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1222)佳县白云山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6-06-12

祖国风光(1222)佳县白云山





黄河这里是从北向南,河的对岸那可是山西的地盘。这次行程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在黄河边看晋北。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佳县的县城,就在这样的黄河边。行前曾计划在这里过夜,但因为没有合适的酒店可以预定就改在了榆林。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县城后面是陕北特色的山地,沟沟坎坎。可以看到我们来的路。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看来大枣是这里的特色,这山上的广告都这么醒目。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远处的大桥,是佳县通往太原的高速路,那边还在大兴土木,不知是什么楼堂馆所。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这里看,佳县是一座山城。古老和现代,混杂其中。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山坡上,这可以典型的陕北民居:窑洞。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离开观景台,继续上山,发现我们还是来晚了,这里的停车场已经基本停满了。看来国庆假期哪里都不是很适合旅游休闲的。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佳县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明朝万历年间有终南山道士来此结庐,开始兴建,到了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神宗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最终成为全国著名道教圣地,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就这么一大群的建筑,构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我们因为从后面进来,需要走到前头开始参观。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一路下去,越来越接近黄河边。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一直到了牌楼,一看还有更前的,就算了不走了。从这里算是开始吧,实际上要到山脚应该还有山门、神路还有石牌坊等,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木牌楼建于明代,过去也称山门,高12米,双层飞檐,多层斗拱,似神话中的南天门。26个兽头各显其威,8只角风铃丁当作响,是古代建筑师、工艺美术家的杰作。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陕北的树木不多,像这样高大的,我总觉得有神灵的样子。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山上是寺庙建筑,和我们南方的不同,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色彩。山坡的部分还是普通的民居。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往回走,来到五龙宫。不大的庭院,香火缭绕,自成一体。因宫中有“五龙捧圣”塑像和壁画(描绘真武祖师在武当山修炼成真之后,妙乐天尊为试其是否心诚,派遣仙童扮作美女下凡调戏祖师,无奈之下,祖师将那女子用剑刺下悬崖,因自受惊恐,又违犯戒规,也跳崖欲自尽,被半空中的五条彩龙捧起,由太白金星接驾于天宫的故事)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道教追溯真武祖师脱凡成仙过程的宫殿。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五龙宫,真武祖师座坎宫。东有观音阁,南有南极祖师,北有北极祖师。2001年11月25日晚被某员工烧毁,损失巨大。2002年重建。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头天门。五龙宫与真武大殿之间,曲尺形排列着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四座天门都建在高高的平台上,两侧均建有配殿。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头天门这里的配殿,是蒙汉殿。分布供奉的是蒙汉的保护神。这还是第一次看到。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一路上行。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二天门。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二天门与三天门之间是一所宽敞的庭院。南端是1989年兴建的点墨廊,供名人学士、社会名流挥毫留言。西端矗立着两根石旗杆,旗杆上刻有“经三十六修而成正果、统八十二化以伏龟蛇”的对联,是白云观古代石刻艺术的代表。北侧是洞口宽阔高大、坚固朴实的白云洞,洞额镶嵌石匾一块,上书“大明敕封白云洞”,为明神宗朱翊钧所封。白云洞原名真人洞,相传真人李玉风在此修炼,其弟子为了纪念这位开山道人,把他住过的山洞称为真人洞,洞内有李(玉风)真人塑像。节假日这里商贩很多,把路都堵住了。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三天门。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三天门前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拐弯过去,就是四天门了。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先不进门里面,在边上先走一线。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底下是关帝庙,铁将军把门。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这层东头还有一个院落,院门为砖仿木过关楼。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原来是碧霞宫。建于明万历年间,改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俗称“奶奶庙”。流行最广的一种说法是,碧霞元君原为东岳大帝的女儿。人们把她视为主宰生育的女神,这点就和福州人供奉的陈靖姑效果一样了。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这一线还有三圣庙、七圣庙、东岳庙等。