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绝再点评(4)

 江山携手 2016-06-12
 31.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青山隐约江水悠长,江南秋尽草木未凋。二十四桥月光皎洁之夜,你在何处指点歌女吹箫?作者从扬州回京任职后写给老友的调笑诗。透过友好调侃也看到对江南凤物的怀恋。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玉人即粤语“靓仔”。 
   
 
 32. 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yàng落花风。”酒杯一放下百事皆空,十载扬州梦私愿得偿。今日霜鬓如丝躺禅榻,茶烟轻袅送来落花香。往昔漫游酣饮似豪兴,如今参禅品茗似悠闲,均属对于投闲置散命运的排解,况且年届迟暮,更觉难有作为。语虽平和意实沉重。 

                           


    33.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前三句正话反说:政治清明时活得有味者是我这种无能之辈,味在闲爱孤云静爱僧。正想振作持旗前往江海地,登上乐游原却不遥望唐太宗的言外之意是作者在追怀盛世感叹末代,愤慨自己的才能被埋没。

  

 34.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整首句间联系易见,先说烟月笼罩河水沙滩,次说客船夜泊秦淮河近酒家之处,之后自然就转上听到歌声并生出感慨。意在警示:歌女犹唱南朝陈后主的《后庭花》可算无知,而晚唐统治者怎能不清醒自身已面临灭亡危机! 
   
 
 35.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作者凭吊金谷园故地写下观感:繁华往事消散似追逐香尘远去,惟流水照样欢唱野草碧绿迎春。时近黄昏东风吹来啼鸟的怨恨,飘下落花仿佛坠楼的绿珠美人。既叙述眼前所见,也流露对园主石崇的轻蔑和对弱者绿珠的惋惜。  七绝再点评(4)
 36.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夜里银烛的幽暗光焰让画屏蒙上阴冷色彩,身穿轻薄罗衣的宫女举起小扇正在扑打流萤。夜色深沉宫殿台阶冷冰冰如身浸水里,那位宫女又坐在台阶望着牵牛织女星。宫女秋夜独自扑萤、坐看牵牛织女,不难窥见她的苦闷和追求。  七绝再点评(4)
 37.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车上看到,一条蜿蜒石路远通深山,高处云雾缭绕露出房子。把车停下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满眼经霜枫叶比二月花还红火美丽。一二句为三四句铺垫,重点在结句。此诗写出了秋景的令人喜悦,一改不少人逢秋必悲的心理定势。 

                     

38.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的“行人”该是出行在外的旅人吧。他们异乡遇上清明更易思绪无穷,与纷纷的细雨一样纠结难解,于是显出魂不守舍的样子。何以解忧?喝酒常是最佳选择。后两句由此而生,行人开口问而牧童以手指则属作者的特别巧思。

                      

    39.杜牧·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体态轻盈年华十三馀,似二月初的梢头豆蔻花。扬州城繁华的十里长街,卷起珠帘没有比她更美的佳丽。头两句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形容所爱的人,把十三岁多的少女比作早春梢头的豆蔻花。后两句更尊此抑彼说她艳压全城。

                    七绝再点评(4)

    40.杜牧·赠别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聚首情深而势必分别却似无情,只觉得离筵上再无法又说又笑。有心的蜡烛也正在惜别,替我们流泪一直到天明。第三句“将烛拟己”以表白心意,说蜡烛虽有心也只能惜别(燃烧至尽),结句的蜡烛垂泪自然也指自己垂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