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分钟看懂大学专业:海洋科学类「下」

 昵称32613885 2016-06-13

推荐理由:8年志愿辅导经验,独一无二的志愿填报方法只为高考考生如何填志愿,分数适合填报哪些院校,如何选择专业等问题提供最便捷、最专业,最可靠的咨询!

大学怨和悔的泪,都是大学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大学生点赞100万次



第1篇
专业概述



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海洋科学类”专业


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海洋科学类”下有两个基本专业: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之前曾设过一个专业“海洋管理”,现已并入到海洋科学专业中。


当前开设海洋科学(海洋科学类)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有200多所,开设海洋技术专业的院校也有200所左右,数量不算少。


此外,海洋科学类下面还包含两个特设专业:海洋资源与环境,军事海洋学。所谓特设专业是指发展还不够成熟、只在极少数院校批准开设的专业,海洋资源与环境主要是在海洋类特色院校开设(如中国海洋大学),军事海洋学则主要在军事院校开设。


海洋科学类与海洋工程类专业的区别

在本书第一部分,我们介绍了海洋工程类专业,与之相比,海洋科学类专业虽然也是海洋相关的,但差异比较大。我们知道,工程类专业针对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而科学类专业则针对更基础的理论研究。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海洋工程类专业主要针对船舶行业和海上采油行业,因为面对的是具有规模的成熟行业,因此就业形势很好,包括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也是较好的;而海洋科学类专业(尤其是海洋科学专业)培养的是研究人才,不像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之于造船那样的非常成熟的对应产业,相关海洋产业还处于发展中,再加上本科阶段所学比较基础,因此海洋科学专业的本科就业形势并不好(海洋技术专业本科就业出路更宽广),基本都要读研,对于重点院校的此类专业,读研后的就业还不错,如果攻读博士,走科研道路,前景也很好。


一言以蔽之,有做科研的兴趣,并且愿意读研读博,选择海洋科学专业才比较好;否则为就业考虑,可优先选择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专业,或者选择一些具有实力的院校的海洋技术专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下面对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具体内涵的概要介绍。


海洋科学类专业概述

从学科来讲,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都属于海洋科学学科。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简称“地学”)领域的8个主要学科之一,既然称“科学”,它注重理论研究,自然科学的各个基础专业在海洋科学中都得到了应用,海洋科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宽泛的综合性学科。海洋科学专业是海洋科学学科的主体,海洋技术专业是侧重海洋科学中的一些技术手段的学习和研究。


稍后我们还会展开介绍海洋科学的这些学科内涵。需要指出的是,海洋科学并非就是整天埋头于实验室,海洋科学关注海洋、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基于海洋调查、海洋观测,同气候研究与环境保护、海洋资源探测与开发、海洋高新技术、海洋工程评价等等都密切相关,也为海洋管理与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与观测依据。


比较:海洋科学vs海洋技术

海洋科学与海洋技术同属于海洋科学类专业,各大学院校在高考招生时大多都按“海洋科学类”(或“海洋科学”)来招生,一般在大学低年级先学习共同的基础课,之后才分专业。部分学校则只开设了海洋技术本科专业。


海洋科学与海洋技术两者都授理学学士学位,基础课基本相同,都会开展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及出海实习实践课,但两个专业其实区别还是较大的。简单地说,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 海洋科学专业更学术、理论化,在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物理学方面的内容会更深入,如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等等,海浪、潮汐、海温等都是重点研究对象。海洋科学更适合深造,适合攻读博士,在深造时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都较高,对计算机(主要是各种专业算法和专业软件)的要求也高。

  • 海洋技术专业则更面向技术应用,海洋技术专业在掌握海洋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多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掌握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遥感和海洋信息等现代海洋探测技术基础技能和信息处理技术,海洋技术主要分成3个方向:海洋声学技术方向、海洋光学与激光探测技术方向、海洋遥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向。海洋技术专业毕业生除了做研究之外,就业面相比海洋科学专业要更宽一些。


特别提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海洋技术专业在不同学校实际开设的情况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上述介绍是海洋类学科强校的本科专业培养情况,但随着目前开设海洋技术专业的院校的增多,一些院校也根据学校自身的强势专业来制定海洋技术专业的培养侧重,例如有的院校在生物方面较强,海洋技术专业就会侧重海洋生物技术方向,有的院校在化工方面较强,海洋技术专业侧重海洋化工、海洋环境技术方向,等等。目前也有一些应用型的普通院校为拓展学生就业面,其海洋技术专业涉及到海洋渔业、水产加工方面的内容。例如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的海洋技术专业就侧重于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技术,也涵盖海洋养殖及深加工方向;天津科技大学的海洋技术专业则侧重盐化工、海洋化工、盐湖卤水化工等方向。

具体院校本专业的侧重,请见各学校官方网站的专业介绍。在第4篇介绍院校时,对一些有特色的院校我们也会着重指出。


海洋科学专业主要课程

不同学校的课程会有一些差异,下面我们以中国海洋大学的培养计划为例来介绍,基本能代表本专业实力强校的培养情况。

核心课程:海洋学,物理海洋学,海洋调查,卫星海洋学,海洋要素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方法。

