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科┃防治流行性腮腺炎必须掌握的知识!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6-06-13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托幼机构和学校中可形成暴发流行。

本病以飞沫传播为主,亦可通过直接接触、唾液、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通常潜伏期为12~22 d。在腮腺肿大前6 d至肿后9 d从唾液腺中可分离出病毒,20%~40%的腮腺炎患者无腮腺肿大,这种亚临床型的存在常造成诊断、预防和隔离方面的困难。

孕妇的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使婴儿在出生后6~8个月期间不患病,但母亲在分娩前1周如患腮腺炎,则婴儿在出生时可有明显的腮腺炎性反应症状,或在新生儿期发病。感染本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有特征性,但需注意不典型病例
↓↓↓
潜伏期    潜伏期为2~3周,平均18 d。

前驱期    很短,数小时至2 d。常有发热、食欲不振、全身无力、头痛、呕吐、肌痛等。少数患儿早期并发脑膜炎,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腮腺肿大期    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 d。腮腺常一侧先肿大,2~4 d后另一侧也肿大,也有仅一侧腮腺肿大或腮腺不肿大的病例,或腮腺肿大同时有颌下腺肿大。

腮腺肿大的特点:


  • 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触痛,表面皮肤不发红,但可有热感。


  • 腮腺肿胀范围:上缘可达颧骨弓,后缘达胸锁乳突肌,下缘延伸到颌下,达颈部。腮腺肿胀在3~5 d时达高峰,继而逐渐缩小,一般1周左右消退,偶有延至2周者。


  • 同时,患者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喉部、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


  • 患儿可有腮腺局部胀痛感和感觉过敏,张口和咀嚼时更明显,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 在腮腺肿大的同时体温仍高,但体温增高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腮腺肿大程度无关。发热持续时间不一,短者1~2 d,少数可达2周。发热以中度发热多见,低热与高热均少见,约20%的患者体温始终正常。


  • 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


儿童中有15%的病例发生脑膜炎、脑膜脑炎。部分成年人可发生睾丸炎和卵巢炎等。

链接:注意不典型病例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以腮腺肿大为首发或主要症状。有时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肿大,以颌下腺肿大为多见,有些病例仅有颌下腺肿大而腮腺不肿大。部分患儿颌下腺、舌下腺及腮腺可始终无明显肿胀,而仅有病毒血症或并发症的表现。

腮腺炎的临床诊断
↓↓↓
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3周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

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 

①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

②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怀疑有脑炎患儿可做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相似)。

③恶心、呕吐,伴中上腹部疼痛与压痛,局部肌紧张。血、尿淀粉酶检测可有升高。

④睾丸肿痛(常为单侧)。

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数正常或稍增高,淋巴细胞为主。

治疗无特效药,以对症处理为主
↓↓↓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处理。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对腮腺炎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忌酸性食物,多饮水。对高热、头痛、呕吐者,应给予解热止痛、脱水剂等对症治疗。局部敷用消肿止痛药。

对重症患者或同时伴有脑膜炎或睾丸炎者,可考虑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缓解症状。

中药治疗多用清热解毒类药物。

做好护理细节,让患儿尽快康复
↓↓↓
●流行性腮腺炎需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患者居室应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季定时开窗通风,同时注意保暖。

●保证休息,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肿胀消退、体温正常,避免劳累,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监测体温,高热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浴等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腮腺肿痛影响吞咽,口腔内残留食物,易致细菌繁殖。应经常用温盐水或4%硼酸溶液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预防继发性化脓性感染,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

●做好饮食护理,患儿常因张口及咀嚼食物使局部疼痛加重,应给予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不可给予酸、辣、硬、干燥或刺激性的食物。

●尽量减少张口和咀嚼,避免引起唾液分泌增多,腺体肿痛加剧,可按医嘱局部冷敷收缩血管,可减轻炎性反应、充血程度及疼痛。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链接
可在生出后14个月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预防接种,血清抗体产生可达98%,但有极少数可在接种后7~10 d发生腮腺炎。

作者:朱宏斌(北京朝阳医院儿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