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线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研员

 领巾工作室 2016-06-12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导师,现在基本上每个县都设置了教研室,负责全县的教育科研以及教师学习与培训等工作。

教研员除了组织参与测评、赛课、研训等活动,更多地要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研策略上给予教师指导、帮助、引领,只有“常下水”“会游泳”“善总结”,才会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

“常下水”指的是教研员敢于亲自“操刀”,拿起教科书和粉笔,走上讲台上课。现实中,有的教研员在指导或点评课堂教学时口若悬河,说得头头是道,却不敢亲自走上讲台上课,其实这是教研员职能的缺失。教研员对一线教师最好的指导不是口授秘诀,而是身体力行给出一种可以具体可感的教学范式。教研员只有常下水,钻研教材,细读文本,了解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预设教学;然后带着自己的教学“蓝图”走进课堂,与学生一道触碰、磨合、交融,才知道教学目标是否适切,教学策略是否得当,预设是否充分,何处放手合作探究;明白了哪些地方上得磕磕绊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才能做到了然于胸,收放自如。教研员有了切身感受和体验,指导起教师来才可能做到方向明确、方法恰当,扣得住教学目标,把握得了教学重点,突破得了教学难点。教研员指导一线教师犹如游泳教练指导初学游泳者,如果教练只是站在岸上,而不亲自下水示范,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正所谓研而不教则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会游泳”指的是教研员不但会上课,而且要上好课,拿得出手。教研员上得了课,经常磨炼,才能有拿得出手的公开课。有人可能会说,这对教研员是不是太苛求了。其实不然,因为“教师的教师”自然要在教学上胜过一线教师,否则如何指导呢?教研员好像游泳教练,除了敢下水、常下水,还要游得快、游得漂亮,而对于教研员而言不但要敢于上课,而且还要上得漂亮、上得精彩、上出成效,让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与发展。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这样教师在观摩中收获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这远胜过千言万语的指导。

最后,教研员要“善总结”,指的是教研员善于总结提炼升华成果,而呈现学术的形式就是教育教学文章。可以这样说,学术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教研员的高度,倘若学术上无为自然不会在教研上有“位”。教研员的一切工作围绕教育教学展开,有观察和思考,也有经验与失败,留下和传播这些思考的痕迹,让更多的同仁和广大教师从中获得借鉴,避免重蹈覆辙,少走弯路。这是教研员职责所在,更是一种利己也利他的“福利”行为。综观当前活跃在一线的有名的教研员,谁不是善写文章者,成都市教科院的罗良建、泸州江阳区的熊生贵、浙江嘉兴的徐如松等教研员,学术文章不断见诸报端,他们的经验与成果常常带给各地教师启迪与借鉴,用学术思想的光辉照亮老师们前进的道路。

“常下水”“会游泳”“善总结”的教研员了解教材,懂得学生,知教学深浅,懂课堂变化,广为传播学术成果,遍地开花,给予更多的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上实实在在的帮助,从而受到老师们的喜爱与敬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