特色课程:风暴潮,海洋内波,海洋环流,海浪,潮汐,极地海洋学。

实践环节:大学物理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物理海洋实验(选修),海洋调查实习,近海海上调查,海洋科学类见习,海洋-大气数据可视化,海洋要素计算,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论文。


主要课程列表


下面我们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来简单列举。

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课、体育课、英语课以及数学课、物理课和计算机基础课。数学课包括高等数学(微积分,一般开设两个学期)、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物理方法;物理课主要是大学物理及其实验,一般开设3个学期;计算机课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Fortran程序设计,Fortran是科学计算上常用的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

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海洋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海洋调查、计算方法、海洋调查实习等。请参见下面的核心课程简介。

专业课:必修课主要包括大气科学概论、物理海洋学、卫星海洋学、海洋要素计算、动力气象学、近海区域海洋学等;选修课与各学校教师的研究方向相关性比较大,一些常见的专业选修课例如海洋环境、海洋内波、风暴潮、海浪、潮汐、极地海洋学、流体力学、海洋资源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等。

工作技能课:这类课程主要以实践课程的形式进行,必修包括海洋-大气数据可视化、海洋科学类见习、近海海上调查等;选修课各学校差异较大,比如工程环境海洋学、物理海洋实验、SAR的海洋成像原理及应用、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环境管理等。


△注:SAR是一种搭载在卫星或飞机上的移动雷达,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获得区域目标的图像。


核心课程简介

1.《海洋学》是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各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较宽泛,既是海洋科学入门课程,也是进入高层次海洋研究的基础。它以物理海洋学为核心和纽带,有机结合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与海洋相关的最基本的现象、过程、概念、理论以及观测手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海洋。


2.《物理海洋学》课程旨在系统地掌握物理海洋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全貌,理解当今的发展前沿和发展方向,要求学生掌握动力海洋(海流、海浪、海波、内波和风暴潮)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学会分析研究海洋动力现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Q:物理海洋学与海洋物理学有何区别?

物理海洋学、海洋物理学通常认为是相同的,也有认为物理海洋学是海洋物理学的一部分。一般说来,海洋物理学是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海洋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侧重研究海洋水体与大气圈、岩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的科学。而物理海洋学是海洋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海洋动力现象,即海流、海浪、潮波、内波和风暴潮的基本概念和海水运动的基本规律。物理海洋学是海洋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3.《卫星海洋学》课程使学生理解遥感原理及其卫星在海洋学观测中的应用,并且学会获取和实际使用卫星资料;了解国内外卫星遥感基本信息;掌握电磁波辐射与传播的基本理论;理解大气和海水的吸收和散射机理;理解可见光水色扫描仪、热红外与微波辐射计等仪器原理;掌握叶绿素、海面温度、盐度等物理要素的基本遥感原理。


4.《海洋调查》掌握海洋深度、盐度、温度、水色、透明度、海流、潮汐、海浪等水文要素的调查原理、调查仪器和调查方法,掌握海洋调查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并了解海洋调查的有关组织。


5.《流体力学》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流体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并掌握几种典型流动的流动规律,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基础。


6.《海洋要素计算》是中国海洋大学依据淡化专业、强化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海洋科学自身的特点,设置的一门实践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本课程注重资料分析方法,是为培养具备物理海洋专业知识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而设计的。通过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了解海洋中的各种物理运动和常见的分级方法,通过实践分析锻炼学生实现这些分析方法的能力。


7.《计算方法》包含计算数值代数、差分法、有限元法和部分计算流体力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简单的海洋数值计算中。


小知识

对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人来说,提到“计算”默认指的就是数值计算,这是一个常识性概念,但中学生或非理工科人员可能对此会觉得陌生。通俗地说,数值计算就是借助计算机和编程(专业计算软件)来求解工程问题的数值解(满足误差要求的近似解),通常是采用数学建模、数值模拟、逼近法等方法,像常用的有限元法其实基础思路即类似于用多边形逼近圆从而求近似周长的方法。另请参见“力学类”分册。


海洋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前文已经介绍过,海洋技术主要分为3个方向:海洋声学技术、海洋光学与激光探测技术、海洋遥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至于为什么是这3个主要方向,请大家参见后文介绍学科内涵部分的海洋技术、海洋观测、海洋遥感部分。


与海洋科学专业相比,本专业会学习较多的电子信息类、仪器仪表与测控类、声学和光学类、测绘与地理信息类课程,而在诸如物理海洋学、流体力学、海洋要素计算、海洋内波、风暴潮、海浪、潮汐等方面的要求要低得多,有些课程甚至不会开设。下面以大连理工大学海洋技术专业的培养情况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专业核心课程:电工技术、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海洋装备虚拟设计技术、先进海洋材料与加工技术、水下装备密封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海洋声学原理与应用、水下机器人技术、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深海开发技术等。