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东线香火最旺的是这座财神庙,瞧着等着排队的人们。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站在这里看东面,可以看到南下的黄河、山脊上的五龙宫和牌楼。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三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上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进去,是一个门洞。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看来这里才是重点,瞧这台子边的石雕,这么多的神仙。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四天门上的戏台,先好好参观。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1947年农历九月九日,毛泽东转战陕北在葭县时,曾在这里看过葭县文艺工作团演唱的晋剧《反徐州》,并以“亚洲部”名义,赠剧团“与时并进”锦旗。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真武大殿也称正殿,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是白云观的中心,也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它建在一米高的砖石平台上,给人以高高在上之感。白云山道教属全真道龙门派,两厢配殿为五祖、七真祠,配殿南侧为钟、鼓二楼。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守卫的石狮子,栩栩如生。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大殿内。正殿由前殿和后殿两部分组成,前殿真武祖师塑像端坐平台,龟蛇二将开道于前,赵公明、马华光元帅待立于后,金瓜、钺斧、朝天镫等仪仗排列左右。殿内挂这块上书“玉虚宫”金字匾,相传为玉凤真人的手迹,字迹潇洒自如,苍劲有力。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后殿真武祖师铜像高坐神龛中;掌印执旗的周公、桃花躬身侍立,威武剽悍的十大元帅拱卫两旁。据古建筑家考证,后殿系明代创建,属歇山式建筑,屋顶高耸;前殿为清代修建,属卷棚式建筑,屋顶拱圆,上覆琉璃瓦,历来翻新不多,基本保持了明清建筑的艺术风格。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殿内有壁画70余幅,绘制于清末(1904年),描绘了真武祖师降生、修行、悟道、伏魔、赐福等神话传说。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三官殿考校牌楼,前为通仙桥,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殿内壁画为《三官出巡地狱图》,未开放看不了。坊楣上书“三元考校”四个大字,寓意着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考核人在阳间的功过善恶,校对死后阴间应给予的赏罚之意。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三官殿是明代歇山式建筑,殿内供奉“天、地、水”三官。两厢建有六曹森严殿。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这座藏经阁因为万历皇帝的御颁道藏经而建,万历四十八年秋建成使用,为五阁式双层建筑,御颁道藏经列架珍藏阁上。御颁圣旨原件至今保存完好,但御制道藏经1947年被焚毁,那时正是转战陕北时期。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北面的超然阁,应该是新建筑。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九龙壁,1998年建的。看的多了,没感觉特殊。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年间,楼身两层结构。内供文昌帝君(即文曲星)。1912年失火焚毁,1915年重修。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玉皇阁,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白云山的主要建筑之一。在宽阔平展的院落内,玉皇阁突兀而起。阁身两层结构,三层挑檐。十字脊顶,飞戟刺空。上下门楣,雕梁画栋。左右阁檐,浮雕飞彩。八仙神态,迥然不同。阁上供奉万神尊主玉皇大帝。超出群宇,以示至尊。楼下悬一铁钟,系清同治年间所铸。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白云观全景图。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这是东岳庙。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硬山式屋顶,殿堂宽宏,雕饰流光溢彩。殿内所塑盘龙栩栩如生,木雕工艺精巧绝伦。殿前加有卷棚。院内左右建有七十二司祠,塑像形态各异,威仪凛然。殿内供奉主神为东岳大帝,即泰山之神。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三清殿是白云山最早的宗教建筑,创建于宋,大型扩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和清宣统二年(1910年)。面硬山屋顶,鱼龙吻兽,宽阔宏伟,展示了他在观中的崇高地位。殿内供奉道教的三位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三清殿的两厢建有南斗六郎和北斗七星庙。这位老者这样子晒太阳,有点神仙的风度。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再来到停车场的地方,这时候已经是人潮涌动了。游客不断地进入。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登山高处,来到元辰殿。这是1995年才兴建的殿堂。这是白云山建筑规模最大的庙。重檐歇山屋顶,四面回廊,琉璃瓦顶,古朴庄严,雄伟壮观。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庙内供斗母及六十元辰。斗母,道经称她为北斗众星之母,为三目四头八臂,是位慈惠、善良的女神。在道教中,斗母主治中天,光照世界,救护众生,消灾免难。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六十元辰是道教信奉的六十位星宿神,也称六十甲子神,轮流值年,故又称值年的星神大将军为“元神”、“值年太岁”。按照“本命神”、“本命年”的说法,人们认为自己的寿命、福禄都由本命星辰主宰,敬奉本命元辰就可吉祥如意、一生顺利。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殿前是十二生肖八卦石。命运走到什么位置,自己去好好看看。

秋驾陕甘宁蒙 <wbr>六四 <wbr>佳县白云山 <wbr>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