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玉器螭纹之异同(下)

 天宇楼33 2016-06-14

    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艺术领域也有较快的发展。宋代螭纹一般饰于玉佩、玉碗、玉剑饰等玉器之上。

    宋代玉石上的螭纹继承了唐代玉器雕琢的传统技法,并以熟练的技巧和精美的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时代风貌。宋代螭龙纹的额头中间刻有一条或两条阴刻线,另外也有额头中间竖一阴刻线或光素无纹的。一般为深挖管钻圆眼,少数也有斜挖,但均突出阳纹眼珠,另有一种眼框内多一圆圈。在鼻下出现宽而深的横阴刻线。宋代螭纹在造型上立体感强,肩与臂部非常丰满、厚实,四肢肌肉发达,有力的动感,这是宋代螭纹与其它朝代螭纹的主要区别。

    元代由北方游牧民族执掌政权,这一时期的工艺品都具有粗犷简朴的特点,琢于玉器上的螭纹图案也不例外,时代特征突出,颇具民族特色。元代玉器上的螭纹一般装饰于玉佩、玉璧、玉带钩、带扣等玉器上(图五) 。元代螭纹的整个头部比前期宽,往往五官都集中在脸的下部处,额头高而宽,在中央部位出现以下几种纹饰“王、土、二”等,其中“二”字纹宋代就出现了。元代螭纹毛发特长,作迎风飘浮状,直至双肩,在头颈与双肩之间用深雕刻法,好似切断一样,形成一耸肩现象,背部出现一阴刻线为分界,两边出现“二”字纹。

    元代玉器所琢蟠螭大多浑圆状,造型上四肢关节以圆角度为多,装饰图案较粗犷,基本上沿用唐宋琢玉技法。

    我国至明代以来海运畅通,对外经贸的发展,促进了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这一时期的玉雕、牙刻、织绣、金工、漆器、珐,等工艺品都有大量出口。这时龙纹与螭纹的纹饰也增多。

    明代玉器上的螭纹图案一般装饰于玉佩为多,另有饰于带钩、如意、提携等玉器(图六) 。明代玉器上螭纹装饰一般较图案化,不够活泼生动,整个造型有爬行、飞腾、盘旋状,变化多端。角的变化一种为细短形,另一种螭纹无角,只有束发,发形上冲为多,飘浮状,眉毛出现花叶形,尾也出现花叶形,用夸张手法美化螭纹。螭纹四肢比元代粗大,小腿下端与爪出现短细的阴刻线,四肢弯曲处成方角形无生动感。

    明代螭的眼睛变化较大,眼睛外凸,似虾眼为多,另有管钻眼、三角眼等。此时的螭纹在造型上较呆板,立体效果较差。

    蟠螭纹在战国中晚期已作为一种独特的玉器装饰图案,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殉葬用玉系列化、完善化。南越王墓出土的大量玉器殉葬品中就有不少造型独特、琢工精美的汉代蟠螭纹玉器,真可谓达到了蟠螭纹玉器的艺术顶峰。隋唐时期,随着封建制的成熟,城市经济的发达,玉器日渐普及于市庶,唐代玉器上所雕螭纹虽没有汉代那么精美,但却活泼瑰丽而写实。到了宋代玉器上琢的螭纹不再拘泥于线雕和浅浮雕,在造型上也有所突破,造型生动、四肢肌肉发达的高浮雕螭纹居多。元明时期,由于大量融入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使得这一时期蟠螭纹具备粗犷简略、奔放不羁的风格。到了清代,由于皇家注重玉器大件的雕琢与制作仿古铜器的玉器,螭纹也就不在作为玉器的主要装饰图案出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