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人踢人抓人打人惹事成性?说下每个娃必经的“暴力时代”?

 songnos 2016-06-13



言  


上篇蒙氏系列文章《小时不让娃变态,长大变成真变态》DrBing讲了0-6岁娃因为肢体肌肉、神经发育的内在驱使,6年间会有很多“变态”、“偏执狂”、“蛇精病”表现。文末关于娃花式发神经的留言简直把我笑趴了。


但也有些奇葩留言说:“DrBing你这种文章会让读者认为娃捣乱打人惹事都是天经地义的。”




这么说,是不是抓到个变态杀人狂,查明原因是小时受过虐待,就该送他一把刀说:“杀人犯桑!请继续努力杀人吧!干巴爹!”


DrBing读者智商这么低的话我还是一头撞死算了!



好吧,既然知道娃发神经是情有可原有理有据的,但又不能排着拉拉队队形喊“干巴爹”纵容, 那么正确处理方式是怎样呢?今天就8一下,针对0-3岁处于“暴力时代”(也是“抓狂时代”“炸毛时代”)中的娃,家长的处理方法。


首先各大公号站得直直一排齐声喊道:“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打人哦!以后会有暴力倾向哦!要做文明礼貌的好孩纸哟!”





DrBing觉得,这个世界是酱婶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具体分析前,首先,家长一定要看清楚下面几个事实:



打人
的原因  


1.手的敏感期

上篇文章说了,1-2岁间因为奶宝的手进入敏感期,手臂肌肉的发育会让宝宝对自己的手臂力量感受到莫名的惊喜。人的身体自然也是宝宝探索的范围,因此咬人、打人、踢人的行为就会出现。奶宝会对get到一新技能感到非常自豪,不断使用(就像你安装了美图软件后立刻把自己PP统统修了个遍一样)。


这类特点是:出其不意奶宝沉甸甸的胳脖pia地就落下来了,遭殃者疼出一滴大眼泪,物理损害值1000。此时奶宝咯咯咯笑得很开心,遭殃者再遭受心灵损害值1000。



2.社交敏感期

1.5-2岁之间,娃开始社交敏感,急于和其他娃交往。过程中,因为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语言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思维,于是第一反应就是使用他们更熟悉的方式——肢体语言:比如打人、踢、咬等等。其实这是第一次踏入娃际圈的奶宝间的原始沟通方式。同时,娃娃互动中,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其实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你表弄我东东”“哇介个东东好美”,但是话未出口手已行动。


这类特点是:上秒还好好的,画面好唯美;下秒已经哭成一片,画面好凄惨。


双方家长都是新手,不理解的话,真是很尴尬!



好尴尬


3.发泄情绪

3岁前的奶宝,语言表达等级都是新手级别,很弱的!所以,不爽的时候,例如身体不舒服(饿了累了),愿望达不成,缺乏安全感,或者情绪太过兴奋无法控制自己。。。 这些情况都需要透过“攻击性”的行为来发洩情绪。


这类特点是:娃在出事前已显示出情绪导向,情绪不稳定,发生屁大的事娃就抓住机会趁机炸个毛,事件只是导火索,不是原因。


上面三种“打人”,(多发生在0-2前)其实都没有真实的“攻击性”、“暴力倾向”。这种打人行为会随着奶宝敏感期的过去+心智成长自然消失的阶段性表现,家长不要自己吓自己。


4.攻击性行为

具有真正“攻击性”的行为,是在2-3岁娃进入第一叛逆期(第一反抗期,为时月半-一年)开始,娃“自我意识”觉醒的产物。


自我意识,就是宝宝发现:额漏,过了这么多年逆来顺受的日子,现在劳资长大了!今天起,劳资事情劳资做主,另外,乃们都得听劳资的!




表现是:

对家长:不听话不合作各种暴力反抗——农民起义幼幼版;

对其他娃:表示不满、物权争夺、自卫侵犯、宣誓主权、显示威严、挑衅示威——全靠拳头。


此时家长很头痛:

对内——管理成本大大提高;

对外——一天到晚跟着屁股道歉,赔款



独立
人格  


但深入想想——哟!这横竖都是好事啊:自我意识,意味着娃开始产生了独立人格。我们养育孩子最终目的是什么?让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啊!”


