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照不怕手抖!nubia Z11 mini手持防抖功能解析

 又一本 2016-06-13
提到手机拍摄的防抖技术,相信很多网友都会想到光学防抖,毕竟这也是目前应用在手机拍摄上的主流技术。事实上,应用在摄影上面的防抖技术主要有电子防抖和光学防抖。电子防抖的本质是利用多余的像素达到防抖目的,也就是通过像素插值来补偿震动。此外,光学防抖则是通过机械方式,相机抖动的时候,镜片会反方向移动,从而抵消掉抖动时带来的画面晃动。至于手持防抖,则是努比亚自主研发的防抖技术。

手持防抖是努比亚推出nubia Z11 mini时的新技术,与此同时,nubia Z11 mini还支持了努比亚另一项新技术,就是3D降噪。至于该机在拍摄上面的创新,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查看笔者此前写过的体验文章(链接请查看此篇文的底部)。当然,这篇文章还是着重解析nubia Z11 mini的手持防抖功能。
手持防抖的技术原理?

nubia Z11 mini的手持防抖包含了6轴方向的像素防抖技术,也就是上述提到的电子防抖技术。像素防抖技术主要是通过像素插值来补偿震动。

nubia Z11 mini 6轴防防抖参考显示图(仅供参考)
此外,nubia Z11 mini手持防抖提到的6轴防抖,指其将取景画面分为前中后三个场景,前中后场景都配备相应两维防抖,从而可以根据抖动范围进行六维同步优化还原。这样的系统级防抖究竟能带来怎样的体验呢,下文将逐一演示。 手持防抖能带来怎样的拍照体验? 得益于6轴防抖+像素级防抖的手持防抖技术,努比亚官方宣称,nubia Z11 mini将提供长达4s的手持清晰拍照。那么,接下来笔者便在体验的基础上谈谈nubia Z11 mini在拍摄方面带的新体验。
(1)克隆相机

相信也不少网友会觉得上面这张照片看起来很好玩。至于如何拍出这样的效果?早前的拍摄方法,就是通过支架固定手机或相机,然后摆拍多样不同动作的照片(场景需要保持不变),最后通过PS合成。

然而,得益于nubia Z11 mini的手持防抖技术,现在可以直接使用克隆相机进行拍摄。事实上,克隆相机的成像原理同样是拍摄多张样张,然后再合成这样的照片。因为得益于nubia Z11 mini强大的防抖性能,所以能手持拍摄,从而避免使用支架固定的麻烦。

而且,nubia Z11 mini还提供了软件算法的支持,我们也可以对最终成像效果进行选择和处理,可玩性很高。
(2)增强光绘、电子光圈和慢门相机的体验
光绘,电子光圈和慢门相机可以说是努比亚摄影系统里独特的拍摄功能,如光绘能记录光影轨迹、电子光圈也拍绢绢流水的图片、慢门能拍摄绚丽的夜景等等,可玩性很高。不过,由于这种功能均是基于长曝光的拍摄,所以要用支架固定手机,从而避免画面抖动。
然而,nubia Z11 mini的手动防抖则能减轻这些体验的不便。理论上拍摄4s以内的长曝光照片,可以直接手持拍摄。如下面的样张,笔者手持手机采用3s的快门,而nubia Z11 mini仍能保持清晰的成像。如果换成其它手机,照片可能已经“糊”了。

(3)提高夜景成像画质
众所周知,决定夜景成像画质的要素在于传感器的进光量,而进光量则决定于光圈、ISO和快门时间,三者越大进光量就越大。由于手机摄像头的光圈已经固定,所以决定其夜景画质的主要因素在于ISO和快门的搭配。
理论上,ISO越大,成像画面亮度越高,但噪点越多;而快门时间已长,画面亮度也越高,但容易“糊”(因为时间长,手抖带来的影响越大)。然而,得益于nubia Z11 mini的手动防抖功能,其可以选择更长的快门时间+低ISO的参数搭载,从而能获得亮度更高画面更纯净的夜景样张。


如上面的样张所示,快门采用了1/2s,而ISO为100,最终样张的纯净度很高,而且亮度也充足。值得一提的是,这张照片笔者是手持拍摄的,而样张并没能明显抖动的痕迹,可过nubia Z11 mini手持防抖的强大性能。 此外,为了更直观地表示nubia Z11 mini的防抖性能,笔者也使用了一款支持光学防抖的机型进行对比。同样采用1/2s的快门和ISO-100,结果显示,支持光学防抖手机的样张已经明显拍“糊”了,而nubia Z11 mini则非常清晰。
总结:
看到这里,相信大部分网友对nubia Z11 mini的手持防抖已经有所了解。而笔者实测的结果来看,nubiaZ11 mini手持防抖的表现非常给力,带来的克隆相机也相当好玩,而且还能提高光绘、电子光圈等相机的体验。总的来说,nubia Z11 mini的手持防抖功能相当值得称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