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十,上下联的递进关系。递进也包含转折,只是意思转到了比原来更进一层,而不止于与原来各异。递进关系的对联一般适宜用“不仅……,而且……”这个格式去检验。但应该注意到,此种关系的对联也大都靠实际内容显示所含关系(如“进门都是客,到此即为家”意味着不仅是客人,而且是如同家人的客人。) 22分析几副递进关系的对联:对联①“已过半程临古道,再行三里到新村。”上联的“已过”与下联的“再行”,能显示所说的是递进关系。对联②“此际初逢花结簇,前程更喜锦成堆。”上联的“此际初”与下联的“前程更”,也有显示递进关系的作用。它们的含意都相当于上联加上“不仅”,下联加上“而且”。 23还是递进例子:对联①“最是虚心堪礼赞,尤因亮节足讴歌。”下联的“尤”字,很有助于分辨联意为递进关系。删掉“最是、尤因”仍是不仅与而且的关系。对联②“沧海横流安足虑,乱云飞渡仍从容。”下联的“仍”字也很有助于分辨联意为递进关系。沧海横流无虑,乱云飞渡从容,亦可判定是递进关系。 24还是递进例子:对联①“草木尚知春意好,人民倍觉党恩深。”首联的“尚”字解作“尚且”,“春意好”即“春恩好”。草木尚且知道春恩好,人民自然加倍觉得党恩深了,下联的意思不就比上联更进一层了吗?对联②“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安能奈我何!”“犹”字亦作“尚且”解,上下语意,也是更进一层的关系。 25第十一,上下联的承接关系。一先一后发生的事情,又没有选择、条件、因果、目的、转折、递进等关系的,这就是承接关系。具备承接关系的对联,其先后的意思常常体现在表示时间的字词上,若缺乏时态标志,需要细心审察,才能把上下联的承接关系分辨清楚。下面我们把承接关系对联的各种情况,逐一作出介绍。 26首先介绍带有表示时态的字词“才”与“又”的。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打头的“才”字“又”字,令人立即理解那一前一后的承接关系。就算这两个字没有排在前头,照样能起正确导向的作用,一看就知。请看对联①“白雪才铺黄土上,春风又到柳梢头。”对联②“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来。” 27其次介绍带有别样可资识别的字词的。对联①“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上联用了“相逢”两字,下联与之相应用了“临别”二字,不是明白告诉读者,两者是承接关系吗?对联②“岁去雪飘一日满,春来花发满园香。”上联的“岁去”紧接着就是下联的“春来”,同样明显昭示着上下联有承接关系。 28最后还应该谈及一些比较特殊的承接关系对联。对联①“除却诗书何所恋?独于山水不能贫。”这是一问一答的先后承接。对联②“下笔千言,正桂子香飘,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骤然一看会茫然,搞不清上下联存在什么关系。稍作思考,便知这是下笔考试与试后出门的先后承接。 29以上所谈上下联一前一后的纵向关系,或者称作流水关系,包括了选择、条件、因果、目的、转折、递进、承接,总共七种关系。这七种关系,从语法角度看,又是各种复句关系。按照语法观点分析,上下联的组合关系,还有一种可以叫做单句关系,即上下联组合起来,构成的不是一个复句,而是一个单句。 30上下联组成的是单句关系。这种关系的对联,虽然并非普遍大量,但我们要搞清楚上下联在内容上究竟存在什么联系,就不能忽略这种关系。以下列举的即为组成单句关系的联例:对联①“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对联②“可怜无定河边骨,疑是深闺梦里人。”对联③“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