下面我们在介绍中,与海洋科学专业的课程进行简单对比。


公共基础课:与海洋科学专业基本相同,但计算机基础课一般会学C程序语言而非Fortran语言。


大类平台基础课程:这是区别于海洋科学专业的课程,这一组课程其实是大多数工科专业的基础课,海洋技术虽然颁发理学学位,但是也有针对技术应用、接近工科专业的一面。这组课程一般主要包括:(1)力学类基础课:理论力学及实验,材料力学及实验,工程流体力学及实验。(2)电工与电子类基础课:电工与电子学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实验。(3)计算机类基础课:微机原理及应用等,会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内容。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主要包括海洋学、先进海洋材料与加工技术、海洋装备设计技术、海洋测绘基础、信号与系统、海洋声学原理与应用等,选修课常见的包括水下机器人技术、海洋工程环境学、LabView虚拟仪器设计、Matlab程序应用等。本组的课程大多是以前面的大类平台基础课程为先导课程的。


专业课:必修课一般包括有限元分析、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洋遥感与图像处理、海洋探测技术、海洋传感器设计、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新能源技术等;选修课因各校而异,常见的课程例如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装备虚拟设计技术、海洋装备密封技术等。很显然,与海洋科学专业的差异,前述专业基础课中的点评同样适用。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海洋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海洋声学专业实验、海洋遥感专业实验、海洋学实习、认识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


点评:前文已多次指出过,海洋技术专业在不同院校差异较大,侧重化工、生物等方向的情况将与上述介绍不同,会学习化学化工和生物课程。从前述主要课程可以看出,海洋技术专业较接近一些工科专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微机电与测控技术等在海洋观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此外在海洋遥感方向,则是地理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海洋技术专业要学习许多工科专业的常见课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这些区别最终也会体现在就业上。



第2篇
海洋科学学科内涵介绍



南海海洋学综合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程(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报)

△注:本节内容根据中国海洋大学赵进平教授的讲授整理。


海洋是地球最为古老的组成部分,在地球形成初期就开始形成了海洋,所以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孕育了庞大的生物体系。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资源的宝库,支撑着人类的繁衍和社会的发展。


海洋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伴随着人们认识海洋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海洋科学汇集了诸多学科的知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专业。海洋科学专业学科交融的特点,是基于对海洋研究的需要,其背景是海洋中各种密切关联的过程。而基于各个研究方向科学的发展特点,海洋科学专业又形成了若干个有独立特色的研究领域。本节给出海洋科学专业的全貌,为希望全面了解海洋科学专业的学子导航。


一、海底地貌

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



承载着海水的是坚硬的海底岩石圈,其外表面的起伏形态称为海底地貌。与陆地的地貌一样,海底地貌也是由平原山脉和山谷组成,平原构成了大洋的海底,山脉构成了海岭浅滩和岛屿,山谷构成了海沟。在海洋与大陆的衔接处,形成了特殊的地貌称为大陆架


海底地貌不是一成不变的,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圈,分成大小不等的球形版块,版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一方面导致岩石圈的挤压褶皱,而发生造山运动;另一方面通过海底扩张,在海底大洋中脊处涌出岩浆,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同时推动老的洋壳相背运动,并在海沟处潜没进入地幔。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海陆分布和海底地貌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在海洋形成后,不断有海洋以外的物质,通过径流输入和大气沉降进入海洋,在海底逐渐积聚起来,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层,并将海水与岩石圈隔绝开来。沉积层中积聚的物起来,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层,并将海水与岩石圈隔绝开来。沉积层中积聚的物质,缓慢地积聚和演化,形成了海相油气和复杂的沉积结构。沉积层的物质包含了积聚过程的信息,成为人类研究古海洋和地球环境变迁的重要信息源。


可以看出,海底地貌这部分内容与地理科学、地质学及海底地形测绘等都相关。


二、海水运动

从海洋形成开始,海水就处于无休止的运动之中。首先,由于地球是旋转的,海洋作为旋转流体,它的平衡状态不是静止而是地转运动。即使在什么其他作用力都不出现的情况下,海洋也自然地存在着地转运动。海洋的绝大部分运动是大气驱动的,运动的大气作用到海面上,形成了海流、波浪、内波等各种运动;在远离大气的深海,海水会由于密度不均匀而产生运动;海水还会由于日月的引力而运动,产生潮汐和潮流现象;海底的地震和火山,会产生海啸波等强灾害过程。


海水的运动可以归为四类:波动,流动,涡旋,湍流。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不同的功能,认识这些运动是海洋科学专业的最重要方向之一

各种尺度的海浪和内波是海洋波动的主题,可以将扰动产生的巨大能量传播出去,使海洋恢复平衡状态。海水的循环称为环流,绝大多数海流都是环流的组成部分,海洋中既有区域尺度的环流,也有海盆尺度的环流。上层海洋主要是风生环流,其最典型的特征,是在大洋的西边界发生强化现象;还有海水密度不均匀驱动的热盐环流,形成了海水的跨洋区输送和补偿。通过垂直运动,将表层与深层流动性接起来,形成的庞大的海洋输送带。


