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筹安排,见缝插针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6-06-13


在欧洲留学的时候,每次和当地的家庭主妇约什么事情,她们总是拿出行事历,煞有介事地预先约时间,俨然日理万机的样子。当时我还非常纳闷,不就是家庭主妇吗,整天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怎么那架势跟大公司总裁似的?等我自己生了三个孩子后,才体会到她们这么做真是有道理。

怀孕生子后,我有机会在家做全职妈妈、兼职翻译。省却了路上来回奔波的时间,这一点的确比职场妈妈要幸福得多。然而,自打老三出生,随即老大老二开始homeschool,更大的挑战就开始了。三个孩子无疑要有三倍的付出,而且孩子都需要父母全部的注意力——生活上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要给他们上课,陪他们玩,讲故事,外出晒太阳,教导他们;正面的行为要及时称赞、加强;负面的行为要及时引导、管教……

作为女人,我身兼数职:既是妻子、母亲、女儿、翻译,还是家里的行政主管、物流主管、采购主管、财务、出纳、秘书、营养师、护士、老师、心理辅导师、体能训练师、厨师、家庭节目策划师、孩子吵架时的仲裁者……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睡穿玩全要安排妥当;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不能少;伏案工作的时间也丝毫不能减少,而且翻译的工作需要思想绝对的集中,稍有中断,灵感就没了;三个孩子各自不同的需求要满足;对丈夫的体贴更不能少;对长辈的牵挂也要放在心上;同时还不能忽略了自己独处安静的时间,给自己的心灵加油充电……里里外外有许多心要操,如果没有妥善的安排,必定会顾此失彼。

虽说我一直在家,但是我发现,原先我并没有把时间安排得很好。跟孩子在一起,时间的数量是有了,但质量却没有。大多数时间都是大人忙大人的,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开始我还觉得这挺好,后来我发现有点不对劲。老大八岁半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如果不花时间和她在一起,我就无法进入她的内心。即使她的外在行为再好,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了解她了。于是我决定要重新安排我的时间。总的来说,就是统筹安排、见缝插针。

所谓统筹安排,就是先根据家人的实际需要,把事情分为三大类:

1)最重要的事情就放在完全全神贯注的时间做。比如,自己的安静时间,就可以放在清晨一家人还熟睡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读一些需要动脑筋的书籍,也可以写日记。不过有时候孩子会捣乱。我洗漱完刚刚坐定,孩子就醒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策略了。原先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训练两个大孩子自己起床洗漱吃早餐的技能和习惯,这时候就显出果效了。一般老三清晨6点左右的醒并非完全的清醒,而是因为肚子饿了,吃饱了她还会再睡个“回笼觉”。所以我就给老三喂一瓶奶,让孩子睡在我身边的沙发上,我一边拍她,一边读书。我想这个清晨早读的习惯在孩子的生命中的影响或许是巨大的。

还有就是翻译的时间,也需要全神贯注。我就利用孩子睡午觉的时候做。我的工作台就在卧室里。于是我让孩子们睡在我的大床上,他们闻着有妈妈气息的被子,感到很安心。我对他们说:“妈妈现在工作,你们乖乖睡觉。”孩儿们会在床上打闹一阵子,我不搭理他们,戴上耳机专心致志。不知不觉他们就睡着了,伴着妈妈键盘的敲击声,他们知道妈妈在身边,他们睡得很安稳。

2)有些事情是可以事先作好计划的。有了孩子后,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的需要是随机的。家里并不需要一尘不染、光鲜整洁。有位长辈说得好:“我宁愿家里的地板有灰尘,也不愿意因为擦地板而不顾孩子,让孩子的心灵沾染上灰尘。” 所以就要分清楚轻重缓急。她教我:“人一定比事情重要,不要因为事情而忽略了人。”所以有些家务活并不需要天天做,可以事先制定好周计划。比如:周一浇花、周二打扫厨房、周三洗衣服、周四采购……

去超市买食物和生活用品最耗费时间,一去就是半天。于是我就学欧洲的家庭主妇,每个月去一次超市,把荤菜鸡鸭鱼肉虾一次买够,回家后把食物分成小份冻在冰箱里。每天只要拿出一袋解冻即可。这样也便于营养搭配。主妇们每天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今天吃什么呀?”事先的计划也可以帮助营养均衡。周一吃肉、周二吃鱼、周三喝粥、周四吃鸡……吃什么只要看看帖在冰箱上的一周菜谱就行啦!每周主题不变做法变,少费好多脑细胞。而且我发现这样既省时间,还省了钱。采购的时候列一份清单,按照一周菜谱购买蔬菜,其它的就不逛了,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额外开支。

