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下

 茶香飘万里 2016-06-14

点此:



必修二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比较项目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生产对象

动植物

工业原料和燃料

生产过程

主要是生物生长过程,自然再生产和经济生产密切相合

主要是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以经济再生产为主

生产场所

农田

工厂、车间

对自然条件依赖性

需依靠土地才能进行,受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因素影响大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是必要的条件

对社会条件依赖性

越来越高

越来越高

生产分布特点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主要是生态破坏

主要是环境污染

国民经济中的位置

基础地位

主导地位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的投入要素:场地、水源、劳动力、能源、资金、原料、零部件、科技。


一、 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根据工业的概念推论工业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含义

举例

生产对象

采掘工业

从事自然资源开采的物质生产部门

采煤工业、水电工业

加工工业

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钢铁工业、机械工业

产品性质

重工业

生产各种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

钢铁工业、机械工业

轻工业

生产各种生活资料的工业部门

食品工业、服装工业


2、工业的区位选择


指向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因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冶金(电解铝)工业、化学工业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飞机、卫星、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3、工业发展类型是根据各投入因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的类别来划分,一般分四类:资源、资金、动力、廉价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指向类型是考虑影响工业部门的主要因素不同来划分,一般分为五类: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比如:制糖工业属资源密集型工业、原料指向型工业。


4、区位因素:对自然界依赖较少,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廉价、地租—便宜、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二、 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2、 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



鞍钢

宝钢

煤炭来源

早期来自抚顺、本溪,目前来自黑龙江、陕西等地

安徽淮南、山西等地

铁矿供应

鞍山铁矿

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进口

消费市场

沈阳、大连、长春等钢铁消费市场

上海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群

交通因素

铁路运输便利

水路交通便捷

主导因素

原料、燃料

市场和交通

地位

曾是我国规模最大、部门最全的钢铁生产企业

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


3、科技进步的影响



4、以钢铁工业为例,说明不同时期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


时间

早期(19世纪)

20世纪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主导区位因素

煤炭资源

铁矿资源

沿海港口(市场)

科技因素

炼铁

冶金原料地(铁矿)

海洋运输条件的发展

区位选择原则

靠近燃料地(大煤田)

靠近原料地(铁矿)

靠近市场(沿海钢铁消费区)

工业类型

动力指向(导)型

原料指向(导)型

市场指向(导)型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燃料、原料的影响趋势,交通和市场的影响趋势

实例

英-伯明翰、德-鲁尔区等

包钢、武钢、鞍钢等

包钢、日-福山、意-塔兰托等

原料指数:需要运输的原料重量和成品重量的比值叫做原料指数。从定量上看,它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指标。


5、 环境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环境要求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污染

程度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储

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污染

类型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考虑风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处,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宜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处

水泥厂、酿造厂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区及河流上游,尽量布置在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固体废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

钢铁厂、发电厂


6、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政策因素

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决策者行为

决策者的乡土情感及个人的理念和心理等,也是工业区选择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成为主要因素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工业联系有以下几种:生产上投入—产出联系、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非物质上的信息联系。


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


②空间利用上的联系(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企业)。


2、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工业地域的规模,可分为工业点(工厂)、工业区(上海金山)、工业枢纽(上海)、工业地区(沪宁杭工业区)。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形成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

把生产工序上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形成

在规划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

工业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

发展潜力

多为传统工业,结构较单一,改造困难

经济、环境效益较高

经济、环境效益较高

举例

传统工业区一般为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上海金山为石化工业区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开发区


二、 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二是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形成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并不要求集聚,有些工业企业所需要的零部件也不能在同一地区发展,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

体积小、重量轻、价值昂贵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与产品组装工厂之间相距较远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优势

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结果

引发了工业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

动力

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 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


概念

一般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域,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典例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

地位

在各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本国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支撑点

问题

普遍面临原料和能量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的问题

发展

3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2、传统工业区特点:时间早;结构重;区位优;规模大;经历久  (久大重优早)


3、德国鲁尔工业区"德国工业的心脏"


(1) 区位优势: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丰富的煤炭资源;充沛的水源;离铁矿区(洛林-法)较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市场体制健全。


(2) 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环境问题严重;新技术革命冲击(根本原因)。


(3) 综合整治: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扩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二、新工业区


1、"新工业"两种典型形式:


①新发展起来一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意大利东北部、中部。


②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德国南部、美国的"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苏格兰。


2、新工业区的四个特点:时间新、地区新、形式新、部门新。


小——以中小企业为主;