要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最重要的是长脑子:有主见,不唯唯诺诺,敢于拒绝,内心充满力量,追求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意愿。生命只给了个体三个机会完成这个“自我扩张”的初始体验:第一叛逆期(2-3)第二叛逆期(7-9)第三叛逆期(青春期)。三个时期,娃学会的就是一点一点地触犯别人、触犯社会的底线考验世界对自己的容耐度,从而实现自我扩张


自我扩张从生命伊始就是具有攻击性的,从狩猎时代血淋淋的屠杀,原始氏族时代的斗殴到后来的战争,直到现在文明社会的经济战争,“攻击性”虽然随着文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隐形,受害者越来越不可见,但至始至终随着人类的发展存在。在生命中的关键时刻,如高考、考研、答辩,评职称,比赛,大项目,升职——完成每件“大事”的背后,其实都有“攻击性”的影子:就像当年原始人面对攻击模式的猛兽进入肾上腺素飙升的隧道效应,应激状态,生理指标上完全是一样的。


即使微笑,一样侧漏


每个能实现一些成就的人,即使表面可能像个弥勒佛——人畜无害,但内心必然是霸气侧漏(具备攻击性)的。因为“攻击性”和“自我扩张”本来就是双生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总把“乖”、“一团和气”看得太重要。虽说不是每个娃都能变霸气总裁,但多少人被这文化阉割成毫无主见的跟屁虫,人见人捏的软柿子?


所以面对娃“自我意识”觉醒带来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应该站在娃人格独立的角度,给予理解,不要太恐慌。娃本来就是在一个个冲突当中成长成完整的个体的。让娃自己在和其他娃的交好和冲突中摸索、定位最合适自己的社会角色,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有的娃天生自主性、攻击力都很小,人畜无害人见人爱(捏);有的娃是天生的磨人精小刺头,无论娃是哪个type,为了长远的人格,最好的总是在你能力范围内尽量依从娃的天性。使用“正向管教”原则:温柔的坚定有限度的自由,根据家庭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对“自由限度”进行调整,找到平衡点


最后的结果是:娃保留了天性,但懂事理,有教养——这才是最完整,健康的的娃。



处理
方法  

满足手手体验

在手的敏感期,给予奶宝充分、丰富的环境和道具满足手手的体验欲,多给不同的东西宝宝抓,家里乱点就乱点(处女座、整洁癖的家长我不滋到怎么劝你。。。),宝宝手部体验丰富还有精力打人么?今天推荐的《洞洞书》(文末有链)和之前推荐过的几套翻翻书都是同时满足“手部体验”和“探索欲”和“阅读习惯启蒙”三大功能的不错选择。


预防

把引发冲突的根源掐死在摇篮里。如果娃举起巴掌打你,你就拿巴掌迎上去开心地说:give me five!”硬是把打人变成了击掌; 尽早留意到娃饿、累、不爽,不要等到娃发飙才来灭火;通过亲子角色扮演,社交题材的绘本(例如之前推荐过的《幼儿园主题绘本》)教娃怎样表示好感,进行社交演练;如果娃和另一个娃总是因为某个玩具冲突,那就不要让玩具那条“导火线”出现。。。


制止

(娃很拽的情况)

直接把娃和被打娃迅速分开,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娃的肩膀,严肃而平和(不要带有任何情绪,免得让他以为这个行为能引起重视)地告诉他:“不能这样!” 保持1分钟,然后谁也不要抱娃,坚持这个行为,宝宝类似行为就消减了。


消极反馈

(娃打人后爽歪的情况)

如果娃(1.5岁前)打完你你的反应很大:“哦漏!宝宝!你怎么可以打妈妈?!”,娃往往会非常嗨森,因为你的反应和他的行为形成了互动,会强化他的行为。所以他打完你,你一定要情绪平静并告诉他:我不喜欢/妈妈很疼,然后稍微疏远他,这样就通过消极反馈,淡化了他的行为。


安抚

(娃很崩溃的情况)

这个状态的娃是很有杀伤力的,从后面紧紧抱住娃,避免Ta打到你,轻声温柔的碎碎念:没事的没事的(请自行发挥),先让孩子平静下来。然后再帮助孩子说出感受(如果是3+娃可以询问她的感受):“你很生气对吗?生这么大的生气有没有?”,边说可以边比划个西瓜样子。这个行为其实是在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然后是疏导娃的情绪,引导他们把真实的想法表述出来,有的时候,一句贴心的“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就让他们一下子怒气卸掉一大半。