在流动不均衡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不稳定,产生海洋涡旋。海洋中尺度涡旋的尺度,在十公里到百公里,厚度可以有几十米到几百米,绝大多数涡旋从海流脱离出来,有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的寿命。而有些涡旋,不断从海流获取能量,涡旋形成的庞大的水体输送,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输送形式。


海水各种运动的能量,最终都要通过湍流转化为热能,促成了海洋的能量平衡。


△提示:海水运动是海洋科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如果你对上述内容看得下去,那么就适合学习海洋科学专业。对海水运动的研究,如潮汐、涡旋、湍流等,对数学、力学的要求较高,有较强的理论性。


三、海水的化学组成

海洋并不是纯净的水,溶解在海水中的化学物质所占质量比达到3.5%左右。这些物质中的绝大部分,是从地球岩石圈的物质中分解出来的,也有的来自地球上火山喷发、海底热液排放的物质,以及降落到地球表面的宇宙尘埃中的物质。海水中含有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元素,这些物质大体可以分成五大类:离子类,主要是不同元素构成的各种带电离子,可以与其他元素结合;营养元素类,主要是海洋中植物生长的肥料;溶解气体类,主要是海洋生物与化学过程产生的气体,还有来自大气的气体;有机质类,主要是海洋中生物过程产生的物质;痕量元素类,主要是各种金属元素,一些痕量元素可以作为微量营养元素,也是海洋中植物生长必须的。


海洋中的这些化学物质


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海洋中的这些元素构成了海洋中一切生物的生存环境,换言之,所有的海洋生物,都是在这些元素的供养之下生存与发展起来的,此外,海洋中的各种物质,也是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珍贵资源。


四、海洋生物类群


电影《海洋》剧照》

海洋中的物质供养了庞大的生物类群,海洋中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形成了奇妙的生物多样性。最小的海洋生命形态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接下来是各种藻类,包括肉眼难见的微型藻类和长达几十米的大型藻类,称为浮游植物;较小的动物没有很强的游泳能力,称为浮游动物,它们靠摄食浮游植物而生存,并成为各种游泳动物的饵料;鱼类是主要的游泳动物,它们灵活的运动能力使其可以追逐饵料进行索饵和育幼,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比鱼类生命力更为强大的是海洋哺乳动物,比如鲸类、海豚、海豹、海象、北极熊等,它们由各种低级生物种群供养;海洋鸟类生活在海洋之外,却捕食海洋中的鱼类,形成庞大的种群;海洋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是深层海洋的统治者,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分解死去的生物,形成生物地球化学的分解过程。


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网中最底层的生物,需要三个基本元素:营养物质、光照条件和二氧化碳。根据这三个条件,浮游植物只能生长在海洋上层,因而在食物网中的绝大多数动物,都集中在海洋上层生存,上层海洋的生物生产力占全部海洋的95%以上。有些鱼类可以在较深的水层中采集沉降的食物,那里的食物虽少,但可以避开那些危险的鱼类和鸟类,形成自己的怡然世界。深层海洋中的生物较为稀少,由于海水中每十米增加一个大气压,游弋于深海中的生物采用又薄又软、充满水分的身体组织结构,来保持内内外压强平衡。浮游动物的残骸会下沉到海底,等待天上掉馅饼的生物群落称为底栖生物,由于在浅海日光可以到达海底,浅海底栖生物对光有正常的感知,但大部分深海底栖生物没有视觉,而是凭借敏锐的听觉或触觉捕食。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是一个以化学能和地热能为基础存在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在这样一个高温、高压、缺氧、偏酸和无光的环境中,却衍生出了管栖蠕虫、蛤类、甲壳类、细菌、古菌等兴旺发达的生物群落,为我们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留下了踪迹。


五、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大致分为不同的三种功能: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和参与光合作用的细菌),消费者(各类海洋动物)和分解者(海洋细菌和真菌)。海洋环境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既包括海洋的物理环境,也包括各类与生物繁衍有关的物质,这些物质通过合成与分解,在海洋中长期存在,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


理论上讲,上层海洋有多少营养物质,就有可能供养多大的生态系统。然而海洋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海洋深层,如果能把深层海洋的营养物质都运到海洋上层,海洋要比现在富饶得多。自然界能够把营养物质运输到海洋上层的,只有海域海水上升运动,包括上升流、对流和卷挟,这些上升运动像水泵一样,将深层海水运送到海洋上层,补充营养物质损失。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称为溶解氧,是海洋生物新陈代谢的基本元素。上层海洋的氧气来自大气,靠风的搅拌输入海洋,并通过海流输送到海洋各处。深海的溶解氧,靠海水的下沉运动来补充,这种补充能力太海流输送到海洋各处。深海的溶解氧,靠海水的下沉运动来补充,这种补充能力太微弱,使得深海的生物种群数量极低。