3)“一对一”的时间。一对一可以让别人感到自己是重要的,特别是夫妻之间、多子女家庭中间,“一对一”是给爱的油箱充电的妙招,让人感到自己完全受到了关注。

在我们家,就经常有“约会”。除了夫妻一起外出、大人分别带着孩子外出约会外,在家里也能利用一切机会来进行“一对一”。比如:和丈夫的沟通,可以两人一起下厨,一个掌勺、一个打下手。一边聊天,一边做饭,两不耽误。还有,妈妈和女儿洗澡、爸爸和儿子洗漱、睡前阅读、祈祷等,都是极好的“一对一”的机会。我们还分别让孩子周末轮流和我们睡大床。这样不经意的时候人最放松,也最容易敞开。只要用心,随处都可以享受这样的“约会”。我们还把一对一约会作为给孩子的奖励,把“自己”投入给孩子,胜过买各种fancy的玩具。

随机的事情,这就需要智慧来见缝插针了。很多事情可以留在这种时候做。比如买菜,可以在带孩子遛完弯后和孩子一起去买。无意中,孩子认识了各种蔬菜水果,学会了看称、也建立了金钱意识。我让老大去问价钱、去付钱,利用这个机会练习加减法。还有晾衣服,一边晾,一边问孩子:“这是什么呀?什么颜色的?是谁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这些概念。

我洗菜的时候,孩子总喜欢搬个小凳子在旁边凑热闹。我就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们一小把菜让他们择菜,让他们洗,有的让大点的孩子切。虽然他们弄得满地满身的水,但是他们既增加了生活阅历,又享受了和妈妈在一起劳动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大不了换身衣服、擦擦地呗!大人千万不要为了贪图自己的方便而让教育孩子的机会擦身而过!我还学会了利用孩子自己玩玩具的时候在他们身边捧一本书来读。这样既让孩子感到妈妈在陪着他们,又让他们看到妈妈在利用一切零碎时间读书充实自己。相信这样的耳濡目染也会成为他们的祝福。

后记:

这是5年前写的文章了。最近(2016年仲夏)我有幸拜读了“私塾夫人”马睿欣老师的新作《理家理心》。

统筹安排,见缝插针,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的相辅相成——讲究 VS 将就。讲究就是统筹安排。特别对于全职妈妈来说,并不是一天漫无目的地东忙西忙,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累得浑身上下都散了架,还被丈夫或长辈责怪“你一天到晚都在干些什么?怎么饭还没做好?” 。这样的委屈无处可诉,巴不得跟丈夫换一换,我去上班,你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是不是?

其实,妈妈的每日安排要非常讲究。重要的事情、人际关系、一对一的时间,都很讲究,需要非常用心地事先规划,而不是随心地“捡漏”。睿欣老师书中的“时间容器”就是精心规划出来的讲究。外出、采购、杂事、居家、整理,日日行、周周行、月月行,这些都是有讲究地统筹规划。

而将就呢,就是生活的弹性。就是全家人这一两年穿的都是不用烫的衣服,老公不必穿衬衣,穿好点儿的Polo衫也能撑得住场面。做饭呢,能切块就不切丝,能大锅烩就不炒小菜;能蒸能煮能烤能炖的就不必一个一个菜挨个儿炒。煎炒烹炸能略就略,只要营养均衡就行。家里摆设能减就减,这样台面桌面空出来,打扫卫生就简单。充分利用高科技,能交给机器处理的就不必亲力亲为。儿童衣服不一定要手洗,添个烘干机高温消毒比手洗不知道干净多少,还省去了晾晒,家里衣服也不必囤那么多了,反正一个小时后脏衣服都洗净烘干了。用电费买时间和好心情,因为妈妈开心,全家快乐。这些都是讲究有时、将就亦有时。

就像睿欣老师在《管教的智慧》中写的:生活需要练就弹性。如此才会让妈妈减少焦虑,孩子也学会随遇而安。会处富足,亦能处缺乏,我们都得了秘诀。妈妈们也能互相分享些快手餐点和生活秘笈,让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照样舞出精彩!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世界上每一个人财富都是一样的:每人每天86,400秒。不一样的是每个人管理这份财富的态度。有一句话一直是我的动力,那就是——爱他,就给他时间!让我们用心、用智慧去过好每一天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