自己擦屁股

DrBing个人主张娃的冲突娃自己解决,大人搞好娃妈际关系就好了,别介入娃际圈(除非娃天生是个大脓包),自由让娃在娃际圈的跌摸滚爬中迅速成长社会智慧。2岁前,基本是娃惹事,家长擦屁股。这时,娃social skill太low,不懂道歉,家长用娃的口吻代为道歉安抚受害娃,相当于对娃做一个DEMO,3岁以后,可以开始转向“自己惹事自己擦屁股”,6岁后“擦屁股主权”完全转移:包括道歉,赔款(从零用钱扣除)。这样就保证娃:有主见,能担当,自己的祸跪着也要闯完,保持了娃内在的攻击、独立性,但又摸索出在社会规则下圆滑生存的中庸之道。


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娃具有“攻击性”的冲突情况分为两种:“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敌意“就是针对的是“”,霸气A娃看脓包B娃不爽,遂攻击之。“工具性”就是针对“事”,例如脓包B娃在玩滑梯,霸气A娃一把推开之,玩起。娃的世界和大自然,原始社会一样:暴力就是秩序,暴力就是权力,暴力就是利益分配——简单粗暴地解决了娃的需要——人类社会就复杂多了。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娃看到:不久的以后,暴力不再能解决问题,动脑袋才可以。第二,你对娃行为的制止和受害娃一方的保护,道歉(和赔偿)是身教给娃正确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法则。


很快,当娃发现比暴力更有用的技能:讨价还价,耍赖扯皮,耍手段搞诡计,游说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他们在这个渠道得逞,进行正向刺激很重要)以后,他们就会放弃暴力了。



爱的撤销

适用:3岁+刺头娃

对于3岁以上,心智较成熟,但明显超过普通“难搞”范围,进入“刺头”范围的娃,德国的育儿界有一个很有用的招叫“Liebesentzug”(爱的撤销)。实施前家长要和刺头娃申明:我不是不爱你了,但是你让我非常难过和失望,所以我和爸爸要疏远你一段时间,如果你学会懂事一点,我们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然后就不!理!娃!了!这个方法证明是任何文化下都非常有效的。(《怎样避免自家娃变熊孩子》案例#3)这招和针对幼儿的“计时罚坐”一样,不是忍无可忍,慎用。


不要贴标签

不能把宝宝的“打人”行为视为一种“暴力”倾向,更不能因此而给宝宝贴上“打人”的标签。不要说:'你是个不乖的宝宝'这种蠢话:你没权为娃下定义。不知道咋说就来一句:“住手”的了,简单明快不唐僧。


不要打回娃

不要指望打他会让他理解别人的痛苦,3岁以前的孩子不懂惩罚的意义,他们只会从家长的行为推理出“我爸妈都打人,打人是正常的”的结论。你该做的就是“正确的社会示范”,别别出心裁,哈!


排解暴力

适用:4岁+暴力娃

有些娃因为先天原因或家庭内部矛盾,管教方式过于高压或溺爱,产生了明显、持续的暴力倾向,这种状况除了儿童心理咨询指导的帮助外,DrBing个人觉得很有效的方法是习武(4岁+)。和“等于给杀人犯一把刀子”的常规误解相反,在激烈的肢体对抗运动中,娃排解了内心的暴力,达到平衡状态,成为温柔克制但又内心强大的人。



结  


简单总结:

自己不是熊家长,自然不会养熊娃;

淡定做好自己,一切顺其自然;

自己就是熊家长,老天都帮你不了。

这次不小心跑了个题,下次文章回到“早期启蒙”主题,呵呵。。。

欢迎留言吐槽娃“暴力时期”的恐怖行为吧。




相关文章

正向管教

怎样避免自家娃变熊孩子

别让孩子骑到你头上当主子去了!

像西方高知中产家长一样和孩子沟通

小花生米发飙记看正向管教

蒙台梭利科普

读蒙台梭利的娃真能逆天吗?

把家里布置得像个蒙氏学校(技术贴)

小时不让娃变态,长大变成真变态


|这是DrBing公众号第280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