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事文化千年飘香 传承人公开配方与工艺...

 书法初步 2016-06-12

  原标题:香事文化千年飘香 传承人公开配方与工艺

  参考清代《理瀹骈文》与明代《臞仙神隐香谱》调制的素色驱蚊避疫香包,溢出淡淡的药香,精致玲珑,爱不释手。

  2004年,师从香学宗师刘良佑的吴清,如今成了江南传统文人香事的传承人。从汉代到光绪年间的香方近千种,吴清根据配比及工艺,恢复制作的有百余种。

  驱蚊避疫香包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不能让非遗项目在象牙塔内孤芳自赏,这样即使有政府的支持,也免不了会走向衰败,甚至消失。”吴清认为,只有和整个社会有良性互动,让百姓把它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使非遗的前景充满光明。

  事实上,也不少人认为非遗项目缺乏“实用性”,与现代社会脱节。吴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传统技艺“不变”中求“变”,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调整,将大香包改小,使香方不管是包装还是外观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据了解,吴清及弟子为端午节赶制的万余香包,在日本、台湾、香港等地备受欢迎,目前已销售一空。“香方一受热,有效成分就散失了。所以香方制作,从原料选购、炮制,都有一套特殊的工艺,这些全都是纯手工制作,所以即使供不应求,我们还是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不取巧不贪多。”

  吴清

  为了不让此技艺失传,香事文化传承人吴清决定将香方公诸于世,成份、制作过程均对外公布,毫无保留。果然,记者在驱蚊避疫香包的背面看到成份:丁香、艾叶、白芷、紫苏、官桂、金银花、薄荷……14种香料一目了然。

  相对于代代相传的独门技艺,吴清的做法显然让人吃惊。“中国很多技艺的失传都是藏藏藏,藏到后来就真的失传了。我们不怕,不过,一般人制作还是有难度,如香料不好买,磨粉技术不过关等……”吴清言行一致,在授课的过程中毫无保留,对学生的问题,知无不答。

  制作驱蚊避疫香包,吴清也费了一番功夫,为了检测香方的功效,虎毒“食子”,让儿子在蚊虫密集的杂草堆里蹲了半个小时,基本没有蚊虫叮咬才算过关。在吴清看来,产品质量过硬才是最关键的。

  如今,吴清的弟子遍布上海、四川、湖北、福建、山东等地,各地均成立了香事会所,以传统文化为平台推广香事文化。“国内我们这一辈传承人的年龄平均在55岁,相对其它非遗传承人还算年轻。”吴清调侃道。

  对于传承人的选拔,吴清认为,首先是要热爱,人品要佳,还要有天分。“学的人很多,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我很赞成,我希望非遗项目的产品进入市场,市场的认可度越高,销量越好,对非遗的激励机制越好。”然而,吴清心里也有一杆秤,无论如何不能功利,一定要做环保的、纯天然的、符合现代人需求的香事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