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拔罐后罐印颜色与疾病关系

 醉卧眠雲 2016-06-14
  拔罐后罐印颜色与疾病的关系

 

  拔罐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祛除瘀滞、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扶正祛邪,治愈疾病,增强体质的功能。更由于拔罐疗法操作简便,易学易懂,适应症广,治疗效果好,保健作用明显,无副作用,罐具简单等特点而成为家庭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拔罐往往会出现局部潮红、紫红、紫黑、水泡、出血点、血泡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反应而引起治疗者的恐惧,更因一些人不知道出现这些不同的反应所对应的病症对拔罐疗效而怀疑并排斥。其实这些颜色和形态的变化都是拔罐的正常治疗反映,在反复拔罐治疗中会逐渐消失,不需顾虑,一般情况也不需要处理,可待其自然吸收,即使出现大的水泡等情况,也只需将水泡局部用酒精消毒后,刺破水泡,挤出泡内液体,3-5天即可愈合。

  

  罐印颜色与疾病的关系

  (1)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3)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4)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6)罐印呈鲜红散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并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临床中有以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以治疗疾患的。)

  (7)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当然,如取穴不准时也会拔无罐迹。也不能以一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症症。

  (8)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湿邪。

  (9)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10)罐体内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11)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映。

  (12)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气症。

  (13)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症;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淤症。

  (14)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症。

  不同身体区域罐斑的诊断方法

  不同罐斑出现在身体的不同区域,也代表不同的临床意义。那么,不同区域的罐斑给我们带来的是身体上的哪些危险信号呢?下面具体为大家来介绍一下:

  罐斑的诊断

  

  注:

  诊断正常色:为粉红色

  肝胆:略青

  肺肠:略白

  膀胱肾:略黑均属正常

  心脏:略赤

  脾胃:略黄

  肺区罐斑:

  1、起罐时两侧出现紫红色斑点是支气管炎。

  2、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是肺热,有口渴、胸痛、等症状。

  3、起罐时出现小片疹子时,是呼吸道有炎症,如咽炎、鼻炎等。

  4、出现淡紫色或红色为扁条腺炎。

  5、出现淡紫色或红色为淋巴肿胀。

  6、出现白色为肺虚。

  7、出现毛孔粗大为风犯,受风寒。脖颈僵硬、肩胛痛或伴有肩周炎等。

  心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上下相连的紫红色是心经不通,可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2、起罐时出现有小面积斑片,表示相交头部有脑供血不足现象,如头晕、头有麻胀感。

  3、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条表示患者是颈椎疾病

  4、起罐时出现白色,是属心肌缺血。

  5、起罐时如出现毛孔张开很大,并伴有雾气,为风湿性心脏病。

  6、出现白色为气血亏损,

  7、出现凹陷状为心血不足,脉弱,气短。

  8、出现红色为心火大

  胆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凹进去的小坑是胆结石。

  2、起罐时周围出现紫红色斑点表明胆的排泄功能失调,可出现口苦、两肋胀痛、黄疸等疾病

  3、出现白色,胆功能低下。

  4、出现淡紫色圈圈,受过惊吓,胆小。

  5、出现片状红疹为胆囊炎。

  肝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潮红色疹状,属肝经实火,可出现头痛、易怒,面红耳赤、尿黄、便干等症状。

  2、起罐时罐斑中央发青时,表明患者有肝炎。

  3、起罐时如周围出现淡紫色圈圈,圈内呈白色状,为气滞即生气所致。

  4、周围出现紫圈为脂肪肝,

  5、大面积出现潮红色,并伴随肿硬状为酒精肝。

  6、整个肝区出现紫色或紫红色为血粘稠度高。

  7、出现紫青色并僵硬壮为肝硬化。

  8、有紫青斑出现,斑中有白色相间,可能部分伴有肝腹水。

  脾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潮红色疹状时,表明为食欲不振或食后两肋胀满,大便稀并可伴有眩晕,倦怠等症状