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如果浮游植物的生长不断消费营养物质,那么地球上的营养物质岂不是越来越少?还好,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因为海洋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循环,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海洋中的营养物质,在生物繁殖过程中被消耗,在食物网中被传递,在生物死亡后又通过分解过程被还原,形成了自然的循环。海洋中的物质通过生物活动循环利用,既保证了海洋中营养物质基本守恒,又保障了海洋生物的生生不息。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浮游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需要二氧化碳,生物碎屑沉降到海底,会在沉积层中永久埋藏下来,因此,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吸收二氧化碳,在全球变暖中海洋成为减缓大气变暖的重要因素。


七、海洋资源与能源


在海洋底部地壳中,存在着各种人类需要的物质,称为海底矿产资源。陆地上的资源因开发而大量丧失,也会因风化而流失,而海底的资源保持完好,成为子孙后代的希望。除了地球形成时固有的资源之外,海洋还有一些新生的资源,例如海底扩张导致大洋中脊新涌出物质形成的新的矿产资源,有良好的开采前景。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是在海底逐渐形成的资源。来源于陆地风化、火山喷发、宇宙物质沉降和生物分解的金属物质,在海洋中因金属的电特性而凝结,这些资源数量极为庞大,完全可以满足人类长期发展的需要。


在海底沉积层中发现的石油,是生物在高压下由分解过程产生的,已经形成工业化开采。新近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也是庞大的资源,未来有可能替代石油成为可以燃烧的能源。


海洋中的能量也是诱人的宝藏:潮汐和潮流是永无休止的运动,其能量高达90亿千瓦,是全球发电量的约4万倍;波浪的能量也是巨大的,全球约为10亿千瓦,相当可观;海水温差能是指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差中蕴藏的热能,也是海洋能的一种重要形式;盐差能是指海水和淡水之间或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是以化学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此外还有海风能、海洋热能等等。这些能量哪怕取出一点点,就可以极大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可惜人类的技术目前还不足以有效地利用海洋能,只能望洋兴叹。但这些资源使得海洋成为人类的聚宝盆,承载着人类未来发展的希望。对海洋资源与能源探测方法、更有效的利用方法的研究,正是科研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小知识:潮汐发电

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发电能力24万千瓦,已经工作了30多年。中国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厦潮汐电站,总容量达到3000千瓦。


八、海洋环境

人类与海洋是伴生关系,成千上万年来,人类将数不清的垃圾倾入大海,但海洋依旧清洁如初,大海有强大的自净能力。但是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一方面,工业化过程产生了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这些物质大量进入海洋,损害了海洋生物,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使海洋的健康度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过程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排放入海的物质也迅猛增加,一旦人类排放的物质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海水的质量就会迅速下降,成为污染的水域。我国近海局部海域存在重度污染,大量近岸海域水质低于四类水质标准,对海洋生物和海产品养殖业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人类伤害了海洋,而海洋环境污染又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各种致病菌类会繁殖,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会威胁海产品,从而危害人类。


海洋科学的重要使命

海洋科学的使命之一,是了解海洋环境恶化的过程,研究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机制,提出治理海洋污染的方法,提供科学的原理和手段。人类活动对海洋造成了伤害,人类也就有义务减轻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使海洋恢复往昔的生机与活力,以人类的聪明智慧是可以做到的,也一定要努力去做。


九、海洋与气候

大气的运动与海洋密切相关。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自太阳,可大气对太阳辐射只能吸收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能进入海洋,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以三种方式释放给大气,即辐射热、传导热和相变热,来自海洋的能量全部被大气吸收,成为大气运动的主要能源。


全球气候不仅由海洋的热释放决定,而且与海水的运动密切相关。海洋中存在着南北方向的流动,可以把暖水带到寒冷的地方,也可以把冷水带到温暖的地方,因此海洋是决定气候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分为趋势性变化和振荡性变化,近年来全球变暖,是气候的主要趋势性变化,归因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持续增高,海洋没有对全球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反之,由于海洋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减缓了全球变暖的进程。同时,海洋是最易发生变化的因素,因而是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更多的是引起气候的振荡性变化。海洋通过“海气耦合”与大气形成互动,产生6种重要的海气耦合振荡,构成气候的振荡性变化。

气候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研究海洋对气候影响是海洋科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十、海洋技术

海洋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海洋的辽阔和深邃使人们无法将海洋直接纳入自己的视野,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观测海洋利用海洋,这就需要海洋技术。从应用领域来看,主要有五种海洋技术:海洋观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能源开发技术,海洋信息技术。


海洋观测技术是各种用于海洋观测、取样技术的集合,包括传感器、仪器,也包括各种探测平台。海洋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海洋生物进行综合利用,如合成海洋药物、发展海洋养殖等。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包括对各种海洋资源的开发的技术,如海洋石油开发、有效物质萃取、深海物质取样等。海洋能源开发技术主要是制造各种技术装备,实现规模化应用。海洋信息技术是将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有应用价值的信息。

通过这些技术,人类才能真正地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开发海洋。随着各种技术领域的进步,海洋技术也在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大大增加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与利用。