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成本低廉、工业考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新工业产品;


同——集中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专——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专业化生产;


散——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3、意大利新工业区(东北部和中部—第三意大利)的发展条件


发展条件

内容

作用

区位优势

大批廉价劳动力

新工业区兴起的劳动力保障

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节省生产建设投资

交通运输方便

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降低运输成本

国际经济环境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涨价

促使厂家生产消耗能源、原材料少的产品

国内经济环境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内经济高度开放;政府大力支持

新工业区兴起的自己保障;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新兴工业区兴厂和发展有政策保障


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资本集中程度低,当地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工业大多数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5、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为独特的发展模式。普拉托毛纺织行业为主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


6、温州乡镇企业:


①?与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相同之处:中小企业、轻工业、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


②与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不同之处:没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系统以及企业间良好的协作关系;


③建议:调整不合理的产品结构;扩大企业规模;引进新设备、新的管理方法、并向品牌经济过渡。


7、新兴工业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电子、宇航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一种是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的"工业小区"。


8、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一面、两高、两快):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快);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提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


9、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交通便捷,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等,军事订货,创新环境和文化。


10、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对比


对比项目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生产结构

高技术产品

轻工业产品为主

生产特点

增速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发费用高

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度低

分别特点

高等院校周围、环境好的地区

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劳动力技术条件

从业人员知识技能高

廉价劳动力

政府因素

军事订货

政府的大力支持


11、工业生产与分布的发展变化


历次技术革命

时间

标志

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分布

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技术革命对其位选择的影响

第一次

18世纪

60年代

蒸汽机

纺织、采煤、钢铁、机械制造等

英国曼彻斯特纺织中心,伯明翰钢铁中心

钢铁复合体型

动力

工业由河流峡谷、森林茂密区向煤、铁产地及交通便利地区集中(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第二次

19世纪

70年代

内燃机

电气化

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和飞机制造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原料地

输电、冶金技术提高以及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工业区位选择受能源地限制减小(能源利用形式的变化)

 

 

 

第三次

 

 

20世纪

50年代

 

 

微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天工业

日-沿太平洋工业地带、意-塔兰托、中-宝山

市场

(临海型)

超高压输电技术、超级油轮、巨型货船、集装箱运输等运输方式出现,大大减少了运费;核电技术、能耗少的电子工业发展,使工业区位选择进一步摆脱能源地核原料地限制

美-硅谷、日-硅岛、英-苏格兰、德-慕尼黑、斯图加特

1.人才和技术            


2.快速便捷的交通(机场、高速公路)


3.清洁优美环境

在新原料地和燃料地出现的新工业中心:美-休斯敦(石油化工和航天中心)、中-大庆、攀枝花等,英-阿伯丁(北海油田)


12、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域


国家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工业区

工业中心

工业区

工业中心

美国

东北部五大湖地区

芝加哥、底特律等

西部和西南部

旧金山、休斯敦等

德国

鲁尔区

埃森、杜伊斯堡、多特蒙德等

南部

慕尼黑等

英国

英格兰中部

利物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

北部

苏格兰地区

日本

太平洋沿岸

京滨、阪神等

南部和北部

硅岛(北 九州岛)

意大利

西北部

米兰、都灵、热那亚等

东北部和中部

普拉托、萨索洛等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比较项目

运输方式排序(由良到差)

比较项目

运输方式排序

运量

海运 铁路 河运 公路 航空

灵活性

公路 航空 铁路 河运 海运

投资

铁路 公路 航空 河运 海运

生产效率

海运 河运 铁路 航空 公路

运费

航空 公路 铁路 河运 海运

连续性

铁路 公路 航空 海运 河运

速度

航空 铁路 公路 海运 河运

稳定性

铁路 公路 河运 航空 海运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2、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


三、交通线点的区位选择:


1、铁路线(京九线)的区位分析: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


②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③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⑤建设京九最大的意义在于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2、公路选线一般方法:


①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路段;


②山区路线受地形影响最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成"之"字形;


③平原地区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


④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3、港口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大一些;


②港口腹地是重要的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性质,是港口兴衰的基础;


③城市依托:城市与港口是相互依托的。


4、汽车站的区位要求:


①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平坦开阔的地形;


②既保证城市与交通的联系,又要注意保护城市环境,一般布置在城市边缘;


③要与内干道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应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或靠近火车站的地区,方便换乘和集散。


5、航空港的区位要求:


①地面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与飞机起飞净空条件;


②机场有适当坡度,地势高,保证排水和散雾;


③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稳定;


