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附中王铮:从破“墙”开始的高中教育突围

 阳光满城6536 2016-06-12

  首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于4月25日至4月2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6个国家的100多位教育专家学者针对学校改革如何突围,教育如何培养思辨能力等12个教育话题进行思想碰撞,搜狐教育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网络报道。北大附中校长王铮在演讲中分享了北大附中打破应试围墙的一系列变革,用七个书院来开启学校变革。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王铮(资料图)

  搜狐教育独家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下为北大附中校长王铮的主题演讲:

  高中要想摆脱应试教育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我们是从很有形的东西开始来做全面的突围。学校里的人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被分割、被包围、被组织得非常严格。而生活里的人有很多的自由,可以相互的交流,可以自由组合。我们要做以人为本的教育,先要把学生当做人,当做一个正常人。现在的学生还有一个名称可以叫做考生,他已经是从学习变成了考试,而且如果只有学习,他也不会是一个正常人。那么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我们说我们的高中应该做什么,学生应该怎么样培养,我们提出来一个我们自己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落脚点在杰出公民。不是为学科服务的,是要自己成为对于社会能够独立担当,能够自主发展的一个个体。

  我们希望能够打破这样的围墙,打破这样的约束,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时间,让他们能够自主的发展。现在已经很大部分的变成了这样的一种模式。这样还是不是学校,这样有了自由之后,学校还能不能组织,是一个大问题了。那么关键是看应该是什么样的模式,那么中国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同一性,横向看都是千校一面,各个学校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有了很多的认识,现在很多的学校都在做自己的特点。很多学校都希望做特色的学校。

  但是还有一个很大的同一性,是反映在纵向的。我们基础教育的十二年教育模式是一样的。这十二年人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但我们却把一个模式的教育拉成了十二年,一个学生成长最重要的十二年中把它压缩成了一个压缩饼干,这个模式相当于是国外的小学高年级模式。即45分钟一节课,老师讲课考试,有班主任分科教学,都管理起来,教室一个一个座位。

  国外基础教育的层次和成长性体现在小学低年级一定和幼儿园接轨的。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非常的坚固,被夹在中间,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大学越来越像中学了。而国外中学阶段,是让学生已经可以跨班选课,可以走课,可以有更多的交流,有更多的选择。到了高中实际上连年级都没有了,可以混合的来选课,学生有很多的自主的空间和社团,以及自主的实践。国外的到了高中,就是要向18岁成人,要向社会接轨,要向大学接轨。

  很多人说北大附中是一个中学,更像大学。但是我表达的一句话就是说我们不一定像上大学,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像小学。我们要给学生空间,一定要打破更多的障碍和围墙。

  我们这个主题是为生活重塑教育,学生本身是要生活的,不是为了将来做准备,现在就要生活。所以我们打造了这样的空间,让行政班级从教室里走出来,行政班级从教室出来之后我们可以让它更大的进行重新组合,一个一个小班级,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点,我们把它建成了七个书院,也就是说学校里的学生给划成了七个部分。以前我们的学校是按照年级分的,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几个班,现在纵向的划成了七个书院。

  有人说北大附中像是哈利波特里的一个分院,有各个的书院学院。实际上是这样的,对比高年级,低年级是在一起的,在一个书院里边有高年级有低年纪,所以是一种学长制,高年级的学生带低年级的学生。这样的书院需要自治,就是没有班主任这样一个有职位,有权利的人的控制,他们自己要做什么,这么多学生在一起,是一个学生的社区,怎么样能够达成一致,怎么样形成共识,怎么样能够共同生活和管理这是自己自治的内容。而这个书院是能够传承的,这个书院不仅包含了现在在校的学生,实际上包含了已经毕业的校友,他们还关心着这个书院的发展,还以各种的校友的身份来参与和支持现在的书院的各种活动。也就形成了很多的不同的书院的特色文化。学生的所有的活动包括艺术和体育的都是以书院的形式在书院展开,形成了一种很多元的问题。每个书院有自己的颜色和标志还有专门的活动室。

  刚开始我们的书院不叫做单元,国外叫house。中国的书院也有很重要的传统,就是师兄弟之间的相互的影响、学习和传承。所以我们也叫了这样一个名字,可能大家更能够理解一点。我们的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就是要选择我进哪一个书院,所以说新生入学之后就是一个各书院来抢夺新生的大战,也更明白了自己的这种文化和意识。社团就是另外更自发的一种学生的群体,自发自治的学生群体。

  这种模式打破了时间限制,学生可以自由的选课,一天也有很多空余的时间,可以自己来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我们要建设丰富的课程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越丰富,越多样化,多多元才能够选择。在不同的学院里边,老师建设不同类型的课程,比如行知学院是国家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元培学院是必须选学的可以和大学衔接,博雅学院是通识教育,道尔顿学院有国外的学习方式。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学院里边有丰富的课程,学生在不同的书院可以跨学院选课,在这个学院里边选一部分的课,如果想深入的选一个学科,可以在元培学院里面进行选择,包括我们建设的剧场和字幕都是综合的学习模式,从编剧、导演、灯光、印象、剧务和总体的演出都是这样的,而且不是演一场,是一个剧目不断的演,我们是非常小的剧场,像百老汇一样,每天演,每天演,和观众的交流才能够有深刻的感悟和感受。

  这样学校就变成了一种新的生态,就是说他跨年级的书院,跨学科的课程,就变得学生的一种选择,真正有的可选,不是说就这么几样东西,不选也得选,所以选择性的程度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

  接下来我们还要想打破一些更多的思维,在这个课程里边前面我们已经打破了一个墙,即外面很多的资源可以进入到学校里面来,我们跟大学合作、跟社会合作,同时我们也要学生能够走向社会。这就说到了在线学习,这种形式重新组合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有在线上学习也有在实体教室里的学习,这种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是学校发展的新形态。谢谢大家!

  活动更多内容,请关注搜狐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