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启一次关于生存的哲学探索

 Wdjljjfj 2016-06-12

——读《生存逻辑》

迄今为止,人类定居地球村已有数千年,“生存”早已形成一套逻辑法则隐匿于日常之中。从哲学角度来探究,是一个不错的视角。唐金库新作《生存逻辑》(九州出版社2016年2月版)一书从哲学概念的破解入手,紧紧抓住“我”这个哲学的核心,通过对于“我”一步步地深入追问,在对哲学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给出创意解答的同时,还告诉读者许多与人生密切相关的重大发现。

《生存逻辑》认为:愉悦地生存和自身价值最大化,是我们生活的终极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一是要努力做到自身强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智慧改变生活。二是要为他人乃至全人类谋利益,在“大我”的发展中成就“小我”。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冲锋陷阵捍卫领土安全。如果当时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国家的和平安宁也就无从谈起,人民必将处于水深火热中,又谈什么愉悦和幸福呢。正是这种“小我”与“大我”的辨证关系,揭示出生存的基本逻辑。

该书系统全新地阐释了“物质”、“时间”、“空间”、“道德”、“辨证法”等一系列重大哲学概念。在辨证法一章中,作者概括出辨证法的六大准则,对辨证法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明确,通过贴切的事例去验证准则,使读者认识到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同时,书中还创造性提出“力量开发法”、“双重相对原理”等哲学方法和理论。所谓“力量开发”就是指努力挖掘自身、社会和自然三方力量,更好地发展自我;而“双重相对”则说明任何对象都以内部相对与外界相对这样的双重相对而存在。类似还有“运筹法”的首次引入哲学,均丰富了学科的研究应用方法。

《生存逻辑》一书特色有三。其一,以充分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和资料,经过系统地梳理和整合,对前人哲学社会学理论提出探讨性质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理论创新上有所突破。例如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古希腊辩证法等。古人讲尽信书不如无书,正是对前人理论思想的认真分析探讨和批判,才能够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二,运用发散性思维,以实验的方式探讨哲学问题,更显说服力和权威性,例如书中交代的掷硬币实验研究等。其三,借助“说文解字”的办法来研究哲学的根本问题,从本源上廓清了一些基础性概念。这种带有综合性的理论研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将深奥的哲学问题浅易化,便于读者理解记忆。

哲学作为一门深奥的学问,牵涉到生存学、智慧学、道德学等多个领域,有人穷其一生不能知其皮毛,而本书作者对其重要概念进行了全新解读,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这是了不起的探索和发现,为研究哲学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朱延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