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可为你提供有效情报
李芳华便是一位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她的人脉很广,又能很科学地加以管理,在朋友的帮助下,她的个人财富不断增长。
2000年的时候,她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去了厦华电信公司,担任行政主管。2003年的时候,又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她买了北京的一处房产。在2007年的时候,在朋友帮助下又变卖了这处房产,就是这么短短四年,获利几百万。2008年的时候,她又在朋友的帮助下,盘下了繁华市区的一处饭店,这一年在朋友的推荐下她的饭店每天都是座无虚席,一年下来,盈利20多万。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朋友给李芳华提供的信息,那么李芳华也不可能从2000年一路走来那么幸运,那么成功。
商场上称人脉信息为“情报”。一个生意人怎样获得工作上必需的情报呢?我们所知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第一,经常看报;第二,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第三,养成读书习惯。
换句话说,生意人最重要的情报来源是“人”。对他们来说,“人的情报”无疑比“铅字情报”重要得多。越是一流的经营人才,越重视这种“人的情报”,越能为自己的发展带来方便。
日本三洋电机的总裁龟山太一郎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被同行誉为“情报人”,对于情报的收集别有心得,最有趣的是他自创一格的“情报槽”理论。他说:“一般汇集情报,有从人身上、从事物身上获得两个来源。我主张从人身上加以汇集。如此一来,资料建档之后随时可以活用,对方也随时会有反应,就好像把活鱼放回鱼槽中一样。把情报养在情报槽里,它才能随时吸收到足够的营养。”
把人的情报比喻成鱼非常有趣。一位有名的评论家也说:“我每一次访问都像烧一条鱼一样,什么样的鱼可以在什么市场买到,应该怎么烹调最好,我得先弄清楚。”对于生意人来说,如何从人身上得到情报及处理情报,这样的工作,其实是和编辑人一样的。许多记者都知道:在没有新闻时,设法找个话题和人聊聊,有时就能捕捉灵感。生意人也是这样。也许没有办法随时外出,那就利用电话来向朋友们讨教吧!
日本前外相宫泽喜一有个闻名的“电话智囊团”。宫泽在碰到记者穷问不舍时,往往要求给予一个小时的时间考虑。如果碰巧在夜里,则只要一通电话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这些答复来自他的10名智囊团成员,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的情报”。
一个人思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建立品质优良的人脉网为你提供情报,成了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
环绕我们四周的多半是共同寻乐和有利害关系的朋友,和他们交往虽然愉快,关系却不能长久。我们很容易分析得出结交朋友的过程,不外因为某种缘分与别人邂逅,对对方产生好感,然后开始进行交流,于是进入“熟识”阶段。对朋友觉得有趣或愉快,通常都在这个阶段。
熟识之后,开始有一种共患难的意识,彼此间产生友谊。认为朋友会对我们有帮助,通常是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友谊,联系性强,彼此间也容易产生超过利害关系的亲密感。说得更具体一点,交往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彼此从不断摸索中逐渐改变逐渐成长,建立起稳固而深厚的友情。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作为智囊的朋友,大抵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提供我们有关工作情报和意见的,称为“情报提供者”。这种人大都从事记者、杂志和书籍的编辑、广告和公关工作,即使你不频频相扰,对方也会经常提供宝贵的意见,像上述的“电话智囊”就是这一类。
第二类提供我们有关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意见,称为“顾问”。这种人多半是专家,甚至是本行内的第一人,我们可以把他们视为前辈或师长。
第三类则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称为“游伴”。原则上不是同行,通常是我们在参加研讨会、同乡会和各种社团认识的,有些也是“酒友”。他们不但可以是“后援者”,有时甚至是我们的“监护人”。
要记住:“人的情报”比“字的情报”重要得多。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拥有无限发达的信息,就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信息来自你的情报站,情报站就是你的人脉网,人脉有多广,情报就有多广,这是你事业无限发展的平台。
感悟: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独立存在。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人要完成一项任务,离开社会、离开群体、离开他人是不可能的。老人言:“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历代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说。治理国家要理顺人际关系,所谓“政通人和”;经商贸易要搞好人际关系,所谓“和气生财”。一项调查表明:一个人的成功等于20%的能力加80%的人际关系,你有多大的关系,你就有多大的机遇,你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情。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是多么重要。文/单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