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一个充满隐性挑战的作文题

 鲤鱼山九龙门 2016-06-13

高考作文: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一个充满隐性挑战的作文题

 

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一个充满隐性挑战的作文题

孙绍振

 

名师简介:孙绍振,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福建省语文学会顾问,海峡语文网顾问。出版专著有《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当代文学的艺术探险》《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怎样写小说》《孙绍振如是说》《你会幽默吗?》《挑剔文坛》《直谏中学语文教学》等等。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

 

2016年高考全国II卷作文题:

如何学习语文:1.课上有效的学习;2.课外大量的阅读;3.社会实践活动。

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三种学习方式,谈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素养。

 

2016年高考全国III卷作文题:

请以“某人推出花茶新工艺,但很快被模仿,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他担心会破坏这一市场。于是公开工艺流程、并制定行业标准。最终规范了市场,自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为材料,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分析:审题没难度,但其中蕴含的分析层次之多,历年考题中少见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包括卷Ⅰ、卷Ⅱ和卷Ⅲ,作文题分别是“漫画《奖惩之后》”、“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和“小羽的创业故事”,从立意到模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说得直率一点,应该是全面突破。其中最有趣、最贴近考生直接经验的,应该是用于福建和广东的全国卷Ⅰ“漫画《奖惩之后》”。

 

 这个题目最突出的优点在于贴近学生的直接经验,审题几乎没有难度。但是,其中蕴含着分析的层次之多,对考生智商和思维能力的区分功能是历年考题中少见的。考题的挑战不在表面,而在深层。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分析能力、逻辑推演能力的挑战,是含而不露的,其潜在的思辨层次相当丰富。

 

 第一层挑战:

 

把两组矛盾结合起来,呈现立论的全面性。

 

对于一般考生来说,把视觉图画转化为抽象的、简明的语言,将其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双重矛盾,准确地、完整地、富有逻辑性地概括出来,而不是片面地表述,难度并不大:得了100分就得到亲吻,考了55分则遭到一记耳光。对比很鲜明,一望而知。某些概括力不强的考生,可能立论仅限于此一矛盾,联系自己或者同学的切身经验,把矛头指向打耳光的家长,对此等野蛮的(甚至是侵犯人身权利的)行径给予批判。

 

文章如果做到这样,按历年阅卷的经验,也可能及格,文字再丰富一些甚至可以得到更多分数。但是,高考系选拔性考试,这样的立论,是缺乏竞争力的。

 

这个考题的好处在于,分析的焦点是全面的对比,更深刻的挑战乃是前后两组对比的结合,考生要对双重矛盾进行具体分析。考了61分的,比考了98分的低那么多,却得到了亲吻,而考了98分的却得到一记耳光。题目的挑战性在于立论的全面性。把这两组矛盾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把论题深入分析下去:亲切的亲吻和野蛮的耳光,表现上是绝对背道而驰的,但是,其内在的标准是一致的,那就是唯分数论,把分数当成绝对标准。

 

第二层挑战:

 

向哲理方面拓展余地,分析矛盾的可转化。

 

一般的考生可能满足于此了,但是,这并不是考题寓意的终点。更深的思考应该是,对分数的重视,隐含着对人的轻视,甚至对人的侮辱。

 

分析到这里,并没有穷尽考题隐含的思维空间,这里还隐含着另一个层次,对61分的表扬,应该是对其进步的肯定,而对98分的耳光应该是对其退步的惩罚。这不但是对孩子的绝对无理的鞭挞,而且是对学业进步的机械愚蠢的偏见。学业的进展,不可能是直线前进的,应该是曲折甚至是螺旋式上升的。

 

正是因为这样,考题提供的分析空间,还可以继续。野蛮的教育观念之所以横行,是因为思维僵化,前进与后退,是相对的,一是与他人相比,可能分数比较差,但是与自己相比则有了进步。这个进步也许不大,但也是日后追上他人的基础。

 

这个题目虽然很具体,但是包含着向更普遍的带着哲理的方面去拓展余地:相对的进步的积累,是改变绝对的落伍的前提。矛盾是可以转化的,不仅对于学业而且也对于事业,不仅是对于人,而且是对于历史。在这样层层深入的具体分析中,激发思维,强化思辨,这是培养独立思考,具有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另外两道命题

 

从命题模式到理论的创新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预警

 