④跑道依盛行风向修建(迎风起降);


⑤机场占地面积大,噪音大,应处理好机场与城区的关系,并与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6、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


①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②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


③属典型的混合交通;


④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7、城市交通环境问题: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解决措施:


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②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④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⑤错开上下班时间,避开交通高峰。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沿交通干线扩展、基本不变或萎缩


2、株洲是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3、日本著名的科学筑波市,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决定了城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


4、浙江嘉兴市沿运河和铁路扩展的特点,说明了嘉兴市的城市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地势起伏——运输线稀少——运输方式单一 ——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很难伸展到那里——商业网点明显小于平原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区位要求:便捷的交通,大量的消费人口;


区位原则:交通最有原则;   


区位选择:市区环路边缘,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补充:邮电通信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分为邮政通信(点多、线长、面广)和电信通信两部分。                      


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的商业包括服务业。   


西欧航运网以莱茵河为主干。


纽约、伦敦、苏黎世是世界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巴黎、法兰克福、东京和香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三横五纵"主要铁路干线,承担着我国交通运输的重担。东北铁路网稠密,西南地区的铁路网在不断的发展中。


干线

跨越省区

沿途城市

沿途地形区

重要意义

五纵

京沪线

京.津.冀.鲁.苏.皖.沪

北京.天津.德州.济南.徐州.蚌埠.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

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

沟通了华北与华东,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大动脉

京九线

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港

北京.霸州.衡水.商丘.阜阳.九江.南昌.赣州.深圳.香港

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缓解京广线.京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富,维持港澳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京广线

京.冀.豫.鄂.湘.粤

北京.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武汉.长沙.株州.韶关.广州

华北平原.洞庭湖.江南丘陵.岭南.珠江三角洲

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是我国铁路网的中轴线,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

焦柳线

豫.鄂.湘.桂

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

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两广丘陵

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的能力,分流京广的运量

宝成-

成昆线

陕.甘.川.滇

宝鸡.成都.攀枝花.昆明

秦岭.大巴山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

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

三横

京包-

包兰线

京.冀.晋.内蒙古.宁.甘

北京.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中卫.兰州

晋北山地.内蒙古高原.宁夏平原

促进华北与西北的联系,分担陇海线的运量,建设民族地区,巩固边防

陇海-

兰新线

苏.皖.豫.陕.甘.新

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沟通东部和西北部,促进西北地区的发展,巩固边防,横贯亚欧的第二条大陆桥,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沪.浙.赣.湘.黔.滇

上海.杭州.鹰潭.萍乡.株州.怀化.贵阳.六盘水.昆明

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中.中南.西南之间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

主要铁路枢纽有:

北京.沈阳.兰州.郑州.徐州.株洲.南昌.上海等。

"五纵"与陇海线.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五纵"名称

京沪线

京九线

京广线

焦柳线

宝成-成昆线

与陇海线交汇处的城市

徐州

商丘

郑州

西安

宝鸡

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南京

九江

武汉

枝城

攀枝花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是环境问题的一方面,环境问题不都是人类造成的)产生: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农村、发展中国家多见)。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城市、发达国家多见)。


环境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2、环境问题的表现: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者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还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可持续发展: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强调国际合作)。


4、中国走可持续之路原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利用率低;环境问题严重。


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西北地区:荒漠化;


华北:水资源短缺;


酸雨的主要分布在南方。


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基本途径分别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清洁生产与传统经济最大不同是从全过程评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而传统经济只重视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带来了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了工业污染的来源 。经济效益: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


5、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6、我国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农业模式

分布地区与原因

农业利用特点

基塘农业

珠三角  地势低洼易积水,水热充足

低洼易涝区挖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蔗、果、花等。形成塘基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鱼塘—台田农业

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  地势低平,渍涝严重

挖鱼塘,塘中养鱼、鸭,栽种水中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中种植粮果棉或饲料作物。塘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山区立体农业

南方山区  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河谷、水库中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山麓到山顶分别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发展用材林的经营方式。发展生产,保持水土,良性循环。

北京留民营模式

北京大兴县  人多地少、城市近郊(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主要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开展综合利用;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以作物秸秆等为饲料,牲畜的粪便和部分秸秆产沼气。池渣入鱼塘或返田。提高经济效益又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实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循环。

 



广东高考在线近期推出短信定制服务,第一时间为您发送重要消息及提醒,并将开通特别通道优先为定制用户答疑。名额有限,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定制页面。详情:助力高考 全程无忧——广东高考在线为您量身定制短信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