

启示:在学习的时候,如果可以,请给自己找一个战友或者多个战友。李笑来在一篇文章中曾说,“无朋友难以幸福,无战友无法成就。”对于这一点我深表赞同,也很庆幸在自己的学习生涯里,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一群战友,大学的时候有五人帮,工作之后遇到了读书会。因为和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才让我不断的在成长!

 


福泽谕言   切磋学习法



福泽谕言的切磋学习法和松阴的相互学习法,如出一辙,都是属于相互学习。但是切磋学习法更偏向于某一个领域的相互切磋和交流。最开始是日本在江户时期,大家都要学习“兰学”,也就是学习荷兰语。

 

在学习“兰学”的私塾里,是由高年级的人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则是互相之间进行学习。每个人会通过抽签决定需要阅读的部分,如果能正确讲述自己抽到的知识,则升一个等级,反之则减少一个等级。通过这样的进阶方式进行切磋学习。

 

启示:这种学习方式,和现在拆书帮的学习,有几分相似之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解读,并且有一群人一较高低,成绩优异者则升到更高的等级,算是对自己的学习的一种肯定和激励!

 


香奈儿    对镜观察法




香奈儿是时尚界的女王,她善于打破常规找到自己独特的灵感。同时在学习的时候,她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对镜观察。她的这种对镜观察并不是一种自我欣赏和陶醉,而是一种内在的自省!

 

她时常会通过照镜子的方式审视自己,她说,“镜子是非常直观的,它能把我自身严格反射过来,向我述说我的为人。乐天、激烈、现实、幽默诙谐、生性多疑、一个法国女人!”

 

启示: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了解,也许这种对镜认真审视自己的方法值得一试。客观地对自我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不失为一种成长的方式!

 


南方熊楠  输入与输出的循环




南方熊楠在阅读的时候喜欢抄写,在英国期间,他得以去到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博览群书。他当时在图书馆借阅了五百多本书,抄写并整理了五十多本笔记本。

 

他不断的抄写着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通过抄写练就了超凡的记忆力。不仅如此,他不断的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吸收和转化。他用英文撰写论文,与当时的学着探讨相关问题,这样他的学习就不断的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启示:结合我自己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个方法简直太受用了,我自己在看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抄写,而当我在抄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当我看完一整本书之后,想要写书评进行相关的知识输出时,先前在看书做的抄写,就成为了写书评的绝佳法宝!

 


爱因斯坦  张弛有度学习法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没成为物理学家,我现在应该是一位音乐家。音乐并不影响我研究。可以说,两者处于同一条名为憧憬的源泉之中,相互弥补,给我慰藉”。

 

记得大学的时候,看过一篇关于钱学森的文章,他特别强调文理兼修。他自己不仅是载人航天的科学家,同时他在小提琴和绘画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我身边有不少理工科的男生同样也喜欢文学和音乐。我相信这些正是他们生活中另一个快乐的源泉,也是他们放松身心的栖息地。

 

启示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每个周末我都会去爬山,有意识的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我总是自我调侃,身体和心灵同时在路上。每一个周末,当我爬了山,同时又看了书,写了文章,我都觉得幸福指数爆棚,拥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感!

 

以上就是十位不同领域的名人,他们秉承的学习方法,而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借鉴,并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