全国卷Ⅱ的《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和全国卷Ⅰ的漫画有所不同,其挑战性是显性的。题目包含的要素相当丰富,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种三元组合,和国人习惯的二元对立的素材,已经大不相同。加上人的终身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这样丰富的立论要素,对考生化无序为有序能力的挑战是比较严峻的,考生要全面立论,就要在这看似纷繁的要素中,抓住主要线索,将其逻辑化、有序化。例如,首先是课外和课内的关系,其次书本与实践的关系,再次是个人能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

 

这个题目施展的空间相当大,但是,破题切中要害却是相当困难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命题不但在我国是新颖的,而且对于一味提供二元对立的美国固化的托福作文命题模式也是一种突破。

 

另外一道作文命题《小羽的创业故事》,在指导思想上更有突破性。以往国人往往盲目强调贴近学生生活,这个题目似乎远离学生生活,但是对于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培养来说,却并不遥远。这个题目似乎有点超前,提出的问题是创新遭遇假冒之后的对策,可以分析的余地更大,难度也就更大。这样的命题从模式到理论都是创新的,对于中学作文教学来说,可能是一种预警。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思路评析(全国卷Ⅰ)

 

 一、体现立德树人

 

 从作文材料的漫画看,漫画中人,考生可以想到自己,也可以想到某类群体,甚至可以抽象为人类这一集合概念;人物手举的分数,不仅能理解为学业成绩,也能理解为工作成绩甚至团体、社会或国家的进步程度;人物脸上的唇印、掌印,看成亲吻、掌掴之外,还可视作一般意义的表扬与批评;而成绩浮动与奖惩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引发考生对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等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首先,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是涉及价值判断的核心问题。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于政治、经济、道德、金钱等所持有的总的看法。试题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材料,就应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其次,起点与程度,涉及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问题。因此,这道题“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引导学生思考、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立意空间广阔

 

 由于隐去原漫画题目,材料更加直观,避免了观念上的直接导引,可选择性较强。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勾连,能切合学生的写作实际。材料本身丰富的张力、寓意中包含的思辨色彩,尤其是“结合材料的内容与寓意”的任务型要求,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以说,试题力求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写作空间,不仅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学生,也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写作优势,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查。

 

 按漫画标注的组别,从上往下看,第一组,一人因得满分受到表扬,另一个人因不及格而受到批评,这是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并无特别之处;漫画的意趣来自与第二组的比照,第二组并非高分就表扬,低分就批评,而恰是相反。这样寓意就出来了,人们总是以某一尺度去衡量评价,达到高标准就获得高度肯定,达不到最低标准就会受到批评;人们往往又将这种标准固定下来。要求高分者恒高,低分者不断进步;这种僵化而不切实际的思维方式需要反思,正如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必须批判。

 

如果忽略组别,从左往右看漫画,右边人的分数由55到61,虽只有6分的进步,但由批评转为表扬,左边人的分数由100降为98,却由表扬变为批评;低分者获得进步值得表扬,但满分者变为98就进行批评,这就提供了另一思考角度,事物起始阶段都有发展空间,但到一定高度后,其提升空间就会越来越狭小。如何看待事物达到一定高度后的发展态势,并提供更好的发展可能,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写作的重点还可以放在如何辩证看待进步与退步上,而如果敢于突破,这个立意还可以写成记叙文或小小说。

 

甚至也可以交叉地看漫画。100分和61分得到表扬,98分和55分受到批评,前者我们能够接受,因为分别达到了最高标准和最低要求,但98分就受批评则毫无道理,因为机械地拿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事物,这是不应该的。所谓起点低则进步快,高水平则求稳定。所有发展到高水平的事物,都该被容许在合理区间内浮动,而这个角度将带来更深的立意。

 

三、注重选拔

 

首先,作文材料为漫画,没有标题,没有文字说明,材料客观真实,避免了观念上的直接导引,显示了测试的公平公正性。其次,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是较明确的任务型指令,考生不仅理解其内容,更要阐发其寓意,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能够有效地防止宿构、套作。第三,作文材料直观,没有审题障碍,便于考查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能力,并由浅入深地生发多种立意。

 

所有考生均可从家庭或学校教育层面入题,思路开阔的学生可以引申到整个社会评价体系层面阐发其寓意,更为优秀的考生还可以立足哲学思辨的高度进行思考,从而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真正脱颖而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