十一、海洋观测


早期的海洋观测手段极为有限,只有到了使用仪器进行观测,才进入了定量认识海洋的时期(称为器测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电子技术开始融入海洋仪器,开始了海洋仪器开发的新时代;进入本世纪以来,各种新技术不断融入海洋观测领域,形成了海洋观测技术蓬勃发展的局面。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是海洋观测技术发展的基础,否则海洋观测就无从谈起。每一种新的探测原理问世,人们很快将其在技术上加以实现,形成各种传感器;原理的进步,精度的提高,促成了海洋观测技术的持续发展。将各种传感器集成起来,并配置数据采集系统、能源供应系统、现场布放与回收系统,就成为了海洋仪器。


早期的传感器都是接触式探测,而非接触式的探测才可以探测更大范围的信号,无线电信号不能传播,光在海水中可以传播200米的距离,而声信号可以传播几十千米甚至更远,因而,光探测和声探测是海洋中主要的非接触式探测手段。海洋光学探测技术可以测量海水中光的传播和衰减特性,获取多种包含海洋基本信息的参数;海洋声学探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水深、海流、鱼群、地貌探测以及对海底以下沉积剖面的探测。


承载海洋传感器和海洋仪器进行观测的装备称为平台。船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观测平台,而新近发展了各种海洋平台,包括漂浮式、锚系式、坐底式、升降式、自航式、岸基式等平台,这些平台搭载着各种仪器和传感器,结束了过去单一的船舶观测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对海洋的观测能力。


一台海洋仪器只能观测一个点的变化,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全面了解海洋的需要,因而,关于建设海洋观测网的动议被提出,并很快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海洋观测网集成了各种仪器平台,形成了整体综合的观测能力,观测网中除了仪器和平台外,数据传输能力也需要构建起来,——水下的仪器需要形成通信网,将数据传送到中心站,中心站再通过海底信号缆将数据送出,对于远离海岸的海洋观测网,信号缆的铺设费用高昂,往往选择卫星通信来传输数据。在这些新的组网技术中,水下通信是最为困难的工作,因为水下只能靠水声通信,水声通信距离短,速度慢传送效率低,而且还需要中继通信。


海洋观测是了解海洋的手段,海洋观测技术是支撑海洋观测的手段,因此,海洋科学的进步形成了对海洋观测及观测技术的巨大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员投身到海洋监测领域。


“蛟龙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有自动定向、定高、定深功能;具有先进的水声通讯和海底微貌探测能力,可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探测海底小目标;配备各种必要的高性能设备和仪器,确保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保真取样和潜钻取心等复杂任务。


十二、海洋遥感

海洋过于浩瀚以至于人们难以把握其全貌,人们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将海洋缩微到视野之内,观赏海洋的变化,卫星遥感使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遥感探测到的只是各种频段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携带了海洋信息,成为观测海洋的物理基础,海洋遥感主要是通过对电磁波物理结构的分析,提取出相应的海洋参数。来自自然界自身的辐射我们称之为被动遥感,被动遥感可以监测海水温度、水色、盐度、泥沙、海冰、重力等信息;而如果卫星上装载有雷达,通过接收雷达回波探测海洋,则称为主动遥感,主动遥感可以探测海面高度、海浪、内波、海上目标等参数,可以获取海面及表层水体的各种信息,在空间的高分辨率和时间的长期连续性方面,有无以比拟的优势,大大丰富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


结语:海洋学者的社会需求

党的18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即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方面,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我国6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省份,海洋运输业是全球经济的纽带,海洋石油业是海洋经济的增长点,海产养殖业是蓬勃发展的产业,海洋旅游业是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与海洋有关的各种其他产业还有很多,海洋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金融业、保险业转向海洋,海洋的开发应用带动了对海洋管理的需求,海域管理、渔业管理、运输管理、旅游管理等多种管理工作正在逐渐完善,针对海洋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海洋环境的监测与管理也成了海洋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有这些领域,如果没有海洋科技的支撑,难有大的发展,海洋科技是发展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纵观世界上很多海洋国家,如果没有过硬的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得不到有效的开发,产品技术含量都不到有效提升,海洋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那么就会空拥有富饶的海岸线却沦为贫穷落后的国家。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也是无力捍卫海洋权益的国家,是一个海洋弱国,现在国家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为海洋科技的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海洋强国的重要前提是有一支强大的海洋科技队伍


海洋经济的发展,带动海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是从事海洋观测技术、海洋能源技术等技术领域人才的用武之地;海洋科学研究是我国的薄弱点,也是正在高速发展的领域,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增加了海洋研究的机构。我国的海洋研究正在众多的方向上拓展,国家在海洋科技上的投入大幅度增加,需要大量高层次的研究人才。我国的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涉海事务众多,为满足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海洋专业人才奇缺,海洋科学类专业承载着社会的巨大需求,面向很多朝阳性产业和应用领域,时代呼唤着有志于海洋科技学习与研究的青年学子们!