  2、起罐时如出现紫红色并有隆起的现象,表明有脾肿大征兆。伴随脾气暴躁,性情不稳。

  3、出现红色或潮红色并伴有毛孔粗大现象,表明脾脏湿热,恶寒,出虚汗。

  4、出现凹陷状,表明脾脏功能运化较差,无力,行动迟缓,性子慢,不喜言语。

  5、出现淡紫色或紫色圈圈表明气滞,脾气不好,经常发脾气。

  6、整个出现紫色或紫红色,为高血脂,血粘稠度高,可能伴随有血压偏高现象。

  胃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有胃病。

  2、起罐时中央为白色,属胃寒病,表现为胃痛,遇寒疼痛加剧。

  3、起罐时如出现有红色,表明上火、食欲不振、积食等。

  4、起罐时如出现淡紫色圈圈,代表生气状。

  5、周围出现淡紫色圈圈,为浅表性胃炎。

  6、周围出现深色紫圈圈,为慢性胃炎。

  7、有凹陷状并伴有淡紫色,为萎缩性胃炎。

  8、呈凹陷状,并伴有灰白色,表明胃功能低下,蠕动慢。食少,大便不正常。

  大肠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罐斑,表示大肠有热,可出现大便干燥或出现口臭、头晕等现象。

  2、起罐时如出现淡紫色圈圈表明大肠有宿便,干燥等。

  3、起罐时如出现白色表示为风寒侵体,主要在腹部。

  4、出现潮红色,并伴有毛孔粗大,为大肠湿热,消化差,大便勤,或有餐后迅速排便现象。

  5、出现灰白色,并伴有凹陷状,大肠蠕动慢,或伴有三、五天才能大便,并伴有大便干结。

  6、出现红色斑点,为肠炎,如有紫色斑点为慢性肠炎。如为淡紫色斑点为过去得过肠炎。

  小肠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状时属小肠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异常、小腹绞痛、腹胀。

  2、白色,毛孔粗大,为风寒侵体,主要在腹部,并伴有肠鸣、气转等现象。

  3、出现灰白色,并伴有凹陷状,为小肠蠕动慢,

  4、出现紫红斑点为肠炎。

  5、出现暗红斑圈为溃疡点。

  6、出现暗紫色表明肠内有毒素。

  7、出现淡紫色斑点为以前有过炎症。

  8、周围出现暗紫圈为大便不下,干结,并伴有宿便存在。

  肾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点,属肾气不固,如慢性肾炎,小便频数而清。夜尿多,尿后余沥不尽,腰腿酸痛。

  2、起罐时出现白色时,属肾虚水泛,全身浮肿,腰以下更严重,尿量减少,重者腹胀满,阴囊肿。

  3、起罐时出现有凹进去的小坑,属颗粒状肾结石,如有凹进去的白沙粒状,属沙砾状肾结石。

  4、起罐时出现毛孔扩张,长时间不消退,左肾表明腰部有风寒,右肾表明在相交两腿关节有风湿。

  5、出现紫斑片为腰部受过损伤,如扭伤,挫伤或撞伤等多种外伤所引起。

  6、如发现内部出现紫圈或淡紫圈,表明肾部内有积水现象。

  7、如双肾颜色反差很大,如左肾紫红,右肾灰白,表明双肾工作不协调,阳胜,阴衰,反之阴胜,阳衰。

  8、如出现双肾整个紫红色,并伴有凸硬状,表明有机能亢进现象。

  膀胱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紫红色淤斑时,男性为前列腺炎、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困难,尿色浑浊;女性为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2、如出现紫红色斑片,斑内呈暗淡色,男性为前列腺肥大,女性为子宫糜烂等证。

  3、起罐时下部位出现有紫红色斑点时属患者有痔疮。

  4、起罐时最外圈如出现白色,内圈为淡紫色,表明有糖尿病征兆,如果罐内中间呈红色装,表明目前有加号。至少在两个以上。

  5、起罐时如出现脱皮现象,表明慢性糖尿病症状。

  6、整个罐体如出现灰白色,并有凹陷状,表明性功能减退。

  7、如出现不规则淡紫色圈圈,为受过惊吓。肾功能失调。

  8、女性出现暗紫色斑片,为妇科疾病。上部为子宫疾病,两侧斜上方为附件或卵巢疾病。

  9、女性如出现青紫色斑点为子宫肌瘤。

  注:留罐5至6分钟后起罐,依据起罐后的皮肤判断疾病。此法为临床经验,不作为理论依据,只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