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在高三

 七毛大顺 2016-06-13
他将诗中的桃园”解为诗人向往的“世外桃园”,进而猜想诗人因清高才作此诗,随用“清高”做答案,标答则是诗人“喜欢在桃园居住”。听了儿子的描述,我笑了,笑他想得过多过深。我告诉儿子,“桃园”为实,“世外桃园”空幻为虚,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面,诗作本身根本没有清高之意,就算作者是清高之人,与本题所问也无任何关系啊!儿子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我用手点着儿子的脑门:“你以为你是深刻,根本不是!你是不认真审题,是没有从原文中认真体味作者的意图。完全是想当然,乱推断,不出错才怪哩!”我又笑着跟一句:“想天马行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