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的用途(下)

 江山携手 2016-06-13

21广东岭南有个上联无人能对,便刻在石碑上:半边山,半条路,半溪流水半溪涸。苏东坡到此,有人请他对。东坡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就走。人们便说苏东坡也对不出。曾任广东学政的四川才子李调元经过此地,问清情况,说,东坡已经对出下联,就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22苏东坡宋朝人,李调元清朝人,为什么由宋至清,好几百年,没有人发现苏东坡的问话就是顶好的下联,而李调元一听他的问话便立即断定其中就是下联?这个事实至少表明,能对出下联需要多种条件,除了志气要高,知识要多,还要有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文字水平不高,不仅难对出下联,连下联已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

23既然对出下联需要多种条件,出个上联让人对,即可看出对方水平高低。明太祖朱元璋一次与儿子朱棣、孙子朱允炆,在禁苑看狩猎。一群马跑过时马尾被风吹起,朱元璋出了个上联要求身边的儿孙去对。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孙子朱允炆对出下联:雨打羊毛一片毡。儿子朱棣所对下联则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24用“雨打羊毛一片毡”,或“日照龙鳞万点金”,都可以与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配对。但这两个下联确实反映出作者的气象有很大差别。第一个下联显得作者眼界狭小,胸怀侷促,而第二个下联则可见作者眼光、气度,超群出众,后人干脆说作者朱棣“日照龙鳞万点金”的下联,应该出自帝王之口,因为它有帝王气象。

25对联往往是人的思想修养、文学才能的自然流露,它具有测试功能并不奇怪。明代学者程敏政,幼年被举为神童到翰林院读书。及长,文渊阁大学士李贤有意选他为婿,请他吃饭时,指着碟中藕片,出了个上联:因荷而得藕,让程去对。程了解李家的女儿才貌双全,也知李有意考察自己,便拿起一个杏子,对曰:有杏不须梅。

26因荷(何)而得藕(偶)与有杏(幸)不须梅(媒),是测试男的,也有测试女的。清代有个相貌出众又品学兼优的男子,要找个当对的女子为妻。经至亲好友极力推荐的某女子,仍要以联测试,联曰: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该女子对以“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才成眷属。

27 最后还想谈谈对联有一种难得的娱乐作用。苏东坡和佛印乘船游玩,苏看到河岸上一只狗在啃骨头,便笑嘻嘻地对佛印指了指,佛印看后稍加思索,也将苏东坡刚写的一首诗扔到了河里,然后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在玩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28 佛印身入佛门,却喝酒吃肉。一天他跟苏东坡一起饮酒。苏想为难他,出个上联要他对:人曾是僧,人弗能是佛。佛印看见苏家的小婢女在旁边侍候,立刻对出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以为奴。苏很佩服他才思敏捷,敬他一杯酒,连呼好对。苏实际批评佛印成不了佛,佛印揭示女子因贫而为婢为奴,也表现出慈悲心肠。

29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曾在江西任督学,一次点名,见有个秀才也叫李梦阳,很感兴趣,便跟他开玩笑,:“你改名吧?”秀才说:“这名是爸妈安的,我不能改。”李说不改也行,我有一联,你得对出,联曰: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秀才听过,稍加思忖,就对出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30对联的娱乐功能还表现在拿对联来编笑话。《雪涛谐史》里有个笑话,说的是师生以对联互相辩驳。有个学生,每次送给先生的节日礼金都只有三分银子,先生心怀不满,随口说了两句: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谁知这位穷学生,人穷志高,毫不让步,接口就说:梅花逊雪,三分就是三分。上下联均含有双关的寓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