第3篇
毕业去向与就业情况



一、读研深造


海洋科学专业

海洋科学专业读研比例较高,如前文反复说过的,这是一个适合深造的专业,本科就业不理想,而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尚可。


一般来说,重点院校海洋科学专业的免试保研比例都非常高。如果选择考研,除了几所知名院校之外,还可以攻读一些相关研究所的研究生,主要的科研院所如下表所示,在后文介绍就业时,我们还会具体介绍这些科研院所。在这些研究所攻读完研究生后,留在所里工作的可能性也较高,环境和待遇都不错。


海洋科学在研究生阶段,研究性非常强,主要是用物理和数学方法研究海洋,整天和数据打交道。如果你的志向是做学术、做科研,那么非常好,最好是一直读到博士,或者出国深造。


海洋科学读研时的一些细分方向有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生物学等,也可以转向有些偏向海洋技术的海洋探测技术、应用海洋学等方向。这些方向在前面都已有所介绍,不再赘述。


海洋技术专业

海洋技术专业毕业生本科即就业的比例要高得多,而且就业形势尚可,故而读研与否就看个人的选择了。

考研的方向在前文已介绍过,主要是声学方向、光学与激光探测技术方向、测绘与海洋遥感方向(即3S方向)。最后一个方向,可参见本丛书“地理·地理信息·测绘”专业分册,所学内容和就业都有相近之处。如果所在学校的海洋技术是偏向化工、生物技术等方向的,那么考研也可以往化工、生物方向考研。一般来说,读研后就业形势要比本科更好;但化工、生物方向的就业形势不如前述方向。


小知识

(1)所谓遥感,是指利用遥感器从空中(通过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来探测地面物体的性质,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

(2)3S技术即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三种技术有机集成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


二、就业情况介绍


海洋科学专业

如果有条件,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走科研道路是最适宜的,即进入高等院校或相关科研院所做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高校例如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学院等等都是顶尖院校,科研院所则是在前文考研部分提及的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所、海洋局系统一二三所以及北海南海东海分局等,稍低一档的可以去各级地方性海洋所。当然,有些学生(尤其是物理海洋学方向的学生)选择出国,然后在国外发展得也不错,因为像这些专业方向在国际上非常被重视;或者在国外取得一定学术成绩后再归国发展。

除了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还有以下这些对口的选择:

1)进入各级海洋预报中心,其实预报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待遇也非常好,但一般需要研究生学历,本科毕业生只能进入县一级的单位。比较适合物理海洋学及大气方向的毕业生。

2)石油公司、环境规划单位、海岸工程单位等,较适合海洋地质方向的毕业生。

3)环境与生态保护、水质处理、污水处理产业,较适合海洋化学、海洋环境等方向的毕业生。

4)海水淡化、发电等产业,较适合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方向的毕业生。

5)进药厂,较适合海洋生物生理方向的毕业生。

6)渔业与水产技术服务,以及像海洋馆等单位,也适合海洋生物生理方向的毕业生。


当然,考公务员也是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的重要选择,通常可以考海洋局、海洋管理单位、海洋渔业主管单位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当然也可以考不限具体专业的其他众多职位。前述有些单位属于事业单位的,通常也要通过类似公务员考试的事业单位考试。

此外,一些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跨出了专业范围进行就业。


海洋技术专业

海洋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相比于海洋科学钻也要更好一些,尤其是一些实力院校,海洋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很高,而且初始薪水还不错,就业也有一些较好的单位。当然,研究生毕业在就业上会更具优势,尤其是一些研发岗位、一些竞争激烈的好单位,通常更青睐具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


一些对口的就业去向如下:

1)本科毕业也可进国家海洋局北海、南海、东海分局环境监测中心(事业编),当前起始月薪一般在5000元左右,而奖金和出海补贴高,福利不错。也可进入各省、区、直辖市海洋局、渔政局、海洋环境监测站等各级单位。一般都要通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招考考试。


2)对于一些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尤其是具备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进入像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位于天津)等科研机构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具备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一般可从事一些研究型的工作岗位。


3)由于声学技术是海洋技术专业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本专业本科毕业生还可以进入一些音响类企业单位;同理,也可以进入一些电子信息类企业单位


4)特别的,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及测绘内容也是海洋技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也可从事海洋遥感监测、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遥感编程开发等工作,除了海洋相关领域之外,也可进入电子地图、互联网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一般指基于网络地图的业务)部门以及其他地理信息类企业。

注:研究生学历将更具有就业优势,进入到一些较好的单位,如互联网公司百度LBS(百度地图)、腾讯LBS(腾讯地图)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商四维图新(中国最大、全球第四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商)、高德(2013年5月被阿里巴巴入股收购)等,地理信息行业应用商国遥万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合众思壮(国内进入卫星导航定位领域最早的公司)、伟景行(业界领先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展示技术开发及服务机构)、灵图、中科宇图、中地数码(依托于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等。更多信息请参见“地理·地理信息·测绘工程”专业分册。当然,选择此就业去向也意味着要与地理信息专业的毕业生竞争。


5)也可进入到国防工业领域和海军相关技术与研发部门。硕士或博士学历将更具优势,可从事水声信号处理、声呐及水声对抗系统与设计、应用水声技术与设备研制等工作,以及环境遥感应用与建模、海洋遥感监测、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等工作。


6)有些院校的海洋技术方向侧重化工与生物技术,那么对应的就业去向包括食品加工、海洋盐业、环境与生态保护、水质处理与污水处理产业、渔业与水产技术服务、海洋馆、药厂等等。


三、相关单位介绍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始建于1950年,是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是中科院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设有约10个博士点、约12个硕士点以及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


2、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引领海洋技术 · 支撑海洋事业 · 建设海洋强国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原海洋技术研究所)是国家海洋局直属事业单位,始建于1965年,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国海洋技术的行业管理,承担国家海洋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标准的拟定;承担国家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及其成果的转化;承担国防建设所需的军事海洋观测技术研究和海洋技术装备及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并代表国家开展国际海洋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为海洋行政管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国防建设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该中心设有硕士点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中心已形成海洋遥感、海洋水声探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浮标潜标、系统集成、船用甲板装备、机电一体化、电源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经济等十余个专业和技术方向。先后承担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课题以及一大批国家海洋业务系统能力建设项目,中心已成为发展我国海洋高新技术的主力军。


3、国家海洋局南海、北海、东海分局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南海分局、东海分局均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于1965年的地方分局。分别负责国家海洋法律、法规在本海区的监督实施,依法对海域实施海洋行政管理,完成国家下达的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保护海洋环境、预防及减少海洋灾害等任务。


南海分局是国家海洋局设在广州的南海区海洋行政管理机构,并对中国海监南海总队实施管理。分局拥有海洋水文、化学、地质、气象、生物、遥测浮标、海洋计量检定、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海洋信息服务等专业队伍及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遍布两广沿海的观测站网和遥测海洋环境数据浮标网,有装备比较先进的中国海监船、远洋考察船。


北海分局是国家海洋局派驻青岛在渤黄海海域实施海洋行政管理的机构。其主要机构同南海分局,主要直属单位如下。


东海分局驻址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是国家海洋局派驻东海区的海洋行政管理机构,履行北起江苏省连云港、南至福建省东山县诏安头的我国管辖海域有关海洋监督管理职责。


4、国家海洋局一所、二所、三所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位于山东青岛,始建于1958年,是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服务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所。研究所共有近300名高级研究人员,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调查测量设备、实验测试设备和科研辅助设施。

主要科研部门: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以及海洋环境与数值模拟研究室、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室、海洋物理与遥感研究室、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海洋生态研究中心、海岛海岸带研究中心、海洋工程与测绘研究中心、海洋信息与计算中心。

培养博士生专业:海洋生物学专业、物理海洋学专业、海洋地质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等;硕士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


老“向阳红10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曾参加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1998年8月,老“向阳红10号”号被改建为“远望4号”航天远洋测控船。新建科考船“向阳红10号”由海洋二所和浙江太和航运有限公司合作于2012年6月开始建造,2013年8月在浙江温州下水,2014年1月正式建成。2014年9月5日,海洋二所“向阳红10号”科考船从大麦屿锚地缓缓驶出,开启了二所本年西太航次的征程。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位于浙江杭州,创建于1966年,主要从事中国海、大洋和极地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与资源探测、勘查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海洋二所建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个国家海洋局开放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 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所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包含海洋工程勘测设计研究中心、检测中心、海洋标准物质中心、海洋科技信息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支撑体系。

全所现有海底科学与深海勘测技术、海洋动力过程与数值模拟技术、卫星海洋学与海洋遥感、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工程海洋学5个重大研究领域和19个重点研究方向。

海洋二所目前拥有国家级海洋工程勘察甲级证书、海洋工程设计甲级证书和海洋测绘甲级证书等资质。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位于福建厦门市东海之滨。海洋三所设有硕士点,并与国内多所著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4年海洋三所拥有4大研究领域、16个研究方向、13个研究部门。

海洋三所建有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唯一的“中国生物大洋基因研究开发基地”)、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海洋放射性技术与环境安全评估实验室、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海洋化学与环境监测技术实验室、海洋动力学实验室、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另外还建有海洋声学与遥感实验室、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执行部、国家海岛规划与保护研究中心、海洋珍稀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环境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

海洋三所漳州科技兴海基地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该基地将为海洋药物与公共健康产品研发中试提供重要条件;以海洋中药材培育技术为重点的漳州东山海洋生物资源研发基地正建设中。

海洋三所目前拥有国家级海洋工程勘察甲级证书、海洋工程设计甲级证书和海洋测绘甲级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等资质。


5、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简称南海所,是研究热带海洋为主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所,位于广州,创建于1959年初。设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海洋科学一级博后流动站。

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设有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与广州地化所共建)、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尺度海洋观测(联合)开放实验室和南海深海过程联合实验室;有3个研究室和1个海洋环境工程中心。

拥有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国家野外试验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站)、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国家野外试验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站)、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站、汕头海洋植物实验站和西沙、南沙深海海洋环境观测站;有“实验1”号、“实验2”号和“实验3”号三艘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船;还拥有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和信息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